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创新岐黄精神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第046版:岐黄之美 传承创新 中国(重庆)2021中医药文化节
上一版 下一版 
传承创新岐黄精神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传承创新岐黄精神 增进群众健康福祉
——中国(重庆)2021中医药文化节·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100佳案例风采(部分)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产品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

    传承千年老古方 引领健康新生活

    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1989年太极集团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合研制,由四川省卫生厅批准生产并上市,1992年正式投产。在传统古方藿香正气散基础上二次开发,采用动态提取技术、脱醇工艺、国际领先的增溶技术、挥发油乳化技术,在保障疗效的基础上,达到口感更好,药物吸收更快、起效时间更短、疗效更显著的目的。

    据了解,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1991年申请发明专利,获中国发明专利金奖。先后被收载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国家OTC目录及1995年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现已销往15个国家和地区,使传统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发展之路。2021年,年产值达到12亿元,并以每年20%的增速呈逐年递增态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有关规定,2020年经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评审论证,区政府同意将“太极藿香正气口服液传统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涪陵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藿香正气口服液连续列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至八版医学观察期推荐治疗中成药,也是重庆市唯一列入“中成药保供品种”的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作出积极贡献。

    上药慧远·天宝牌熊胆粉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产品 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熊胆粉)

    药中黄金 造福百姓

    熊胆位列中国四大名贵动物药材之首,被誉为“药中黄金”。从汉代到清代约有366部著作记载了熊胆的功效应用及方剂配伍。目前有123种国药需要熊胆粉。

    上药慧远所生产的熊胆粉为“金粉”,选用的熊龄在3年-12年之间,通过36个小时的冻干,最终呈现出具有结晶体的金黄色粉末,能够快速溶解为透明的黄色液体,而其中的标志物含量高达30%-50%,可以直接溶解后口服。

    观其形状,上药慧远熊胆粉呈自然的金黄色,半透明,细看有琥珀光泽。倘若凑近细嗅,会发现金胆微腥,有种特殊清爽醒神的气息。同时,它还拥有松脆的触感,干燥而不粘腻,溶于水中轻轻摇晃,便见入水缓缓散开,黄线下坠,可见易溶。品尝起来只觉味苦回甘,口喉有清凉感(宜兑温水)。

    兰英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种养植基地 巫溪县兰英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

    仿天然之源 拓致富之路

    巫溪素有“天然药海”之称,巫溪人孔艮琼看到了当地野生中药材种源的发展潜力,毅然返乡创业,于2017年6月巫溪县兰英乡西安村成立了巫溪县兰英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集中本地野生种源,大力发展规模化仿野生种植产业,产出的高质量原药材畅销全国各地,孔艮琼带领家乡群众走上了一条特色中药材种植、脱贫致富发展之路。

    巫溪县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类齐全。依托这一地理优势,巫溪县兰英寨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成立以后,采取了“传统+创新”的经营理念,以合作社为主体:自产、自收、自销,发动全村村民复垦荒地,“仿野生”种植本地药材(独活、木香、党参、太白贝母)。孔艮琼带领全体社员共同努力,合作社茁壮成长,发展快速,业绩突出。2018年协同128户成员种植1000多亩独活示范片,在产区增质提价,改变了西安村的药材市场地位。2019年参加了武汉举办的第一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以独活、木香、党参的优质荣获“百佳优秀展商”。2020年投资150万完成了“重庆市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里第一期工作,同年合作社荣幸获评“全国巾帼扶贫示范基地”。

    如今合作社生产的中药材:肉独活年产值300吨-500吨,云木香100吨-200吨,党参量次之,太白贝母预计两年后商品上市。生产出的优质药材畅销高端市场,实现了种苗和技术的输出,并积极配合党的扶贫攻坚战略,为适宜药材生产的贫困地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种养植基地 忠县火地湾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枳壳、黄精种植基地

    科学成就品质 多元打造中药材产业链

    2017年引种栽培,2020年试产,2021年初产,截至目前累计收获中药材50余吨。重庆市忠县火地湾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利用流转土地700多亩,种植中药材——枳壳,林下套种黄精、白芨等中药材,近年来收效显著,走出了一条中药材种植与当地经济建设的特色融合之路。

    本着科学、规范种植中药材的理念,重庆市忠县火地湾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邀请重庆市中医药研究院、重庆药物种植研究所等知名专家到实地考察、调研、取样,最终将种植基地选定在忠县官坝镇。整个种植过程严格按照枳壳规范种植技术要求进行,做到科学配方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杜绝使用除草剂、植物调节生长剂等。所产中药材枳壳分别送北京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和超过《药典》规定的指标,其中含量指标超过药典标准规定的1.7倍-2倍。

    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以来,特别注重科学种植研究,每年都多次邀请行业专家现场亲临指导,并且承担了市科技局和市卫健委的科技攻关项目“枳壳质量标准控制”。在后期规划中,公司将以中草药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康养农业,为人们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企业力量。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制药工匠 云阳县中医院药学部主任、副主任中药师 唐中全

    传承岐黄20载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作为云阳县中医院药学部主任,唐中全严把药品质量关,调剂操作严格遵守“四查十对”的准则,坚持处方审核,核对100%,积极响应国家医药卫生大政方针,开拓新业务,他带领团队在渝东北片区率先开展中药处方点评,医院处方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为推动医院中药炮制、中药传统制剂加工技术,唐中全埋头苦干二十余年,发扬工匠精神,相继在云阳县中医院开展中药饮片临方炮制、中药饮片代煎服务、中药膏方、丸剂、散剂等临方代加工服务,煎药房代加工业务从最先的煎汤、打粉简单加工发展到制丸、煎膏、胶囊剂等先进剂型,这对中药文化的宣传、传承、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业精不忘育后生,工作之余,唐中全每年抽时间为全院进修生、实习生、规培生讲大课达12学时以上,并多次在国内中医药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在团队协作方面,屡获佳绩——2018年先后带领医院选手参加重庆市中药技能竟赛、中医药健康知识大赛,均获团体三等奖,而唐中全本人在个人项目中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制药工匠 大足区中医院副主任中药师 刘臣华

