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 五育并举提质赋能 教育强区铿锵前行
第028版:开新局 向未来 两会专题·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江津 五育并举提质赋能 教育强区铿锵前行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津 五育并举提质赋能 教育强区铿锵前行

    深度挖掘区域红色资源,多元化开展红色教育活动

    五育并举,让学生收获多彩童年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勇立潮头,开拓进取。江津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教育强区和人民满意“两大目标”,持续实施教育发展“七大工程”,积极创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奏响了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听交响。

  荣誉见证实力,实力铸就卓越。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获得全市教育改革试点成果一等奖、入选首批60个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成果荣获“全国第五届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奖”、教育扶贫工作作为行业扶贫唯一典型入选中国基础教育年度报告……为江津教育砥砺奋进、蓄势腾飞,提供了生动的注解。

  “双减”落地,教育如何实现提质?以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家校社共育、课改推进“四聚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各部门、完善培训机构监管体系、清查校外培训“四张网”,促进“双减”工作常态化开展、系统化推进。

  乘着“双减”春风,江津区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重点推进课堂教学改进、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建设两项工作,引领区域内各中小学秉持“五育并举,特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明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方向,丰富区域教育内涵,牢牢把握江津将锚定“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总要求,大力推动“五地一城”建设,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智力保障。

  江津中学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国防教育强心铸魂

  国防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

  强化顶层设计,系统化实施。江津中学传承“爱国奉献、求实厚道、勤奋学习、科学创新”的精神,将国防教育纳入学校的重要议程中、归入教学的总体规划中、摆到素质教育计划中,打造了富有特色、类型多样的国防教育实践课堂。

  开拓创新,深入普及。学校发掘教材中国防教育因素,抓住各学科教育内容与国防教育内容的结合点,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渗透国防教育;将“革命传统校史”“传承聂帅精神”“军事素质拓展”等内容落实在特色课堂,统筹了国防教育资源,完善了国防教育内容。

  利用红色革命资源,创新德育活动载体。学校开展了以“学聂荣臻事迹,走聂荣臻道路,创聂荣臻业绩,做聂荣臻传人”为主题的“五地六校——东风行动”“七地九校——足迹活动”“八地十二校——铭记活动”,活动足迹辐射江津、北京、张家口、西北坡、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马兰基地等地。

  以“馆校合作”为突破口,学校携手聂荣臻元帅陈列馆、江津区革命烈士陵园和驻江津部队军史馆以及聂荣臻元帅故居、陈独秀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构建了本土化、实体化的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红色德育阵地,推动社会资源向教育资源转化,拓宽了国防教育渠道。

  江津二中

  驰骋“沙场” 沙排点燃奋斗能量

  一次次高点扣杀,一次次蹲下垫球,一次次跃起拦网……在2020年中国中学生沙滩排球冠军赛上,江津二中女子沙滩排球队获得高中组第一名、初中组第三名的优秀成绩。

  从2017年至今,学校沙滩排球队多次在各级各类排球比赛上崭露头角,取得不俗的成绩。如今,学校的女子沙滩排球队已成长为国内一流强队,成为重庆中学体育的实力代表。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根基。江津二中树立大体育观,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衔接,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全面推进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释放体育学科创新育人的价值,大力推广沙滩排球运动,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水平。

  共建共享,联动发展,互助提升。江津二中与高校共探沙滩排球人才培养机制,搭建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学校已成为“重庆师范大学排球优质生源基地”“重庆师范大学实习实训基地”。

  体育发展,再上新台阶。江津二中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加大设施建设力度,调动师资、技术等资源,确立沙滩排球为特色发展项目,带动田径、跳绳、门球、篮球等多类体育项目协同发展,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发展模式,培养出一批批“求真、求精、尚礼、尚美”的时代新人。

  聚奎中学

  人工智能教育 助力百年名校“智慧”腾飞

  让历史悠久的巴渝名校,焕发新生机的一大秘诀是什么?

