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推广“云端植树”
让更多市民参与植树造林
3月10日,家住渝北区的王女士点开支付宝,在“蚂蚁森林”里种下了一棵梭梭树。这天是她女儿的三岁生日,每年植树节她都会通过互联网为女儿种棵树,“等女儿再大些,我要带她去亲眼看看这些树。”对王女士而言,这是植树节的仪式感。
“云端植树”“码上尽责”……如今,全民义务植树已进入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阶段。来自“蚂蚁森林”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蚂蚁森林”用户已超过6亿,累计种下了3亿多棵树。而在国家层面,全国绿化委员会也搭建了“全民义务植树网”,开启线上植树模式。
“这几年,我们围绕‘互联网植树’这一新趋势,不断丰富植树造林方式,让更多人参与到义务植树中来。”市绿委办一负责人表示。
2019年,铜梁区国营苗圃被列为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以此为试点,我市鼓励各区县搭建自己的网上植树平台,希望通过网上管护认养、捐资认建等方式,提高公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
初春时节,铜梁区国营苗圃生机勃勃,工人们正忙着为苗木浇水、施肥。目前,这一国营苗圃已栽种了香樟、桂花、黄桷树等苗木17万余株,开通了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认种认养、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多种义务植树尽责形式。
“我们计划在本月底组织一场线上植树活动,将在铜梁林业微信公众号设置登录口,市民不用到现场,也能种下一棵爱心树。”国营苗圃负责人胡将华介绍道。此外,市民还可向基地捐赠资金、树种等,加强基地的绿化养护。
据了解,随着重庆被纳入国家第二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试点城市,我市相继在渝北、万州、铜梁等区县建立起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接下来,我市还将积极搭建市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平台,为市民提供更便捷的义务植树渠道。
提高价值转化
要颜值也要效益
这段时间,巫山曲尺乡,村民们正忙着修枝、除草,加强对去年新栽脆李苗的管护。每年的阳春三月,曲尺万亩李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依托一年一度的长江三峡(巫山)李花节,曲尺乡村旅游不断升温,村民们发展起民宿、农家乐等旅游业态,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曲尺乡的变化,折射出我市国土绿化的新思路、新理念。“植树造林不仅为了绿化、美化,还得兼顾乡村发展,既要颜值、也要效益。”市林业局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我市正式启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长江及嘉陵江、涪江等干支流两岸丘陵低山地区,布局了脆李、柑橘、笋竹等特色生态产业,大力开展农村“四旁”植树,建设森林乡村,发展乡村旅游、森林康养。
奉节县安坪镇三沱村,脐橙种植大户黄天亮一大早便在地头劳作,他推着除草机穿梭于果林下,将一丛丛杂草斩断、搅碎,再还田作肥。三沱地处长江岸边,“给荒坡种上脐橙后,我们的腰包鼓了,环境也更美了。”去年,脐橙种植为黄天亮带来了20余万元的收入,这让他高兴不已。
梁平区则利用城市坡坎崖、边角地和农村“四旁”地等见缝插绿,通过栽种果树、景观树等,推动乡村旅游、乡村林业产业发展。目前,该区已围绕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培育了精品民宿、森林康养、观光体验、绿色农业等生态产业,探索出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我们计划用10年时间实施315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解决长江等大江大河重庆段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等突出问题,在形成生态屏障同时,也为当地群众种下一片片致富林、景观林。”市林业局生态环境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我市已完成32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任务,今年,我市还将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效,预计年内实施营造林500万亩,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50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达5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