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奋战各行各业的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将赴京参会,踊跃献良策、传民意、论发展。自当选以来,代表委员们牢记嘱托、不负使命,心系国是、情牵民生,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份亮眼的履职成绩单。即日起,本报推出“聚焦2022全国两会——我当代表委员这些年”系列报道,讲述在渝全国人大代表、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履职故事,展现他们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的积极行动,敬请关注。
建言加强知识产权刑事保护,建议在西部地区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呼吁提高科技转化过程中的股权激励……自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微纳制造与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主任史浩飞围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热点,向全国两会提交14件建议,几乎都得到了相关部门正面回复和采纳,部分转化为国家相关政策或规划。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些年我把个人兴趣与行业诉求、国家需求相结合,为营造一流科研环境努力奉献力量。”接受采访时,这位“80后”代表如此告诉记者。
2020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施行。“两高”相关负责人表示,起草过程中认真梳理研判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凝聚社会各界的法治智慧。这其中就包括史浩飞的建议内容。
“我当时在工作调研中发现,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实践存在诸多不适应。比如与制售伪劣产品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相比,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立案追诉标准过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事处罚相对较低,特别是在罚金刑上处罚力度过轻等等。”史浩飞为此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呼吁降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入刑标准和侵犯商业秘密罪定罪量刑标准,同时提高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罚金标准。
该建议提交后,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相继予以回复。修订的司法解释直接采纳建议内容,将入罪数额从原司法解释规定的“五十万元以上”调整至“三十万元以上”。
去年的全国两会上,史浩飞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呼吁在西部地区加强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重点支持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建设,通过搭建事业平台吸引人才,通过大型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建立特色创新中心。
同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两地要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和协同创新示范区,集中布局建设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一批科教基础设施,吸引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入驻。
几年来,史浩飞还提交了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转化过程中的股权激励等颇具“含金量”的建议,助推原创性科技成果有效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力量。
“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的基础研究投入大概占总科研投入的6%,而发达国家这个指标一般在15%以上。”史浩飞说,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围绕这一主题提交建议,“基础研究的过程需要时间,需要我们沉心静气,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