  聚奎中学交出的答卷是: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打造,让“教与学”更加高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为形成精准、灵活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作为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的聚奎中学,坚持软件和硬件两手抓,以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团队,建设上课专用教室,建立推广实施体系,构建智慧教学模式为落脚点,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推动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发生变革。

  人工智能教育开展有声有色、多点开花。学校人工智能教育团队开发了多样化的教学相关内容,构建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学科共同构成的跨学科STEAM项目。建立了100平方米的人工智能专用教室,配备了能开展3D打印、虚拟现实、机器人、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编程等教学相关软硬件。

  人工智能教育要走“新”更走心。学校针对不同学生学习情况和接受程度,建立分层实施的人工智能创新型教育教学体系,把翻转课堂和项目式学习结合,构建了微课支持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形成了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基地为核心,以智慧教育教学创新发展、市区级名师工作室的教师培训、社团活动为抓手的学生培养为支撑的分类实施的教研教学框架。

  江津八中

  诗韵萦绕 “五心”教育擦亮人生底色

  “诗词之乡”江津区石蟆镇,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资源。这里的育人沃土——江津八中,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学生健康生活打下亮丽底色”的教育理念,以古诗词进校园为创新点,以“五心”教育深化德育。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江津八中将“五心”教育作为创新德育的重要途径,设计“孝心献给父母、爱心报效祖国、信心留给自己、恒心成就梦想、公心融入社会”的主题内容,每个主题的插图和内容包括诗词吟诵、歌曲传唱、故事传承3个部分,打造品牌化、特色化的德育活动,提高德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诗韵滋养,陶冶情操。学校将诗词教育作为特色实施项目,把“诗教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诗教工作列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形成“领导带头部门共抓”的工作格局……诗教工作实施以来,学校办学质量得到提高,师生素质得以提升,辐射影响了渝、川、黔毗邻地区。

  如今,学校深入挖掘诗词育人功能,从文化引领、管理体系、制度建设、活动渗透、师资提质等方面入手,将诗词融入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育之中,充分调动师生学诗、写诗、评诗的积极性,引领诗教特色在课间诵读中绽放,诵读校本教材在学生课桌上驻足,也让师生在诗词熏陶中,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双福中学

  奏响研学实践“三部曲” 引领师生追寻“诗和远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流传至今的诗句,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学习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应在实践体验中夯实,进而获得升华。

  用脚步丈量大地,用研学增添素养。双福中学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紧扣理论构建、活动开发、评价实施等不同维度,创新研学形态,搭建研学平台,打造专业师资,做到学与旅深度融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聚力研学旅行校本化表达。学校打造“农村学校‘三层次’‘全开放’研学旅行校本实施”,立足于体验,带领学生玩游戏、做手工等,在实践中品尝到劳动的快乐;立足于学习,通过导游讲、专家讲等,获得书本知识延伸;立足于研究,鼓励学生采用科学研究,善于就地取材,开展创意设计制作活动。

  延伸研学旅行拓展性实施。学校构建“‘研学旅行·秀美江津’综合实践活动”,将研学课堂设置在旅途上,精选研学旅行路线,引领学生了解交通、卫生等社会状况,探究物理、化学等学科问题,研学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科技应用……

  研学旅行社团活动,让研学实践锦上添花。学校让学生在活动的真实情境之中体验、合作、探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深入认识,以及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白沙中学

  活力排球 扣响“君子少年”的灵动青春

  走进白沙中学,见证一场场紧张激烈的排球比赛。在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的排球场上,白沙学子全力以赴,奋力拼搏,构成一道道青春热血的独特风景。

  五育并举,体育筑基。探寻白沙中学排球运动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从新变强的蜕变历程。

  早在1983年,学校就组建了第一支学生排球队,多次在江津区中学生排球赛中获一等奖。近年来,学校围绕“弘扬拼搏精神 打造排球名校”的发展目标,加强教练员和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排球运动经费保障体系,搭建排球赛事和活动平台,形成了“以球健体、以球促德、以球增智、以球审美”的排球文化,带动学校体育发展,为“君子少年”铸就强健体魄。

  队伍建设,氛围营造。学校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业务精湛的体育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科学专业化训练,构建“普及与提高并重,素质与品质共砺”的和谐环境,做到了“人人有排球、班班有球队”。

