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 绿色引领兴农业 描摹“富春山居图”
第008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牢记殷殷嘱托 谱写巴渝新篇·涪陵
上一版 下一版 
涪陵 绿色引领兴农业 描摹“富春山居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涪陵 绿色引领兴农业 描摹“富春山居图”

    千层菜浪耀涪陵

    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荔枝喜获丰收        摄/何乾健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涪陵榨菜、龙眼、荔枝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这些“涪陵宝贝”,助推着涪陵百姓从脱贫攻坚迈进全面小康,当下更是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产业宝贝”。

  三月,涪陵迎来青菜头丰收季。走进乡村,目之所及,一个个青菜头成串、成片地晾架在田野,接受阳光和风的洗礼。

  “我们的榨菜(青菜头)好,个头大,全国闻名。”江北街道二渡村村民张前丰一边挑拣着收砍的青菜头,一边介绍道,“我今年种了20多亩地,产量有近60吨,收入约5万块钱。”

  沿着绿水青山的辉映行去,产业振兴、百姓安居、生活富裕,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在涪陵青绿的田野间铺展开来。

  稳产保供 产销并重

  每逢青菜头成熟之时,涪陵处处皆是采收忙碌的景象。“万名志愿者助农收砍青菜头”志愿服务项目自开展以来,10年间从未间断,全区干部群众,纷纷走向田间,帮助菜农收砍青菜头。

  “全区27个乡镇街,有23个乡镇街16万农户、60余万人种植青菜头。榨菜不仅仅是带动农户增收的宝贝,更成为了带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涪陵榨菜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截至3月1日,全区青菜头收购加工全面结束,收砍面积 730820亩,总产量近180万吨,种植纯收入超15亿元,全区农民人均种植收入2373.6元。

  据悉,涪陵青菜头今年外运鲜销均价为1500元每吨,与去年持平;加工收购均价近800元每吨,保持常年价格水平。

  如何在市场规律下确保产业所涉及的60余万群众有稳定收入呢?“我们采取‘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的风险利益共担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保护价格收购青菜头,这样老百姓就可以放心地种植,有效保障了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给。”江北街道二渡村党委书记潘晓江介绍,该村土地青菜头种植率达95%以上,家家户户都种青菜头。

  以保护价格收购青菜头,是涪陵榨菜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化的有效体现。为进一步助力产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涪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高标准建基地,循序渐进做大产业规模。

  为确保榨菜这项“百年”传统产业在新时期发挥新优势,涪陵按照“稳主产区、扩次产区、拓展新区”的发展思路,以沿江和坪上后山条件较好的23个乡镇街道为种植基地,加快推进青菜头种植基地区域化布局,集中成片种植,形成规模种植产业带。并把龙头与基地、企业与菜农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探索完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一体化经营体系,强化“菜农放心种植、企业安心生产”的产加销经营格局。

  同时,该区坚持鲜销、加工两轮驱动,做大做强涪陵榨菜产业的思路,把青菜头鲜销作为加快榨菜产业发展、助农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截至3月1日,全区青菜头外运鲜销553518.4吨,收入83027.76万元。

  科技支撑 标准生产

  数据显示,今年涪陵全区青菜头收砍面积 730820亩,较上年增长0.2%,总产量1767211.2吨,较上年增长10.09%。以0.2%的面积带来10.09%的产量增长,小小青菜头是如何做到的?答案呼之欲出,科技的力量。

  近百年来,涪陵榨菜经历了草创、萎缩、稳定、变革等阶段,面临过产业低端化、产品品牌老化,产品和产业面临边缘化等困难,如今,借着科技力量,榨菜产业俨然步入现代化产业发展阶段。

  科技兴菜,是涪陵区近年来提升榨菜产业品质的重要抓手。从推行良种化生产开始,全范围淘汰种植多年、品质退化的品种,先后培育推广了“涪杂1—8号”系列杂交良种及“涪丰14”、“永安小叶”常规良种等数十个新品种,有效地提高了青菜头的品质和单产。

  农业生产,品种是核心,种植亦是关键。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区乡村三级监测网络、监测管理制度,制定《青菜头规范化栽培技术手册》,成为榨菜产业迈向绿色标准化生产的见证。

  品种优良、种植规范、生产标准,对于一款驰名中外的产品而言,缺一不可。为此,涪陵把区内1700余户加工户、197家榨菜股份合作社、41家榨菜企业联合起来组建了“涪陵榨菜产业联合体”,要求各生产企业严格执行相应标准的工艺工序和质量要求,确保产品质量标准化。

  工业化的标准生产,并未让人们舍弃传统的制作技艺。智慧的涪陵人找到了发展密钥,并将其发扬光大,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时至今日,涪陵榨菜产业发展已经迈进了数字化发展进程。青菜头田间运输有了电动轨道;生产中,自动切块、自动脱盐、无菌包装、高温杀菌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被广泛应用。生产模式早已由半机械化、半自动化变为数字化模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数字化管理规范,实现了全程数字化。目前,涪陵榨菜产业已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4个;建成全球酱腌菜行业内首条年产1.6万吨的智能化生产线,并搭建了全国首个在线大数据榨菜指数体系。

