沙坪坝 建设文化传承示范区
第0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沙坪坝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沙坪坝 建设文化传承示范区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文化软实力 展现文明新风范
沙坪坝 建设文化传承示范区

    红岩魂广场开展红岩志愿服务活动

    舞台剧《重庆·1949》

  核心提示

  在沙坪坝区歌乐山红梅林中,银发老人与垂髫儿童同唱《红梅赞》,在红岩精神发源地感受心潮澎湃;在磁器口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全国道德模范何巧与“红岩志愿者”们一起,用手语与街道聋哑群众交流,为他们解决困难;在由废弃农宅改造的“三河村·文化大院”,村民们惬意地观看院坝电影,摆一摆本地地名来历的“龙门阵”;晴好的周末,游客到融创文旅城渝乐小镇,在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中感受老重庆的文化与繁华……

  “文化传承示范区”是沙坪坝区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之一。在去年年底召开的沙坪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沙坪坝区将充分利用该区文化底蕴优势,挖掘“文化传承示范区”的核心内容,加快实施文化保护、文化惠民、文旅融合发展三大计划,扩大城市文化影响力,为沙坪坝区图新图变图强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赓续文脉 绽放光采

  让红岩精神内化为城市精神

  《“小萝卜头”学文化》《七颗豆子》《绣红旗》……周末和节假日,在歌乐山渣滓洞,活跃着一批小小志愿者,他们穿着印有“红岩志愿者”的背心,为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讲解发生在这里的红岩故事。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沙坪坝红色资源丰富,是红岩精神、沙磁文化的发源地。利用资源优势,沙坪坝区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弘扬红岩精神、引领文明风尚,奏响城市文明建设“主旋律”:挖掘经久传唱的《红梅赞》,并将白公馆、渣滓洞外的荒坡整理出来,结合当地建筑和园林绿化,打造出5万平方米的“红梅林”,让这里成为追寻红岩精神、体味幸福生活的人气打卡地;在游客集中的磁器口打造全国首条“志街”,拍摄“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快闪文化作品,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整理出大量红岩故事,将其穿插在学校日常教学中,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红岩精神的熏陶……

  “红岩精神是沙坪坝区重要的精神财富。我们以此为核心,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文明新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沙坪坝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沙坪坝区将深入开展“冠红岩之名、铸红岩之魂”实践活动,让红岩精神成为沙坪坝的城市精神。

  在疫情防控一线、在扶贫帮困现场、在乡村田间地头,到处活跃着“红岩志愿者”的身影,初步塑造起“红岩志愿者”良好形象。

  沙坪坝区将全区志愿者统一更名为“红岩志愿者”,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队伍,整合社会资源,建立起1个红岩志愿服务总队、22个镇街红岩志愿者分队、160个村(社区)红岩志愿者小分队和“9+N”个红岩志愿者专业分队的红岩志愿服务队伍体系。目前全区“红岩志愿者”总数超过30万人。各类红岩志愿者服务队3298个,已发布红岩志愿服务项目20513个,总服务时长达到1221.1万小时,各项指标均位列全市前茅。

  未来,沙坪坝区还将在已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各类先进典型与普通群众一起,巩固全国文明城区建设成果,为常态长效开展文明城区建设贡献力量。

  走进社区村镇 共享文化大餐

  “文化惠民”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繁华的沙坪坝三峡广场,有一棵两三人合抱的黄葛树,旁边是一块面积不大的舞台——这里是已开讲了近64年的“黄葛树下龙门阵”。每逢周末的夜晚,数以百计的市民在这里观看免费的相声、小品、歌曲、舞蹈等文化节目。据统计,自1958年开讲以来,这里已吸引了数百万群众自发到此享受“文化大餐”。

  利用厚重的文化资源,沙坪坝区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推动大学城文化宣教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改扩建了一批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筹建了一批美术馆和音乐驿站;已开展大量特色文化活动,举办了群众体育活动赛事,做优“黄葛树下龙门阵”“星期日讲座”等特色文化品牌,开展好“全国文化系统老年大学规范化试点”和“全国首批非遗曲艺书场试点”,大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及全民阅读活动,建设“书香沙坪坝”,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沙坪坝区围绕“艺术美乡村、艺术美城市”,组织全区艺术家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人民的文艺佳作,同时陆续打造出一批“接地气”的文艺精品,用文艺助力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除了收集整理《烈士墓前的小花》《青春红岩》等作品外,还新创作《潮涌嘉陵歌乐美》等新曲,打造全国首部大型红色舞蹈诗《红岩红》,创作话剧《挺进报》,出版长篇小说《磁器口》……这些富有沙坪坝元素的艺术作品,通过文艺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等“六进”活动,走进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与此同时,沙坪坝区还积极发动艺术家开展“我为您画像”“幸福拍起来”等志愿活动,用画笔、镜头记录群众的幸福生活;启动首届红岩艺术节、打造“沙磁今音”音乐节、“舞者回家”等,让有影响的艺术家回到沙坪坝,用艺术表演回馈沙坪坝的父老;让“沙磁翰墨”“联咏沙磁”“甲骨文课堂”等文化品牌走进校园开展常态化活动,提升孩子们的传统文化素养……