  以赛促练,以赛带训。学校开展校际间的排球比赛,选送专业队参加区级、市级比赛,承办区级、市级排球赛事,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排球竞技能力。

  勤奋出成绩,耕耘结硕果。2017年,学校成为“邓若曾排球学校”,2020年,学校荣获“全国排球特色学校”称号,排球特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靓丽名片。

  中山学校

  美育芬芳香远益清 引领学生向美而行

  坐落于中山古镇的中山学校,沿着“德育为首,质量强校,发挥特色,优质发展”的办学思路,用好中山古镇、西少林寺、爱情天梯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打造美术为主的艺体特色,提升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探究美术特色化发展之路,是中山中学开展美育的关键棋。学校开发了“叶画”、素描、创意设计、美术鉴赏等美术课程,建设了10间美术室,实行不同层次的走班制教学,开展了才艺大赛和美术活动,坚持“美育发展与文化养成”同步,构建了“7+3”美术特色办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学校的精心培养和艺术陶冶,精神得到滋养,心灵得以净化,形成高水平的美术素养、绘画能力。

  优化美术教育资源配置,是中山中学丰富美育内涵的实用招。学校举办社区教育公益活动“暑期美术夏令营”,邀请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到校指导工作,与艺术学校、其他高中进行三校合作,共同实施了“艺术提升项目”,引入企业支持,达成“百万资助计划”项目,营造了浓厚的美术教育教学氛围,促进了师生信心更强,干劲更足,积极性更高,引领师生各美其美、向美而行。

  面向未来,中山学校将凝聚美术教育多方力量,厚植“崇尚美、创造美、认知美”的土壤,努力向“重庆乃至全国的精品美术特色学校”的发展目标奋进。

  龙门中学

  劳动教育“三维度” 助力学生“跃龙门”

  在龙门中学看来,劳动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要注重以劳赋能,寓教于劳。

  为此,学校以“劳动+”为关键,打造3个劳动教育的实践维度,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引导学生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激发孩子们鱼跃龙门的内生动力。

  精神是航向。学校定期邀请劳模、工匠到校开展讲座,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这是学校从“宏观精神引领”层面,在学生中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也培养了他们以勤为本、以劳立身的观念。

  因地制宜、因势而新,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学校采用校内资源开发、校外实践基地合作、社会场所开发、校际资源共享等途径,将“中观实践基地+”落实落细,拓展了劳动教育实践空间。创新实施“微观劳动123”,出台1套劳动教育行动实施系列方案,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主体教育模式,让学生掌握3项基本劳动技能,助推家庭、学校、社会的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

  目前,龙门中学已同当地8家知名农业类、加工类、职业类、科普类企业展开校企、校地深度合作,开辟了集学工学农、生活技能、职业体验、传统文化、科普创新为一体的立体化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实行,推动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四牌坊小学

  小足球融和素养 大格局以体育人

  四牌坊小学的足球荣誉簿上,荣誉不胜枚举:获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等国家级、市级荣誉24项;2020年由学校牵头组队的江津区小学男子甲组精英组代表队,在重庆市2020年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小学男子甲组)比赛中,夺得亚军荣获一等奖;2021年由学校牵头组队的江津区代表队小学女子乙组获校园组冠军……

  这些荣誉的背后,镌刻着四牌坊小学打造足球特色品牌的铿锵足印,是学校厚植足球文化底蕴,丰富足球教学资源,全方位实施后勤保障的辛勤耕耘。

  塑根立魂,培育特色足球文化。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四牌坊小学以“融”为核心理念,从融心、融智、融身、融境四个维度,最大程度推广足球运动、普及足球文化,培养“和身心,和社会、和天地”的“融和少年”。

  统筹有力,形成发展足球的良好态势。学校成立以校长、分管副校长、体育教研组长组成的领导小组,检查训练计划,落实训练经费,协调训练场地,加强师资培训,培养学生足球技能,为学校提供成长舞台。

  学校不仅致力于营造“小足球融和素养,大格局问鼎天下”的足球运动氛围,还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摄影、绘画、征文、海报设计、啦啦队评选等主题文化活动,以足球为突破口的体艺活动蓬勃开展,构建出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以体育人的大教育场。

