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日晚上9点35分,我终于吃到了当天的晚餐。看了看表,与摄影记者对了下明天的行程,突然发现,第二天我估计又没法吃上有规律的三餐了。
时间回到来北京前。在吃的方面,我主要焦虑的是怎么伺候好我的重庆胃,特别是面对北方菜,以便保证有充沛的体力,完成好冬奥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和其他几个媒体同行专门开了个小群,分享可以带到北京的食物。
让我没想到的是,自从抵京后,我却不再纠结每天吃什么了。这并不是因为我吃得很好,而是因为我发现,由于报道节奏太快,我根本没时间思考每天吃什么。
印象最深的是2月7日。
那天上午,苏翊鸣在张家口的云顶滑雪公园参加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晚上,由任子威、武大靖领衔的中国短道速滑队在首都体育馆,向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项目的金牌发起冲击。为此,我和摄影记者决定,当天往返北京、张家口两个赛区,争取都能在现场见证这两个荣耀时刻。
于是,清晨5点,我们起床乘车去清河高铁站,搭乘高铁前往张家口。在见证了苏翊鸣夺银后,又马不停蹄地回到北京,乘交通车前往首都体育馆,见证了任子威的夺金时刻。面对如此紧凑的行程,吃饭自然被我们选择性忽略。晚上11点,当我坐在回酒店的交通车上时,才突然想起,整整一天我们就在早上匆匆吃了三个包子。
我统计了一下,从2月1日到现在,我有3天只吃了一顿饭,有7天只吃了两顿饭,有5天是翌日凌晨吃的晚饭。规律的三餐似乎已成为一种奢望。
其实,我这样的状态也是不少冬奥记者的一种常态。在主新闻中心里,有太多的记者和我一样,为了写好报道废寝忘食。有几天,当我晚上11点离开主新闻中心时,还有不少媒体同行在那里奋笔疾书。媒体休息区的泡面成为最受大家欢迎的食物,不少同行都是匆匆刨了几口面后,就投入到写稿中。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问,我们这样做值得吗?答案自然是——值得!毕竟,能现场目睹运动员的荣耀时刻,并通过自己的文字或图片与读者进行分享,难道不是媒体人最大的光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