  完善链条 提升品牌

  去年年底,涪陵区作为榨菜全产业链典型县上榜2021年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名单。

  要把农业从单一种养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产业链建设尤为重要。近年来,涪陵区不断推进榨菜产业发展,围绕青菜头种子选育、青菜头种植、榨菜生产加工、榨菜附产物开发、产品销售市场拓展等环节,逐渐形成了“大生产+精加工+高科技+深融合+强服务”的全产业链。

  榨菜是涪陵的金字招牌,如何守好这块招牌?涪陵从全产业链做起、从建章立制做起,制定了《涪陵榨菜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以规范“涪陵榨菜”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申请程序、被许可使用企业的权利、义务以及违约责任。目前,涪陵榨菜产业拥有品牌商标200件,其中“涪陵青菜头”“涪陵榨菜”已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品牌价值分别达147.32亿元、24.38亿元。

  涪陵榨菜产业是卓有成效的富民产业。为持续将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涪陵区充分发挥节点作用加强与“两群”产业互动,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助推“一区两群”和“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发展。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获批建设以涪陵为主导的“长江上游榨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挥产业互动作用,在武隆发展榨菜种植基地4000亩;促进区域合作融合,川渝共建“中国酱腌菜科技创新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落地涪陵,涪陵榨菜产业联合体联合四川及全国的酱腌菜企业、科研机构组建了“中国酱腌菜产业联盟”。

  围绕榨菜产业,“十四五”期间,涪陵还将加快建设世界最具权威的青菜头品种选育基地、全球最大的青菜头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世界最大榨菜(泡菜)加工出口基地、国家级“科工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四大基地”。

  看点>>>

  民主法治促和睦

  用接地气的方式提示乡村治理水平

  南沱镇睦和村,地处长江南岸的丘陵地带,有着美丽的长江风景线。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力实施,该村465户村民住房进行了风貌改造,尤其在该村旅游聚居点,随处可见琉璃瓦、斜屋面、花格窗等独具巴渝民宿特色的房屋。

  乡村美不仅要“风景美”,更要“乡风美”。在推进乡村治理中,该村聚焦生态环保、产业升级、环境改善、乡村治理等重点,提出“青山变金子、村里种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挣票子、花香满院子、治理有法子”的“六子”目标,以老百姓听得懂的“大白话”举措,同步推进美丽乡村与民主法治建设,建立起了以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机制;并通过宣传展板、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院坝会等宣传方式,营造起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接下来,涪陵还将持续高位推进乡村善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一盘棋”抓党建引领、“一把尺”抓“自治+法治”,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

  靠山吃山强产业

  打造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基地

  涪陵区荔枝的采摘从每年7月中旬开始,龙眼采摘则从9月上旬开始。每逢涪陵荔枝上市时,市场上基本没有荔枝了。

  晚熟,是涪陵区荔枝产业发展的差异化优势。紧盯这一特点,近年来,该区相继引进“桂味”“妃子笑”“红绣球”“带绿”等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荔枝品种进行高接换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龙眼基地2.25万亩,其中已投产1.8万余亩,年产量9000余吨,年产值9000万元以上;全区种植荔枝1700亩,年产量600余吨,年产值近1000万元。

  “去年我们村的水果产业实现了丰收,卖上了好价钱,龙眼的卖价最高卖到了10元每斤,荔枝最高价格卖到了20元、30元每斤。”全国人大代表、睦和村党支部书记刘家奇介绍,近年来,通过品质培优、拓宽销售渠道等方式,该村龙眼、荔枝年年都能卖出好价钱。

  立足山地优势,做到“靠山吃山”。“十四五”期间,该区将立足长江上游龙眼荔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特色优势,围绕产业特色化、集约化、融合化,做好古龙眼树保护,通过新建标准化基地、改造提升低产果园、创建区域品牌等一系列措施,打造长江上游晚熟龙眼荔枝基地。

  链接>>>

  数说“三农”

  1.综合实力。全区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43万吨以上;2021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7.03亿元、农业增加值90.89亿元,2017年以来年均增长7.99%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463元,年均增长7.7%。

  2.特色产业。榨菜产业总产值突破130亿元,中药材种植基地9.36万亩,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350亿元。

  3.科技支撑。建立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12个市级农业科创、科普平台,建成4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及1个示范基地,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率达84.8%。

  4.乡村面貌。完成“五沿”农房风貌整治3800户,改造农厕5万户,新(改)建“四好农村路”3000公里;成功创建全国特色小镇1个、国家园林城镇4个。

  5.人才队伍。2018年以来,为乡镇引进各类人才436人。优选回引农村本土人才330名、储备后备干部859名。

  6.深化改革。2018年至今,增加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60个,累试点村达到87个,占全区涉农村(社区)的24%,累计培育18个国家级示范社。

  刘玉珮 黄伟 唐楸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农业农村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