  四牌坊尚融小学

  德耀尚融 童年之花多彩盛放

  “尚融之声”广播站传播好故事、好声音,百人葫芦丝团奏响沁人天籁,还有“修德”艺术节、“勤学”读书节、“志远”体育节、“笃实”科技节、“明辨”孝亲节等各项活动,将四牌坊尚融小学的校园变成了处处有欢声笑语,时时有德育氛围,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欢乐海洋。

  德育,就这样春风化雨般地“潜入”四牌坊尚融小学的教育点滴。

  德是立身做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四牌坊尚融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立“尚融尚善,言行美好”的核心办学理念,“学生全面、家长满意、教师幸福、社会认同”办学目标,践行“律己修身,笃实好学”的学校精神,配备精干队伍,拓展活动形式和空间,完善体系制度,通过艺术教育阵地、宣传教育阵地、校园文化阵地,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为让德育工作“亮”起来,学校以“常规动作+特色动作”的形式,在不同年级开展“文明礼仪”“传统文化”“快乐舞星”等“修德”活动,并以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建队纪念活动、学雷锋活动、重阳节活动等。并以“服务他人,规范自我”“1+1”活动,手拉手互助活动,“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假期“十个一”大行动等,多层次、立体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健全人格。让德育春风化雨般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润泽师生心灵。

  鼎山小学

  国防科技小达人在这里炼成

  “今日‘鼎小’小小兵,明日国家大栋梁。”“我们要为孩子种下一颗‘国防科技梦’的种子”鼎山小学负责人说。创新文化理念,传承红色基因。从建校起,鼎山小学就在“鼎”文化统领下,确立了“蒙以养正亨以养贤”的办学理念,营造浓郁的“国防科技”教育氛围,让红色文化成为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

  强化办学特色,铸就办学品牌。鼎山小学打造国防科技教育特色品牌,以国防教育知识普及、国防教育技能学习、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国防心理健康等为途径,开展“人人了解国防知识”“人人会讲英雄故事”“人人会唱军旅歌曲”“人人参观红色基地”等活动,同时开展快乐读书节、缤纷艺术节、奇趣科技节、多彩体育节,培育学生国防意识和家国情怀。

  深化校馆合作,搭建学习平台。学校与聂荣臻元帅陈列馆等场馆合作,开展“聂帅精神进校园”“亲子参观帅馆”等活动,通过讲演聂帅故事、争当“小小解说员”、编排课本剧等方式,引领学生追寻聂帅精神,胸怀报国之志。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重庆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江津区国防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鼎山小学还实施了“军衔晋级”制,创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从文明、卫生、两操、就餐、安全等方面,对班级和学生进行多元化考核,激励学生奋斗上进。

  向阳小学

  巧念阳光德育经 打牢美德之根基

  依托科普办学特色,组建了科幻绘画、电脑科技、智力拼图等16个活动小组;高度重视班主任、辅导员阵地建设、班级阵地建设、少先队阵地建设;以雷锋活动月、庆“六一”游园会、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等形式,开展“一月一主题”教育活动……

  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从点滴浸润,向阳小学开辟德育新思路,以多姿多彩的德育形式,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打牢了“德”之根基。

  德为人才之魂,树人必先立德。向阳小学构建“12345”阳光德育体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以培育身心健康的公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目标,健全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育人体系,明确以孩子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行为习惯培养为基础,以教育活动开展为主要载体,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阳光德育,春风化雨,滋养阳光学子茁壮成长。近年来,向阳小学在各级各类活动中荣获国家级奖励50余人次、市级奖励300余人次、区级1000余人次。认定为“全国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少先队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全国家长学校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特色篮球学校”。

  百年向阳,厚德成人。向阳小学将光大“阳光文化”,继续潜心打造阳光德育工程,让百年老校持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菜市街小学

  瞳画视界 让孩子在广阔美育天地里遨游

  “火锅、轻轨、汽车、立交桥,组成了立体城市的3D风貌……”2020年6月10日,《瞳画视界——重庆市江津区菜市街小学校师生画展》在重庆美术馆开展,以独特的儿童视角展现重庆风貌。

