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茂尧脱完所有装备后,身上的短袖短裤全湿透。(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讯 (重报集团全媒体记者 秦思思)3月15日凌晨2点,重庆师范大学大三学生唐茂尧,戴着被消毒液浸得发黄的橡胶手套,把手指握成一个圈,刚好“圈”住天上那轮圆月。已经连续忙碌十几个小时的他,脑海中浮现出大学生涯首次“志愿者之旅”的一幕幕。
■3月13日12:10——
“唐茂尧你好,我是学校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欢迎你加入我们。”唐茂尧的手机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原来,唐茂尧多次积极报名争做志愿者,却因“满员”留下遗憾。他的事情被媒体报道后,他的申请终获批准。
唐茂尧被告知,3月14日下午2点,重庆师范大学将在篮球场展开第二轮核酸检测,需要志愿者帮助医生现场收集和转运样本。
■3月14日14:00——
当天午后,重庆中心城区的气温攀升到31℃。当隔离服上身的瞬间,唐茂尧顿时感到一种闷热和压抑感 。
1个小时前,为志愿者们培训工作流程的站长冒着高温布置现场,因为没来得及吃午饭,中暑晕倒了,把大家吓了一跳。这也让唐茂尧为医务人员的辛劳而动容,他也提醒自己这仅仅是开始。
■3月14日17:00——
工作3小时后,唐茂尧更是深切体会了这份工作的辛苦程度。
志愿者们穿梭于现场搭建的27个核酸检测站点,收集医务人员处理好的采样管,然后转运到采集车上,如此往返。
唐茂尧右手提着装满1000毫升消毒液的喷壶,左手提着装采样管的箱子。每到一个站点,他都要先对箱子内外进行消杀作业,再放下箱子,拿起医务人员提前用特制塑料袋封好的采样管,3只为一组进行外部消杀,然后放进箱子。每收集完一个站点,他还要将箱子内外再消杀一次方能关闭,随后前往下一个站点重复以上操作。
当27个站点收集完成后,唐茂尧便将装满采样管的箱子送往采集车上,重新拿一个空箱子,等待下一轮出动。
从14点30分到17点,唐茂尧完成了3轮转运。“身体累,精神更累,怕出错,怕摔跤。”他告诉记者,一只采样管里有10份拭子,一轮收集中,仅1个站点最多时就能入箱100份样本。如果转运的过程出错或者消杀不到位,都有可能导致他们重做,乃至有更严重的后果。
此时,身体的不适感也越来越强。
■3月14日19:20——
坐在石阶上的唐茂尧,终于缓过劲来,准备接替上一组志愿者。
就在两个小时前,唐茂尧在运送箱子的途中突感不适、恶心难受。戴着厚实的N95口罩,令他每一次呼吸都像被湿毛巾捂住了口鼻。防护罩已经蒙上水雾,防护服也因不透气开始发胀。“蹲下、站起”这样的简单动作,仿佛要花光所有力气。
所幸,医务人员及时发现了唐茂尧的不适,要求他及时休息。
回到消杀区休整的唐茂尧,蹲在地上一口气喝了三支藿香正气液、两瓶矿泉水。他对着递来的食物摆了摆手:“体训都没这么累过,什么都吃不下,只想喝水。”
■3月15日2:00——
作为重庆师范大学该轮最后一名接受核酸检测的学生,唐茂尧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操场边。此刻陪伴他的还有天上那轮圆月。
因为还要等待从学校集中隔离点采样返回的医务人员,协助他们完成相关消杀流程,所以,唐茂尧的工作仍未结束。
为什么拍月亮?
“平时觉得很寻常的事物,那一刻特别美好。”唐茂尧告诉记者,云不遮月,是因为风用了心。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张月亮的图片,写道:“疫情偷不走青春,就像乌云偷不走月亮。月亮有风,抗击疫情有白衣天使的奉献与坚守,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我’在一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