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118秒的精彩
第008版:一起向未来 北京冬残奥会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了118秒的精彩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3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完美演绎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的乐手中,有44人是重庆市特教中心的视力残疾学生——
为了118秒的精彩

    3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上,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的乐手奏响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新华社发

    三月四日,重庆市特教中心的全体师生收听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为扬帆管乐团加油喝彩。特约摄影 郭旭 摄\视觉重庆

    从未用过乐器的视力残疾孩子,从触摸老师的嘴型开始,走上了如今的残奥会舞台。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为了那一百一十八秒的精彩演出,孩子们付出了无数的艰辛。 记者 罗斌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他们看不见世界,世界看见了他们!

  3月4日晚,国家体育场烟花璀璨、灯火辉煌,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盛大开幕。

  聚光灯下,一支由44名视力残疾学生、2名盲人老师、1名指挥组成的管乐团奏响了国际残奥委会会歌《未来赞美诗》,国际残奥委会会旗缓缓升起、迎风而舞。在庄严磅礴的旋律中,梦想、喜悦、自豪伴随着音符释放而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残疾人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传递着自强不息的中国力量。

  “孩子们终于成功了!他们成功了!”在国家体育场候场区,看着电视屏幕上的现场直播,重庆市特教中心校长李龙梅喜极而泣。激动、兴奋、骄傲……她百感交集,因为这些视力残疾乐手,正是重庆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的师生们,学生中年龄最小的才10岁。

  这群视力残疾学生,是如何站上这万众瞩目的世界舞台的?

  新闻背景>>>

  全球规模最大盲人管乐团

  重庆市特教中心扬帆管乐团成立于2011年,历经11年发展,现有老师32人,视力残疾学生70余人,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盲人管乐团。

  扬帆管乐团先后两次参加“上海之春国际管乐艺术节”展演,荣获“中华杯”中国第八届非职业优秀管乐团队展演初中组银奖、中国管乐发展贡献奖;曾在北京音乐厅、国家大剧院、解放军军乐厅,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联合演出;先后走进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举办“生命的色彩”公益音乐会,在重庆大剧院举办“看见微笑”“扬帆和她的朋友们”两场专场音乐会。

  1 “让我们加入进来,成为孩子们的‘眼睛’”

  零基础的老师们先给专业音乐老师当学生,给自己“扫盲”,再一点一点教会视力残疾学生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时间回到2010年12月,一个寒意料峭的夜晚。

  市特教中心的师生们聆听了一场温暖的新年音乐会,坐在回校的大巴车上,孩子们兴奋不已。有的哼起了欢快的旋律,有的讨论着发出美妙声音的乐器。

  “要是我们也会演奏就好了。”一名孩子脱口而出。他的话,得到其他孩子热烈响应。

  望着孩子们充满渴望的脸,一旁的李龙梅心里一热:是啊,视力残疾学生的世界那么狭小,为什么不把他们组织起来,搞一支管乐团,让他们通过音乐“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呢?

  说干就干。买乐器,请专业老师……2011年2月,首批36名视力残疾学生参加的管乐团成立了。孩子们给管乐团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扬帆管乐团。

  然而,一切并不一帆风顺。

  “这课我根本没法上。”第一堂课下来,学校聘请的专业老师打了退堂鼓:孩子们无法看见他的口型和手势,他也没有视障教学经验,课堂上完全是“一锅粥”。

  梦想的风帆还没扬起,难道就这样放弃了?

  “干脆让我们加入进来,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为孩子们的‘眼睛’。”老师们提议。

  校领导带头,党员带头,团员带头……市特教中心有34名老师报了名。他们教语文、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体育、推拿按摩等学科,个个在教学上独当一面,但音乐基础几乎为零。

  “我是第一批加入扬帆管乐团的老师。”信息技术老师甘洲回忆,“选择乐器时,我在网上搜了又搜,又咨询了音乐老师,感觉萨克斯比较容易上手。后来看学萨克斯的人多,我就选了单簧管,因为它和萨克斯长得很像。”

