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广泛开展马拉松、铁人三项等全民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
|
以施廷懋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奥运会、全运会上创造佳绩 |
|
连续5年举办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
|
有序推进大田湾体育场馆保护与利用工程(效果图) |
|
成渝联办的专业体能赛等多项品牌赛事活动受到市民追捧 |
2021年2月22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体育强市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由此全面开启了我市奋力建设体育强市的帷幕。
一年来,全市体育系统沉心静气、埋头苦干,守正创新、奋勇前行,以推进体育强市建设为主要抓手和重要目标,紧紧围绕“五大重点任务”,积极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呈现出了“参赛办赛亮点纷呈、竞技体育持续提升、全民健身蓬勃开展、青少年体育工作扎实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积极稳健、体育设施全面提升、智慧体育稳步实施、综合保障水平稳中有升”的良好发展态势,建设体育强市迈出坚实步伐。
因势利导 因地制宜 全民健身持续增强
重点任务
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提升全民健康整体水平
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推动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
实施进展
一是全面树牢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面对疫情挑战,全市体育系统主动作为,努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务,78个单位、67名个人被国家体育总局分别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二是全面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市区两级体育总会实现全覆盖,体育组织在全市乡镇一级实现全覆盖;2021年,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463人。
三是全面加强体育健身指导。开展健身项目培训、科学健身讲座和健身技能展示推广416次,鼓励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参与编写全民健身科普读物、录制教学短视频开展视频健身指导服务;社体指导员开展“六进”活动指导群众健身25万余人次。
四是全面加强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组织实施10条两江四岸智慧健身长廊、10个乡镇健身广场、100个农体工程等项目建设;投入1100万元在55个乡镇(街道)开展全民健身设施器材补短工程;全市69个公益体育场馆低免收费开放,且延长开放时段。
五是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以打造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为牵引,圆满完成市政府重点民生实事100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举办龙舟公开赛、马拉松、铁人3项品牌赛事及广播体操等系列赛事活动300余场;开展线上街舞挑战赛等线上系列群众赛事活动超1000场;成功举办市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市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
六是智慧体育建设稳步实施。积极推动“重庆体育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对全市健身设施逐项逐片展开智能化升级。完成智慧步道、智慧健身长廊、智慧马拉松、智慧体育场馆、智慧足球乐园5个场景建设任务。
下一步计划
紧紧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开展健康中国重庆行动。
充分发挥区县体育总会的作用,强化体育社会组织监督,丰富完善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
加快科学健身指导资源整合,探索国民体质监测、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新模式,推进居民健身档案建设与服务。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继续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推进城市社区打造“10分钟健身圈”。
持续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指导各区县科学规划和打造户外运动品牌赛事。
聚焦中心 全力以赴 竞技体育展示城市形象
重点任务
夯实竞技体育项目建设,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优化竞技体育项目结构
构建科学训练体系
围绕体教融合发展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基础
强化竞技体育服务保障
推进高水平赛事和发展职业体育
实施进展
一是成功举办市六运会。运动会开幕式精彩呈现,现场观众近3万人、线上观众70余万人次,新媒体平台累计观看量超1000万人次;全市12778名运动员在历时92天的比赛里,角出金牌1126枚,共计96人234次破95项重庆市纪录;“办赛精彩、参赛出彩”的既定目标成功兑现。
二是全面做好十四运会出席参赛工作。重庆代表团参加了29个大项171个小项的竞技项目资格赛,232名运动员获得出线资格,出线人数大幅提升,决赛共获得2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实现奖牌数超越上一届的目标,尤其是武术散打、武术套路、足球项目获集体银牌,创造了历史性突破。
三是全力做好东京奥运会保障工作。保障施廷懋、袁心玥代表国家出席东京奥运会,施廷懋揽获跳水项目女子三米板双人、单人2枚金牌,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为重庆增添了光彩。
四是保障重庆运动员出席北京冬奥会。重庆越野滑雪运动员王强代表国家出战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自由技术)、男子50公里等4个项目的比赛,刷新中国越野滑雪男子个人短距离(自由技术)项目的历史最佳战绩,并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代表全体运动员庄严宣誓。这是重庆首次有运动员亮相冬奥赛场,开创了重庆冰雪运动的历史。
五是积极推进职业足球发展。推动重庆两江竞技足球俱乐部股权改革工作,为推动职业足球良性发展创造条件,2021中超联赛成功保级。
六是圆满完成办赛任务。一年来,高质量完成2021年全国田径锦标赛、2021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第一站)、第28届全国攀岩锦标赛等十余场全国性比赛的组织办赛工作。
七是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创建119个重庆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其中重点单项训练基地77个),命名13所重庆市重点业余体校。组织足球、篮球等优秀苗子训练营13项次,培训优秀苗子663名,教练员79名。
下一步计划
紧紧围绕增强城市活力、魅力、影响力,提升本地区相关运动项目水平,办好大型体育赛事。
全力办好2022年世界举重锦标赛,严格按照筹备工作方案推进实施,确保赛事圆满成功。
