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为基 传承百年校史“育人密码”
第010版:笃行不怠建新功
上一版 下一版 
课程为基 传承百年校史“育人密码”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1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渝中区中华路小学
课程为基 传承百年校史“育人密码”

    黄兰老师带领“中华星”探秘母城文化

    戈德堡项目实践课程

    校长圆桌会 培养孩子主人翁意识

  “历史是过去传到未来的回声,是未来对过去的反映”,在关键的时间点回望历史,正是拥抱未来最美的姿态。

  2021年,是渝中区中华路小学(下称“中华路小学”)建校110周年的时刻。中华路小学的校史不只是一所小学自身的历史,更是渝中教育乃至重庆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切片。

  回望过去110年的教育历程,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校长曾菁说:“学校的校史不只是对过去事迹的静态描述,而必须回顾历史的长河,理解学校在当下面临的机会与挑战,从而厘清教育未来的方向,为学校精神做出理想的诠释。”

  以“我们正在写历史”为念,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学校通过叩问课程内核、推动课程升级、深化课程创新,以及一系列课程育人行动,引导师生、校友、社会人士“人人参与、各见其能”,共同揭开中华路教育者百年传承的“育人密码”,续写历史新篇章。

  以课程回归扛起使命担当 在丰厚校史中淬炼中华精神

  中华路小学在辛亥革命爆发那年扎根在了渝中区,从达育立校开始,历经风雨、数易其名,但始终薪火相传,弦歌不绝,形成了今日“公民素养,责立中华”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担当。

  回顾百年,中华路小学始终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与民族同向而行。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教育人如何展现新作为,共筑中国梦?

  精神的种子里,蕴藏着“从哪里来”的基因,更树立“走向何方”的路标,中华路小学用校庆特色课程给出铿锵有力的回应。

  学校把爱党爱国与爱学校的主题结合起来,在课程建设中以“为校庆献礼”为导向,秉持“把学习的世界还给学生”的理念,紧扣各年级德育主题,衔接“文德、数理、艺工、健康”四大课程群的素养目标,设定“中华一物”“中华一事”“中华一人”三大课程主线,鼓励中华师生共创、共建、共生,传承中华文化,实现立德树人。

  一场“与未来留存”的课程项目,用历史之光照亮师生前行之路。

  “中华趣童游”主题项目中,学生们将民间游戏“跳房子”的玩法、特点与小学生自主性发展有机结合,实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探秘中华园”主题项目,学生们观察、探索、描绘自己喜爱的校园角落……孩子们被彻底激活,不仅增强了爱校之情,还开拓了眼界、放飞了理想。

  一次《百年征程 中华同心》主题快闪,借党史和校史给学生们“扣好第一粒扣子”。

  艺术体操、合唱、交响乐、评书……“小中华星”们用快闪致敬“大中华”,不仅成就了百万阅读量的IP效应,更守住红色基因、把党装在心中。

  一次品牌《从中华,到世界》宣传片,让校史在体验中鲜活起来。

  师生演绎、场景再现、穿越体验、真实对话……学校把校庆宣传片拍摄变成一场孩子与世界对话的学习过程,让师生用别样方式更好地了解历史、读懂历史。

  校庆课程、快闪活动、特色项目,立体展现中华路小学公民素养教育的新时代内涵,更展现出一所学校穿越百年的使命担当、积极作为。

  以课程升级回应时代变化 在传承创新中闯出变革新路

  从达育立校时提出的“五育并举”,到更名为中华路小学时进行的率先改革,再到更名为第二实验小学后打响的“和谐协同”育人名片,以及今日形成的“公民素养·责任中华”育人使命,彰显出一所百年老校经久不衰、创新突围的育人之道。

  改革创新,源于对教育本真的追求。中华路小学以公民素养教育破题,逐步构建“四群三类”课程体系,形成四大课程群和三个课程层级,构建以个性素养和公共素养为核心的公民素养校本课程体系,打造修身课、公民行动课程等四大特色课程,为公民教育的具体化提供了典范。

  新时代,学校如何进一步思考?如何探索新公民素养教育价值?