  “曲谱全是五线谱,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课上听到‘和弦’‘音程’这些词,如坠云雾。”一位女老师清楚地记得,刚开始的时候,她抱着圆号吹了整整一个星期,腮帮子鼓得老高,脸涨得通红,脖子上的青筋也冒起来了,但就是吹不响,急得直掉泪。

  “如果我们过不了这一关,孩子们怎么办?”34名老师这样想着。从零开始,他们数着横线把五线谱翻译成简谱,一遍又一遍地背。他们有的把号嘴揣在兜里,在上下班路上拿出来练习,引得路人纷纷侧目;有的把乐器带回家,咿咿呜呜地反复吹,嘴皮都起了泡;有的拿筷子当鼓槌,在办公桌或食堂的餐凳上反复敲,像是着了魔……

  老师们认真而又磕磕绊绊地从专业老师那里学习演奏的方法和技巧,再手把手地教给孩子们。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摸’。”甘洲称,孩子们看不见,老师讲得再仔细,他们也无法完全理解和领会。于是,老师们便发明了“摸”“说”教学法。

  例如,甘洲教孩子吹单簧管时,自己先在单簧管上摆好正确的手势,然后让孩子触摸自己的手型,孩子一边摸,他一边讲,往往一个音符就要学好几堂课。“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手酸背痛,润喉糖一颗接一颗地吃。”甘洲说。

  就这样,老师既当学生,又当老师,先一点一点给自己“扫盲”,再一点一点教会孩子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

  2011年3月,扬帆管乐团成立一个月,一曲《欢乐颂》奏响在校园上空。孩子们开心地欢呼起来,有的老师激动得当场哭了。

  尽管那首曲子的旋律还不那么悠扬,但是,他们已经扬帆,开始起航。

  2 “只要心是雪亮的,世界就会对你微笑”

  19岁的首席小号手王太樊由于什么都看不见,心里经常充满恐惧和愤怒,然而音乐让他明白,失明没什么可怕的

  镜头拉回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

  “升国际残奥委会会旗,奏国际残奥委会会歌!”

  一阵嘹亮的号声响彻夜空,音色活泼明丽,令人惊叹。带头吹奏这段音乐的,正是扬帆管乐团首席小号手王太樊。

  19岁的王太樊个子瘦瘦高高,手指细长,掌心有几个浅黄色老茧。

  “那是平时练习吹号磨出来的茧子。”他说。

  因患有先天性眼病,12岁的时候,王太樊几乎完全失明。

  “他很有天赋,也非常刻苦,几乎把课余时间都花在了音乐上。”市特教中心老师周远琦说。

  王太樊曾得到国内顶级音乐家的帮助和指点。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首席小号演奏家王强,小号手王泉泉、郭斯潇等人都是他的老师,他们经常通过视频对他进行辅导。

  王太樊先后登上国家大剧院、解放军军乐厅、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重庆大剧院的舞台,赢得了无数掌声。

  来北京前几天,王太樊每天偷偷瞒着老师,穿一件秋装外套,在气温不到4摄氏度的操场上站半个小时,再练习小号。

  “第一次练习的时候,冷得差一点没拿稳小号。”王太樊说,“北京的气温低,乐器的状况和人体的感觉跟平时会不一样,我想通过这种‘适应性’训练,达到人和乐器合一的境界,确保现场发挥正常水平。”

  临上场前,王太樊告诉记者一个小秘密:他希望等自己到了80岁的时候,还能拿着小号演奏。他说:“由于什么都看不见,我心里经常充满恐惧和愤怒。然而音乐让我明白了,失明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心是雪亮的,世界就会对你微笑。”

  3 “我想当一名兽医,谁说梦想不可以实现呢”

  16岁的萨克斯手王雨婷心里很亮堂——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只要自己强大起来,谁也打不倒自己