  作为江津区首批艺体特色学校,菜市街小学高度重视艺体教育发展,确立“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美育目标,调动精兵强将成立由校长、副校长领衔的学校艺体办,完善各项目训练场馆的软硬件水平,持续加强和推进学校美育工作。

  为促进油画、剪纸等美术项目真正落地生根,学校专门建了近500平方米的油画室和剪纸工作室,加强专业艺体教师队伍打造,聘请著名油画家漆晓勇为艺术教育顾问,从艺术的社会责任、艺术的品格、艺术的魅力、艺术的技法等维度指导艺术组。

  在打造美术特色的同时,学校成立“明德公益小天使”团队,以艺体特色服务社会,多次承担区级、社区、学校的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禁毒、创卫、创文等活动,也推进剪纸、足球、管乐、民乐、班级合唱和“少年交警”等特色项目建设,构建“文体艺兼修,多元化发展”的多元成才通道。

  美育工作开展以来,学校不断创设条件,培养具有先进美育观念、善于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美育的优秀教师:刘漆红老师连续两次在“课堂内外杯”教师书画赛中荣获重庆市一等奖;班级合唱多次获重庆市一二等奖;江创宇同学荣获第29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全国一等奖……

  双福第二小学

  “绳”彩飞扬 “光速梦之队”跳出别样童年

  2020年8月16日,学校4名少年运动员亮相CCTV-1《勇攀巅峰之挑战不可能》第五季第五期,与来自全国的9支跳绳队伍集结对战,参加一场综合单人、团队以及花式跳法的跳绳超级比拼。

  能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示学校跳绳队的实力,让队员们兴奋不已。由学校“光速梦之队”书写的跳绳成绩,又添了亮眼的一笔。

  以绳健体,跃动活力风采。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组建雄厚师资力量,扎实有效地开展特色项目——跳绳,通过体育课堂、大课间活动、课辅活动、校跳绳队、跳绳比赛、亲子跳绳等途径,推广普及跳绳运动,帮助学生在跳绳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多形式推进,多维度创新。学生的大课间活动包括以绳为器械的韵律操,结合单摇、双摇、集体八字绳等方式,玩转花式跳绳;建设精英队伍,在每天早上和下午分别训练一个小时,参加重大比赛前有集训。把跳绳作为亲子参与的运动项目,让学生回到家后,每天晚上跳绳10分钟。每年春季学期开展全校跳绳比赛,学生在跳绳中增强体质,收获荣誉……实现跳绳运动“天天练习,人人提高,班班推广”。

  接下来,学校将聚焦“家、校、社”体育一体化,促进“学、练、赛”有机整合,以跳绳运动撬动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双福第三小学

  构建“三全”美育新生态 赋能美好生活创造者

  孩子们优雅地点头,烂漫的笑脸,礼貌地问好,“三美礼仪”犹如一阵阵春风润泽人心;学校的神奇魔方、壁挂科技、智慧门、创想园、创美书苑等场所,无不蕴含清新自然、别样雅致的“美韵文化”;创美艺术节、创美迎新活动、3D打印、机器人编程,孩子们尽情放飞奇思妙想,遨游在“美的世界”……美育实践下的校园环境和谐美好。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在“三全”美育的新生态中,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以美育美”,提倡美德“四共振”:传承发展中华传统美德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谐共振;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体发展需要和谐共振;理性与感性和谐共振;德行(现象)与德性(本质)共振。增强美育熏陶,培养学生美的德行、美的修养,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养浩然之气,扬君子之风。

  “人的思维天生会架构一个想象中的完美世界”。学校提倡“脑洞课堂”:“脑洞,再脑洞,新脑洞”,即“思考,再思考,新思考”,核心是创新思维。依托“用人所长,补其所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联动文化,学校打造“美娃俱乐部”,开展创客教育、职业生涯体验等教育活动,借助周围法院、医院、社区等单位,促进家校社协同,构建美育活动阵地,传递美的力量,为学校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启蒙教育提供条件,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实施提供时间、空间保障。