全面筹备2023亚洲杯足球赛,在2023亚足联亚洲杯中国组委会的指导下,以场馆建设为核心,提早做好竞赛组织、综合保障、赛事宣传等各项筹备工作。
加强与总局项目中心、协会紧密沟通,加强区县合作,积极申办全国赛事。
督导落实《重庆市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实施意见》,加强体教融合典型案例宣传,推进区县制定出台体教融合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用好、用活体教融合政策。
推动建立市、区(县)两级相互衔接、形式多样、主体多元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体系和选拔制度。
深化合作 促进消费 体育产业发展积极稳健
重点任务
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
培育体育市场主体
促进体育消费升级和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体育产业服务水平
实施进展
一是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541.33亿元,增加值为226.37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0.9%;体育企业名录库核录法人单位5265家,个体经营户10582家(2020年统计数据)。
二是积极拓展平台载体。成立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成功举办2021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暨第五届重庆市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发布30条(个)川渝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赛事、综合体;评选命名市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项目)6个。
三是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围绕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发布打造“全国户外运动首选目的地”系列地图5期,阅读量超过40万次;市区联动举办2021不夜重庆生活节、首届国际房车露营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三届重庆国际房车露营展;2021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突破60亿元,筹集公益金14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幅近50%。
下一步计划
扎实抓好产业体系建设,紧紧围绕深化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重点体育企业;鼓励设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实施体育领域经营高危险性体育项目许可告知承诺制;加强体育市场监管,助力重庆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
加快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和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探索开展市级体育旅游示范城区和市级体育消费试点城区的创建;丰富房车露营、汽车自驾、钓鱼休闲等展会活动;促进体育与教育、旅游、健康、乡村振兴融合发展。
多措并举 多维推进 体育文化宣传成效明显
重点任务
加强体育文化宣传推广,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
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民族民间体育文化
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
加强国际体育赛事活动交流
实施进展
一是体育宣传精彩出彩。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宣传文化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组织开展贯彻建设体育强市实施意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风采、深化体教融合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聚焦市六运会、东京奥运会、十四运会等重大赛事活动展开宣传;“体育重庆”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推出消息2300余条,较好弘扬了体育精神,传播了体育文化,展示了运动项目。
二是加快提升城市体育功能。大田湾体育场保护与利用工程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7亿元的投资任务,完成重庆体育职业学院的筹建选址论证,完成市奥体中心综合体育馆、冰上运动馆概念方案设计。全市2021年重点体育基础设施项目共130个(其中已启动实施项目97个,开展前期工作33个),总投资316.27亿元。大渡口国际小球赛事中心完成概念方案设计,两江新区龙兴足球场顺利完成主体结构和钢结构封顶,沙坪坝区重大体育馆基本建成。
下一步计划
打造重庆体育网上主流舆论阵地,扩大重庆体育的传播力、影响力。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介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媒体对我市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杭州亚运会以及我市举办世界举重锦标赛、筹办2023年亚洲杯等重点工作实施宣传报道,全面传播正能量。
紧紧围绕体育强市建设所需,扎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标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编制《重庆市承办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竞赛场馆建设规划》;对标市区年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出台《重庆市体育基础设施2022年重点项目名单》;建成两江新区龙兴专业足球场,推进大渡口国际小球赛事中心等重点场馆设施项目。
深化合作 协同联动 川渝体育融合深入推进
重要任务
深化川渝两地体育合作交流,实现成渝地区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实施进展
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打造成渝地区马拉松、铁人三项等赛事,促进全民健身。
开展地区间队伍交流赛、邀请赛,互派队伍观摩高水平赛事,交流办赛经验。
论证合作申办高水平赛事及综合性运动会可行性,共同申办高水平体育赛事。
推动建立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整合并挖掘川渝地区体育旅游资源,探索共同发布体育旅游项目。
下一步计划
深入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促进两地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推动川渝两地公共体育场馆等资源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
落实川渝两地体育公共服务融合发展框架协会,促进两地体育发展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集聚。
推动体育项目合作和竞技人才交流培养,协同申办国际高水准大型体育赛事、联合举办体育赛事活动。
韩成栋 曹儒威 图片由市体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