  镜头再次拉回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现场。

  随着小号声渐行渐远,清冷柔软的长笛、热烈奔放的小军鼓……汇集成一首气势恢宏的“赞美诗”,令人赏心悦目、荡气回肠。

  16岁的王雨婷吹奏着萨克斯,表情大方恬淡,场馆的灯光倾泻而下,泛着金色光芒的乐器将她青春洋溢的脸映衬得分外动人。

  “我的视力天生就非常差,还伴有斜视,所以小时候我经常被人欺负。”排练时,王雨婷大方地讲起她的故事。

  在她上幼儿园时,班上总有同学嘲笑她,有同学当面朝她吐口水,还组织其他同学孤立她。有一次,忍无可忍的王雨婷动手教训了对方,却被不知情的老师当场罚站。倔强的王雨婷没有把真相告诉父母和老师。

  后来,王雨婷参加小学入学视力测试时,故意说看不见眼前的黑板。“因为那些不愉快的经历,我对周围的人充满了敌意。直到来到市特教中心,我才发现,其实只要自己强大起来,谁也打不倒你。”王雨婷说。

  如今,王雨婷在管乐团学习萨克斯已有7个年头,会吹不少曲子,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她说:“来北京演出,希望能碰上我的两个偶像——张艺谋和易烊千玺。”

  “喜欢张艺谋是因为他的才华,喜欢易烊千玺是因为他说过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其实都是百炼成钢。”王雨婷说。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兽医,尽管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谁说梦想不可以实现呢?”王雨婷说。

  4 “学了乐器后,感觉周围的人有了色彩”

  16岁的圆号手廖邦升说自己父母都信命,还特别喜欢算命,但他不信命,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未来赞美诗》时长118秒,由国内青年作曲家李凤仙改编,大气辉煌,尽显东道主中国开放、包容的气度和格局。在开幕式现场,伴随着乐曲进入高潮,旋律也变得更加激昂奋进,当最后一个音符消失在夜空,全场响起雷鸣般掌声。

  “你知道吗,音乐是有颜色的。不信,你听,音乐有颜色。”16岁的廖邦升是扬帆管乐团的圆号手,开幕式前的排练间隙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我眼睛不好,但记忆力特别强。小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到处去看病,圆号的声音像极了我坐船时听到的汽笛声。”廖邦升说。

  11岁那年,廖邦升眼睛彻底失明了,“最初特别灰心,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直到在学校排练厅,听到一阵小军鼓的声音,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有一次,他拿起同学的笛子摆弄起来,没想到一下子就吹响了。“当时我特别得意,因为吹笛子不仅要用气,还要靠嘴皮的震动发声,很多人学了一两周都吹不响。那以后,我就进了管乐团,并成为一名圆号手。其实,单簧管、萨克斯、大号、小号、长笛,我都学会了。”

  廖邦升觉得,自己对音乐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能够“看到”每种乐器奏出来的声音的颜色。

  他说,一只圆号的声音是金色,几只圆号的声音是浅绿色,小号的声音是银白色,双簧管和小军鼓的声音是深绿色,单簧管和长笛的声音是橙色……

  “以前,我总觉得一切都是黑色,深不见底。学了乐器后,我突然感觉周围的人都有了色彩,每个人都不一样了。”廖邦升说。

  “你自己是什么颜色呢?”记者问。

  “我呀,是粉红色!”廖邦升乐呵呵地笑了。

  “我爸爸妈妈都信命,还特别喜欢算命。但是我不信命,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命运。”他说。

  新闻链接>>>

  “看着孩子们顺利赴京,我特别自豪”

  本报讯 (记者 向菊梅)3月4日晚,北京冬残奥会开幕。看到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扬帆管乐团(下称管乐团)在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冶赛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温晨非常激动。原来,该服务队为管乐团提供了接送机等方面的精细服务。

  “管乐团的孩子们是20天前离开重庆前往北京的。”温晨昨天回忆,“当时孩子们离开学校到江北机场,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派了两辆大巴给大家送行,我们8名志愿者为大家拉行李、引路。看着孩子们顺利赴京,我特别自豪。”

  温晨介绍,此次有40多名孩子和20名老师进京参加冬残奥会开幕式。他们在开幕式结束回到重庆后,公司也将派大巴和志愿者前去接机。

  据了解,2020年成立的中冶赛迪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目前有100多人,先后开展过植树、洪灾清淤等志愿活动。北京冬奥会期间,该服务队还在北京大族广场和观众远程集结点两个站点开展了志愿服务。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