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留城”忆乡愁 “忠州老街”藏古今
第025版:开新局 向未来 两会专题·忠县
上一版 下一版 
“三峡留城”忆乡愁 “忠州老街”藏古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1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忠州老街成就忠县城市新名片
“三峡留城”忆乡愁 “忠州老街”藏古今

    三峡库心 长江盆景 摄/余鸿

    弓箭街入口效果图

    忠州古城址(东门) 摄/胡克成

    忠州汉阙广场 摄/毛幼平

  位于忠县县城的“老街”,曾是老忠州最繁华的街区,亦为库区现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旧城,兼具山城特征、桥城景观、水城神韵、岛城风貌、月城形象。这处巴蔓子刎首留城之地,承载着“千年名邑”忠州2300多年的历史文化。

  忠县由县住房城乡建委牵头,坚持以解决群众难点、痛点和堵点为主方向,以改造老旧小区和危房为抓手,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着力打造“三峡留城·忠州老街”,成就“三峡库心·长江盆景”的一张新名片。

  辛丑岁末,忠州老街,将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个坚持”绘蓝图

  “快要过完的冬天,还有雕刻着图案的门帘。窄窄的长长的过道两边,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烟。刚刚下完了小雨的季节,爸妈又一起走过的老街……”春节前夕,家住忠县忠州老街的蔡坤宏回到阔别一年的家乡时发现,红男绿女手机中那首《老街》,已成为今年忠县最应景的音乐。

  “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红火火迎新春。”三峡工程蓄水,库区一座座老城纷纷沉入水下。地势相对最高的忠县老县城,也仅余约0.5平方公里的老城被保留下来,成为库区被淹老城中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旧城。为再现“三峡人家”的原生态生活场景,忠县积极打造“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让老街焕发新生,让市民重拾乡愁的记忆。

  “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是一个全新的大课题。老街的规划和建设者不断“走出去”,汲取类似项目经验,逐步明晰了老街打造的方向——坚持以文化为魂、以市场为纽带、本地街区整体保护。

  “忠州老街是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的核心就是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牵头此项工作的忠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说,老街最独特的价值是它所承载的独特的忠文化和众多的历史古建筑。只有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不断挖掘,不断增强发展潜力,才能让老街的未来不断焕发生机。

  忠州老街改造功能完善是基础,促进可持续性发展才是长久之计。老街要“活”起来,就要不断有人进来,通过以市场主体为纽带,对老街商业实施专业化经营,充分发掘历史遗产的社会经济价值,盘活老街商业经济,才能长久为市民留下记忆中繁华的忠州老街。

  同时,忠州老街也是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其本质还是城市有机更新,即坚持以整体保护、不搞大拆大建、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微改造方式,“活化修复”旧时集市风貌,最大限度恢复原有充满居民记忆和三峡移民乡愁的八九十年代古朴老街。

  文化铸魂促新生

  蓝图既定,使命催征。忠州老街在建设中,始终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把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建设,把历史文化元素植入景区景点、融入城市街区,延续城市文脉,提升城市人文内涵,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提升城市的“顏值”和“气质”。

  在厘清老街家底的前提下,建设者们按建筑类别及质量、风貌、层数、结构等开展综合调查评估,将建(构)筑物进行分类为文物保护单位、传统民居院落、风貌协调建筑、风貌不协调建筑,并对不同类别的建(构)筑物采取修缮维护、整体改造、局部改造或风貌改造,原汁原味,修旧如旧,下足绣花功夫,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留了历史遗留建筑及穿斗式建筑。

  老街遗存的文物古迹和古建筑有20余处,承载着老忠州的历史文脉。忠县以整体保护和老街复兴为前提,全面挖掘整理文化遗存,还原历史文化空间和业态,再现三峡原生态生活场景和市民生活变迁历程。

  忠县素有“汉阙之乡”美誉。在老街入口,忠县建起了忠州汉阙广场,按1:1比例复原展示了全国9处11座汉阙。原来的废墟地、臭水沟变成了城市临江台、市民休闲地、游客打卡点。

  汉阙广场旁的原县文化馆,也被改建为忠州展览馆。通过实物还原、数字化再现、交互体验等方式,融合“新”与“旧”元素,集中展示老街所蕴含的“忠文化”、“汉阙文化”及三峡移民历史。