  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让地方文化得到弘扬、更新,也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丰富文旅业态 促进产业升级

  文旅融合增强发展动能

  位于磁器口步行街的“青瓷坊”,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这个今年将开放的项目,通过现代化的声光电科技,将向游客动态展示千年磁器古镇的前世今生,有望成为继舞台剧《重庆·1949》后又一文旅融合的“爆款”。

  “文旅融合有利于将沙坪坝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动能,为城市和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沙坪坝区已成为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板块。在创建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国家级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试点区的基础上,持续抓好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提档升级,根据本地文化底蕴特征,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位于东部城区的歌乐山·磁器口文化旅游景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区域内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磁器口古镇将更富文化魅力,千年“老磁器”将变身时代“新磁场”。歌乐山以西的融创文旅城渝乐小镇,则是吸引市民的另一文旅“磁场”。在渝乐小镇,感受巴渝小镇的闲适、品尝重庆地道美食、体验“二次元”的有趣,成为不少家庭周末体验文化的好去处。在中部的歌乐山上,运用“文化+旅游+农业”的模式,打造符合市民需求的舒适休闲“慢生活”“慢文化”景区景点项目,打造科普文化体验基地,营造人与自然、家庭和谐的良好氛围;开发“远山有邀”“凤凰花海”等系列乡土文化体验项目开展植物课堂、土法制陶、乡旅风情等乡村互动旅游活动,吸引游客320余万人次,让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文旅融合将为沙坪坝区发展增添强劲动能。到2025年,沙坪坝区将力争创建歌乐山·磁器口5A级景区,创成国家级文旅品牌5个,新增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4个;万人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到900平方米,文化旅游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8%、超过200亿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城市文明程度大幅提升。

  链接>>>

  榜样人物带动

  让人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

  在沙坪坝磁建村社区,有一个特殊的警务室:所有功能区均按聋哑人的需求布局,并备有助听器、手写板等聋哑人专用物品——这里是“巧姐无声警务室”。将其作为工作主阵地的何巧自学手语,只为能更高效地与辖区内160余名聋哑群众沟通交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入选全国2020“最美基层民警”,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称号的何巧,也是一名“红岩志愿者”。

  “她是我们志愿者的榜样!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志愿队伍,社区的文化氛围、文明程度也得到相应提升。”磁器口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以人的素质提升为根本,让人成为城市最美的风景。沙坪坝区在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中,充分调动、激活广大市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群策群力共建文明城市。一方面,沙坪坝区成立由何巧等榜样人物组成的宣讲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理论政策、发展成果等。另一方面,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提高群众自治效能和参与热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立“邻距离”志愿服务站,开展疫情防控、商家互助、家电维修、就业培训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并逐步引导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特钢文化融入民居

  “苏式楼”更“舒适”

  浅榴红的墙、白色的门窗框、苍翠的黄葛树……在沙坪坝区石井坡街道团结坝村社区,漂亮的“苏式楼”被游客“咔嚓咔嚓”定格在相机里。

  这6栋楼原为解放初期特钢厂为解决高级技术人员居住问题而修建,因建筑嵌有苏式门窗、盖着青瓦斜屋顶,具有浓厚的苏式风格,被当地人称为“苏式楼”。

  特钢厂破产后,原来最“洋气”的苏式楼也变得破旧。石井坡街道在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时,发现居民对改造苏式楼的呼声很高。在改建中,这里增添了不少苏式元素,居住条件也得到大幅改善,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在文化传承示范区建设中,沙坪坝区着眼曾是“神经末梢”的背街小巷,通过环境打造、文化注入、文明引领,让这些小巷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和城市文明形象提升的重要景观带,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变化。

  通过对背街小巷的净化、美化、文化,沙坪坝区用彩绘涂鸦、景观小品等形式展现“讲文明树新风”等公益广告;深挖工业文化、沙磁文化等特色文化,变老街旧城为精神文明之“宝”,成功打造“幸福里”等4个最美街巷,开辟“时光记忆”等20余处文化阵地,让文化传承示范区创建暖民心、惠民生。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由沙坪坝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