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柑橘成林 鸟儿重回大昌重庆今年将扩种大豆10万亩大足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晨雾缭绕山村路落细落实安全责任  扎实抓好复工复产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第005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柑橘成林 鸟儿重回大昌
重庆今年将扩种大豆10万亩
大足全面提升纪检监察干部履职能力
晨雾缭绕山村路
落细落实安全责任 扎实抓好复工复产各项安全防范工作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2 月 1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春走基层

柑橘成林 鸟儿重回大昌

本报记者 栗园园

  近日,云开雨霁,暖阳当空,照得湖面上波光闪烁。白鹭、白骨顶鸡、赤麻鸭、中华秋沙鸭等鸟儿不时从湖上掠过,觅食、飞舞、休憩,不一会儿又隐入两岸青山之中——这幅灵动、美丽的生态画卷,巫山县大昌镇兴胜村村支书谭开平怎么都看不厌。

  连日来,记者深入到三峡库区腹心的巫山,探寻三峡工程蓄水20年后,大昌古镇的生态变迁。

  搬迁 山下沃土被移上了山

  记者驱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漫山遍野都是柑橘树,金黄的果实坠在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柑橘香。谭开平介绍,这晚熟柑橘能卖到四五月份,是村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也是引回鸟儿的关键。

  “就是树子栽好了,生态好了,鸟儿才飞回来的!”走进果园,正忙着给果树修枝整形的村民黎远凡笑呵呵地说。

  时光追溯到20年前。彼时,三峡大坝蓄水,海拔130米左右的兴胜村开始往山上搬迁。下面的良田怎么办?上去了怎么生活?成了全村人的担忧。“那就把下面的土壤搬到山上去!”2006年,待搬迁安置问题初步解决,谭开平的父亲、时任村支书谭天华做出了移土培肥的大胆决定。

  当时谭开平年仅10来岁,根本不懂父亲和村民们在忙什么,只记得大家总是早出晚归,不是在挖石头,就是在挖石头的路上。到了2008年,放眼山上,已铺满层层石头,沃土被均匀地覆盖其上。

  治污 柑橘种植替代了养殖

  但事情的发展却与移土初衷背道而驰。其原因是人口大量减少。

  搬迁后,兴胜村12个组中有9个组都选择了外迁,村里仅剩五六十人。虽然后来与大昌、兴隆、凤凰三个村合并,但也仅有700余人。外出务工近一半人后,大量土地无人耕作。不少村民转而搞起了猪、牛、鸭等养殖业,加上管理不到位,大量粪污排放到大昌湖里,生态环境日益恶劣。

  这样下去可不行!2009年,经过考察调研,大昌干群一致认为镇里近湖,气候温暖湿润,正适宜柑橘种植。2010年,兴胜村率先种下了2000亩柑橘树。

  为了一心一意种好柑橘,2011年,正值壮年的谭天华毅然决定辞任村支书,并把在外打工且收入可观的儿子谭开平叫回村里竞选村支书。

  尽管大家十分努力,但由于缺乏技术且土壤肥力差,2013年每亩柑橘仅挂果2000来斤,果肉干巴巴的,口感差,卖不掉。

  谭开平坐不住了。他决定对果园的柑橘品种进行更换,带领种植户前往湖北宜昌考察,并组建了产业发展党小组。

  就这样,果树长势一天天好了起来,商贩也开始进村采购,全村的积极性都被激发出来,柑橘种植面积迅速增至3000亩,基本达到了应种尽种。

  其他村见势也行动起来。如今,整个大昌镇柑橘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

  接续 用好生态发展乡村游

  两代人的接力奋斗,荒山终于变青山。

  2019年,大昌镇决定申报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在沿湖各村植绿,大昌湖周边环境愈发秀丽。

  翌年,村民彭美林惊喜地发现,村里飞来了几只鸟儿。管理果树之余,他开始自发护鸟。渐渐地,其他村民也加入进来,组建起了一支护鸟队。

  得知此事,谭开平非常高兴,随即设立了6个护林公益性岗位,让他们专职巡山,防火、护鸟。

  为了守住绿水青山,今年谭开平又与西南大学达成了合作,将对柑橘林进行测土配肥,并配套秸秆还田、农药化肥双减等绿色生产技术,进一步提升柑橘品质,减轻面源污染。

  与此同时,他还在琢磨着怎么进一步做大做长产业链。巫大(巫山-大昌)高速公路今年5月即将通车,届时兴胜村离县城的距离将极大缩短,加上良好的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正当时。在他的委托下,西南大学正在帮助村里做民宿设计、规划,用好生态发展乡村游。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