  双槐树小学

  与美相遇 成就“臻美”少年精彩人生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审美教育对人格培养的作用。新时代美育如何培根铸魂,成为一道重要课题。

  双槐树小学以“让所有的美与你相遇”为办学理念,围绕培养“健康阳光、信言乐群、明辨笃行、果敢坚毅、好学慎思的臻美少年”的育人目标,以“旅行中与美相遇,思考中明理立行”为教育主张,拿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美育推进路线图,构建起以真实情境为起点,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臻美”教育体系,使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

  “臻美”教育体系开发初衷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自然生长、主动成长、多元发展”。这一核心思想引领学生做美的“探索者、践行者和思考者”,以培育“美的心灵”、“美的学业”、“美的体魄”等为目标,包括“臻美之旅”和“臻美之行”两大版块,帮助学生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品行、温润滋养心灵、激发创造与创新活力。

  “走出校园,遇见社会,遇见生活”,蕴藏在“臻美·遇见白沙”活动。学生在“臻美·白沙”的旅途中,领略家乡的自然山水,探寻古镇的历史遗风,感悟白沙的沧桑巨变,在生活化、情景化的场景中激发探索的需要,在体验和思考中提升综合能力,找到生活中的美好,实现美育设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的“三者统一”。

  李市小学

  “李市山歌”唱响“和乐”教育优美旋律

  “好久没有唱山歌,唱起山歌乐悠悠;你唱你的龙船调,我唱我的青蛙调……”不管是在课间活动、音乐课堂,还是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李市小学的校园里总会飘荡着阵阵清脆的歌声。

  “李市山歌”随李市古镇的百余年历史流传至今,也融进了李市小学的办学历程之中。

  因时而为,传承创新。学校以地域文化为土壤,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特色教育为种子,以学生“核心素养”的人文底蕴、健康生活、实践创新三大素养为培养点,将山歌文化融入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发展之中,用采、创、研,学、编、演等方式,打造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弘扬“求真、向善、尚美”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学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

  学校以“李市山歌”为载体,搭建了“和乐山歌”“和乐美德”“和乐劳动”“和乐展演”四大平台。在采创山歌中,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感受劳动快乐,培养创新精神;借助山歌口口相传的特点,细化德育教育内容;在研学山歌、歌唱山歌、展演山歌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山歌伴童年,和乐咏向前”,学校用真善美的山歌文化陪伴和润泽孩子童年,实现了师生、课堂、学校的共同成长,培养学生成为快乐阳光、积极向上、具有传统文化根基的和乐少年。学校先后被命名为“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重庆市义务教育特色学校”。

  石蟆小学

  传承农耕文化 将劳动教育搬进乡村田野

  来到石蟆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基地进行观摩,只见师生们栽种的橄榄、冬瓜、土豆等农作物长势喜人,喂养的草鱼、鲤鱼、鲢鱼畅游在鱼塘之中……一幅怡然自得的“田园农耕图”跃然眼前。

  “利用周边的农业资源,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是石蟆小学始终不变的初心与使命。”学校负责人说。

  石蟆小学地处素有“江津粮仓”之称的石蟆镇,遵循“生长教育”特色办学思路,统筹农耕文化教育教学资源,从个人起居、家庭劳动、校园劳动、社会劳动4个方面深挖劳动教育的多样化实施途径,构建了“我劳动我快乐”的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创建了学校的特色劳动教育品牌,构筑了劳动教育新生态。

  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石蟆小学开辟了20余亩的劳动教育试点基地,打造了“三园一棚两塘”的实践空间,开启别出心裁的科技种植课堂,劳动实践课堂等。依托本地的“江津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研旅活动,让孩子们走进乡村与田野,感悟劳动之美。

  为拓宽劳动教育的宽广实践空间,石蟆小学还打造多彩少年宫,开设武术、舞蹈、合唱、篮球、书法、茶艺、盆景、烹饪、传统劳动等38个特色学生社团,进一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实践的劳动品格。

  王咏梅 文秀月 张骞月 图片由江津区教委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