  借助校庆,学校创新实施特色课程“跨越历史的河流”,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把世界还给学生。

  110年究竟有多长?如何让数字在学生心中鲜活起来?学校引导学生探究重庆城市交通110年大历史中的11个片段,并融入110年校史。

  没有空泛的讨论,没有宏大的命题,学生们纷纷行动起来,与教师、设计师、策展人、艺术家一起学习和工作,在学校创设的新情境中展开学习。他们不仅查找当时的交通工具,了解校史,还利用戈德堡机械设置机关……从历史的纵横、现实的经纬和学科的融合中去找到切入点,设计具体的任务,制作对现实世界真实可用的产品,在公共美术馆里、在学校内,展开多次面向社会公众的设计思路陈述、展陈分享。

  有专家评价:“学校用好玩和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力学、摩擦力和实验设计等科学概念,形成了一种‘科学+艺术+历史’的课程统整的新模式。”

  这种新模式带给了学生更多能力拓展、个性发展、素养提升的机会和可能。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现实的项目组织学习时,其实是在培养学生的勇气、培养耐心、培养智谋,这些品质使得学生走出学校后,可以创造价值、成就自我、服务社会。”

  “跨越历史的河流”是学校课程不断升级的一个缩影,包含着对深厚历史的传承创新,呈现出课程发展的坚定信心。借助校庆,中华路小学开启了一场“寻根、追梦、向未来”的教育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项目中获得真切的生命体验。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与实践,与社区互动开展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开展户外教学、低年级走班课程、家校共育课堂等多种课程形态。坚定不移地坚持“去学科中心主义”,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创新企业、政府、高校、博物馆等专业机构融入校庆课程项目中,促进学生自我系统与社会系统的连接。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中华路小学让百余年校史与时代链接、与现实链接、与学习生活链接,用这一“超链接”为学校教育联系生活、深入生活搭桥铺路,真正拓展了教育宽度、铸就了育人高度。

  以课程革新领跑教改潮流 在与时俱进中回应时代命题

  百余年教育积淀,中华路小学获誉无数。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市区竞赛中获奖700余人次。学校获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全国、市区奖项64项,学校在一次次教育革新、一次次时代考验中展现出的“中华智慧”“中华实力”,令人赞叹。

  面对“五育并举”“双减”等工作部署,中华路小学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一马当先的锐气和一以贯之的朝气,走在了教育改革的前列。

  学校将“五育并举”“双减”工作要求与校庆课程相结合,开启了一场更为深刻的教育实践,以课程关系、课堂关系、师生关系的变革,让学校资源与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有效衔接、高效互动,推动了学校生态的变化。

  一堂别开生面的家校共育课开始了。二年级学生周鑫辰的妈妈来到班里承担起《中华美食》课程的教学工作,为学生们带来了抄手这一传统美食的精彩课堂,家校共育互助共赢的理念,早已在中华路小学成为共识。母亲与孩子成为课程的创变者,家校同盟军的关系根深蒂固。

  日常课堂也有了变化,随处洋溢着民主与平等的因子。黄兰老师总是采用大量开放且富于启发的问题层层递进,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合作探究;王晓琰老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们可以随时提出疑问,均会得到积极回应;课下,学生代表在每个固定日子借圆桌会议与校长曾菁进行沟通……教师与学生成为课程思维的见证者,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常态。

  当令人期待的社团活动时间来临时,学妹周鑫辰和学长李浩铭离开各自的教室,共同奔赴交响乐团一个目标,同样的兴趣爱好让他们互相陪伴和帮助,一起放飞音乐梦想。同学之间成为追梦路上的最佳队友,互助同行的同学关系让成长更有爱。

  家校同盟、师生平等、同伴互助……正是在这样的新型关系中,老师、学生、家长都成为教育“在场者”“参与者”“共舞者”,共同丰富着中华路小学的课程内涵,推动学校在新时代的教育考验中勇立潮头、光彩照人。

  以课程引领托举中国梦想 在逐梦征程中扬帆拥抱未来

  站在百年校史的交汇处,身后是波澜壮阔的过去,面前是充满希望的朝阳,如何才能更好的肩负未来的使命与责任?