  作为重庆仅存的两处明城墙之一的老街东门城墙也得到修缮,这一见证忠州历史文化的载体再次向公众展现。同时,龙家院子、苏家梯子、大府邸、饶家院子等也将得到修缮和保护。

  此外,忠县还加強了老街整体保护、有序利用,集中再现忠文化、汉阙文化、儒家文化等文化历史代表性场景,让老街可行、可观、可居、可游。策划推出一系列文旅活动,让老街不断迸发出新的文化活力。

  市场导向添活力

  老街既是忠县承载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也是丰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忠县大力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加强老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培育现代时尚气息,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活力,激发老街发展活力。

  产业布局上,老街致力完善了入口形象区、文化商业街区、住宅风貌控制区、诗意园林休闲区四大功能区,努力建设具有文化旅游价值、艺术美学价值、游憩娱乐价值、涵养居住价值等多重价值融合发展的旅游目的地。在单一业态基础上引入特色商业、特色餐饮、文化展示、民宿客栈、服务配套五大业态。

  让众多忠县人倍感亲切的传统业态,在老街被活化。总长1750米的老街,连接着弓箭街、东坡路、东城门、东坡梯子,沿线分布小卖铺、老油条豆浆店、包子铺、芝麻油加工店、露天理发店、手工棉被铺等传统风格的商业门店。老街通过更新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保留原有建筑风貌,“活化修复”保留旧时集市风貌,把传统店铺改造升级为“三峡记忆”的载体和文化地标,让市井烟火气更浓,展现库区最自然的乡土风情,把美景变成了“聚宝盆”。

  年轻人,永远是消费的主力军。新的忠州老街不仅弥漫着悠悠乡愁,也营造着多元的消费氛围。忠县引进北仓文创集团参与老街建设,推进川剧团、非遗文化馆、民宿等项目打造。对原有商业业态进行补充完善,引入咖啡吧、特色小吃、书屋、大剧场等新兴业态。陆续出台减免租金、补贴装修补助等优惠政策,鼓励商业入驻运营。

  去年国庆期间,“三峡留城·忠州老街”市集火热开市。在这次的老街正式面世的“热身”预演中,前来打卡的游客达到10万人次。目前,已有30余家商业签订入驻老街协议,老街将焕发出新的生机。

  以民为本建家园

  老街位于忠县县城核心区域,既是城市的“脸面”,也是群众的家园。在忠州老街的整体打造中,负责牵头实施的忠县住房城乡建委将其与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紧密结合。突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局统筹、规划引领,坚持群众主体、激励调动,坚持整合资源、资金保障,加快改造老街,让市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

  忠县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忠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个街道23186户2559栋楼,建筑面积共约302万平方米,其中“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覆盖区域是重点难点,也起着示范带动作用。

  忠县积极争取将“三峡留城·忠州老街”项目纳入了《重庆市“三峡库心·长江盆景”跨区域发展规划(2020—2035年)》及实施方案,统筹江城与江村、山水与人文等要素,加快建设“三峡库心·长江盆景”新名片。及时将老街项目作为全县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实事,按照“党委统领、政府主导、居民主体、企业承办、社会参与”的路径,在充分吸收国内老街区改造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修建性详规方案设计,形成了保护性开发历史遗存老街区的上位规划。

  同时,忠县切实将老街改造作为基层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建设的重要事务常态化推进,不断增强市民主角意识,激活老街发展内生动力。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宣传,广泛发放老旧小区改造意愿意见征求表,就“改不改、改什么、怎么改”等内容,充分征求居民意见。重点聚焦消防安全、污水管网、空中飞线等居民关注问题,引导市民转变观念,自筹资金改造水、电、气等设施和居住环境,拆除和整改影响居住安全的可燃雨棚及违建,社区自治氛围逐渐形成。

  此外,忠县住房城乡建委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还多方联动,合力推动老街项目建设。通过制定并用足老旧小区改造支持政策,实现多元筹措资金,促进共谋共建共享,实现老街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使老街成为忠州市民的精神家园,在外游子的乡愁记忆,外来游客的诗和远方。

  赵童 刘玉珮 彭光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