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沃土。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青年一代要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筑牢文化自信之基,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如何在守正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青年树立文化自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要与所处时代创新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就是要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按照时代的特点和要求,赋予新形式与新载体,拓宽传播渠道,激活新的魅力。二是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要系统全面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持续提振青年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要与人类优秀文化创新互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学习创新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学活用中提升文化认同。只有学好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才能不断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一是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过程全方位融入学校育人体系中,全面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各领域,使之成为青年砥砺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二是用活团学实践第二课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结合青年的兴趣爱好,创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写、大学生讲公开课、文艺汇报演出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发掘中华经典中的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用优秀传统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转化中增强文化自觉。注重实践与养成、需求与供给、形式与内容相结合,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多更好地融入生产生活各方面,不断增强青年的文化自觉。一是加强乡村振兴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动乡村图书阅览室、书画摄影展览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建设,开展送电影、送文化、送戏曲下乡等系列活动,推动乡村的传统文化建设。二是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将其纳入当地城镇化建设、城市规划设计,合理应用于城市宣传,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风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善用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企业精神,倡导培育现代企业文化,激发广大青年锐意进取、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热情,不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自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践行者和示范者。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