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崔曜)“垃圾分类是‘跨代工程’,我们老人带头学会了,才可以教好娃娃。”2月11日上午8点,渝中区中山二路社区,枣一巷55号的居民鲁振华准时出现在垃圾集中投放点,把垃圾分类投放到对应的垃圾箱中。今年以来,两路口街道探索生活垃圾分类“1+5”工作模式,让垃圾分类成为街道的新时尚。
两路口街道副主任潘洪林告诉记者,“‘1’指的是党建引领,‘5’指的是整合居民群众、党员志愿者、分类指导员、专业运输单位和城管队员5支队伍。”目前,两路口街道充分利用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定期开会了解分类工作进展,还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清单,发动街道党员主动“认领”。
鲁振华是最早带头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居民,他家也是社区“垃圾分类明星家庭”之一。“垃圾分类一年365天不停歇,哪怕是春节期间我也坚持在做。”鲁振华还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在自己做好分类的同时也义务为邻居讲解垃圾分类知识。
“张大妈,新年好,你提的厨余垃圾要倒在绿色桶里哟。”中二路社区退休党员志愿者常守伦在巡查中时不时提醒居民。在两路口街道,时常有佩戴“红袖标”的党员志愿者出现在居民面前,他们主要负责垃圾分类宣传、讲解、督导、巡查。
无论刮风下雨,到了规定时间,两路口街道垃圾分类指导员都会准时到达岗位,做好桶边值守工作。
在做好垃圾分类投放的同时,还要杜绝混转混运。重庆宸洁宇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加入两路口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后,居民每周都可以拎着可回收垃圾去“赶场”。该公司收运员曾洁说,“我在这一行干了两个年头了,居民把可回收垃圾拿到我这里,兑换成自己需要的物品。”曾洁表示,虽然工作有点脏有点累,但看到居民手中的垃圾“变废为宝”,她也非常欣慰。
此外,两路口街道垃圾分类监管执法也成了常态。两路口城管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夏旭坚持每天带队巡查,督促物业公司履行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监管执法过程中,我们会尽量避免‘一罚了之’,宣传教育促整改才是希望达到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