  “回顾百年,无论岁月怎样更迭,不变的是‘华夏根基、国际视野’。”曾菁说,“不管走得再远,我们将永葆初心使命,继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这种信心底气,来自对往昔的光荣与梦想的珍视,更饱含着实现新跨越的决心。

  校园的空间与环境设计要科学化,要讲究空间与场景的“能量”,做到用环境滋养人,因环境改变人。学校打造学科博物馆+主题教室+开放体验式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展开以目标为导向的项目与任务式学习。

  学校在新校区启动校史博物馆和非遗博物馆建设,让传统文化、母城文化、学校历史与儿童现代生活融合,延续中华路文化。学校又以新校区建设为契机,结合“教育新基建”建设指导方针,建设多维度的场馆学习空间。采用思维可视化、全息投影等多种新科技,打破“围墙与天花板”,激发教育潜力。

  在这里,有可触摸式点亮的星球墙,孩子们在这一颗颗被自己点亮的星球里,看到宇宙的神秘,从而激发出对未知空间的探索欲……在这里,无论是校史馆还是公共装置,或者教学空间的优化,都是让学校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发展,不仅是从传统到现代,更从跨学科的视角,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建筑学的视角,重新发现学校空间的“教育秘密”。

  开放,自由,成长,创造,一个新型的未来校园即将诞生,寄寓着曾菁无限期待:“我们希望为学生开创出一个教、学、用并重的跨领域全学习生态系统。努力培育学生从好奇心出发抵达创造,在创造中激发新的好奇心,形成发展‘永动的闭环’,让这种闭环成为一种孜孜以求、不轻易丢失的生命形态。”

  明所从来,不竭于动力;知向何处,不惑于方向。中华路小学教育人将铭记历史,肩负面向未来的使命与担当,继续秉承“知行合一、养成公民”的办学理念,坚持“公民素养教育”的特色定位,以“做中华的世界人,育世界的中华星”为目标,培养具有华夏根基又具备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再次描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动人画卷。

  教育观察>>>

  “三师强教”续写华章

  “百年名校一定要有自身的文化积淀,教师的自身素质始终都要比学校的硬件重要。”曾菁来到中华路小学后,就将目光聚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努力引导教师做传递幸运的使者、做教育事业的坚持者,让师道的光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21年4月,中华路小学教育集团“三师强教“行动正式启动。“三师”指良师、优师、名师,学校将在“三师强教”行动中,建立教师研修工作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创新教师评价内容体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营建积极向上氛围,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拓展教师研修领域,提升教师文化品位。

  当学校的“三师强教”行动号角吹响,中华路小学的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他们聚焦课程、课堂、课题与教学、教研、教管,“三课”统整“三教”并进,减负提质增强时效,大家勠力同心、奔赴在教育改革的潮头浪尖,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四有”好老师,彰显时代新风采。

  百年老校蓄势蝶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老校如同一棵参天古树,承载梦想,孕育希望。

  回望过去,中华路小学承载的历史是不可复制的,这是学校的“根基”。展望未来,中华路小学下一个百年的挑战是巨大的,这挑战来自教育工作者如何及时回应新的时代趋势,也来自往昔的光荣与梦想如何延续、如何实现新的跨越。

  曾菁以自己办学智慧和魄力,用治理的理念、方式去激活、引导、培育学校,形成学校教育文化磁场,搭建师生共育共生共成长的发展机制,卷动一切与中华路小学教育发展相关的资源达成彼此的共享共生共赢。

  这里培元固本,激发学校创新能力;这里守正出新,尊重育人规律;这里还有创造性转化、创造性发展,以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这里正在发生更多令人欣喜的教育蝶变……

  何霜 姚兰 胡忠英 图片由中华路小学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