    传承匠心匠艺 发扬中医药文化

    60年、70万、300种……在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副主任中药师刘臣华的生涯中,有着无数个里程碑式的数字,而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是对中医药的热爱与始终如一的匠心从业。

    作为重庆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鹿茸蜜丸传统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定的2020年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刘臣华从事中药鉴别、中药炮制、中药临方制剂加工、中药药事质量监督管理、教学工作已60余年,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多次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是大足区名老中药专家标杆人物。

    1997年,刘臣华着手医院中药临方加工工作室建设,主要负责中药饮片炮制、中药临方剂型加工等工作。截至2020年底,为患者提供中药煎药服务超过70万人次,年均近6万人次;中药临方剂型加工服务达1万余人次,年均服务人次600余,年均加工总药量超过3吨,其中包括蜜丸(含鹿茸蜜丸)6620人次,水丸1884人次,散剂2936人次,膏剂240人次栓剂148人次。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刘臣华带领工作室人员积极发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知识,收集中药正伪品标本300余种,制作中药饮片炮制品近100种、中药蜡叶标本近50种,展示了各时期的中药质量状况,建成了中医院特色的中药传承标本室;采集川渝地区的各种中草药在院内进行种植培育,其品种达300余种,建成了区县中医院首个“百草药园”,将其中种植收获的葫芦近1000余个进行处理、加工、雕刻中医药诗画知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展示场所。

    种植基地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种养植基地 秀山县中药材产业中心山银花种植基地

    银花特色农业 助推乡村振兴

    秀山银花种植研究历史悠久,在清末即有大量收购银花的记载。发展至今,已形成明显的品牌优势。“秀山金银花”被农业农村部登记为地理标志商标,“秀山山银花”被认定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山银花成功纳入全市重点打造的“渝十味”中药材品牌。秀山县中药材产业中心充分利用本地自然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建立秀山县山银花种植基地。秀山县山银花基地于2011年通过GAP认证,其中有2家公司获得GMP认证,其核心山银花产业基地的平阳村获得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开展的山银花部级绿色高质高效项目效果显著。

    平阳村位于清溪场街道,截至目前,村中已有山银花龙头企业2家,专业合作社3家,银花初加工厂2家,烘干设备11台,山银花种植大户12户,其中100亩以上5户,50亩以上7户。截至2020年,全村山银花基地面积到8500亩,山银花产鲜花产鲜花产量达200万斤以上,总产值将达到1500万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秀山县银花面积稳定在21万亩,初加工业主52家,分布在15个乡镇(街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初加工业主+农户”模式,全面覆盖了农户种植的山银花:农户负责种,初加工业主负责加工、销售,海王等深加工企业负责开发产品的发展方式。据介绍,2020年渝蕾1号鲜花均价14元/公斤,干统花价格高达80元/公斤,花农收入5.8亿元以上,户均收入达1万元以上。

    秀山县中药材产业中心将持续把地方独有的生态优势、自然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有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发展。

    党参育苗基地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种养植基地 巫山县红椿庙党标准化种植基地

    “微企村”共绘巫山庙党蓝图

    红椿土家族乡红椿村位于巫山、奉节、湖北建始县三县交界处。最高海拔2031米,最低海拔910米,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群峰连绵,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其地种植的巫山庙党等中药材,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300多年前,红椿村就已开始种植庙党。

    “巫山庙党”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因优势产区位于巫山原大庙区海拔1200米以上地带(现红椿乡境内),故称“庙党”。巫山庙党属川党参,具有“糙米色、笔杆形、鸡皮皱、狮子头、菊花心”等特点,以皮细肉白、参气浓烈、肉实皮软、味香醇厚、嚼之化渣、补益力强、功类人参,肉质肉心无木质而著称。党参富含17种氨基酸,经检测,红椿乡盛产的川党参单位产品氨基酸总量最高,排全国第一,单位产品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的总量排全国第二。

    作为巫山庙党的优势核心种植地,红椿村目前已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从事庙党等中药材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70%以上,种植面积超过8000亩,占全村可利用地面积的90%以上。全村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专业合作社4家、党参行业协会1家、全村建成微企265个,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微企村”。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制药工匠 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工 郝小钧

    加工贵细药材 要做就做到极致

    从20岁到56岁,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来自重庆沙坪坝的郝小钧用36年做了一件事——贵细药材加工生产。白马过隙,时间在郝小钧的脸上留下了皱纹,也为他带来了超乎寻常的技术和魅力。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用心把它做到极致。”这是郝小钧的座右铭,也是他的行动指南。36年如一日,他用实际行动真正践行了这句话,发扬甘于寂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贵细药材加工生产的道路上精钻细研,从未间断。

    众所周知,冬虫夏草是贵细药材中的“软黄金”,更是众人追捧的滋补上品。其价值高昂,但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郝小均狠下功夫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作为重庆上药慧远药业有限公司高级技工,公司购进的冬虫夏草原料中无论是穿了竹签、用了胶水粘接、加了金属钉、甚至针注射铅粉和加了糖增重等,都逃不过他的“法眼”。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他对各产区冬虫夏草的特征如数家珍,看到冬虫夏草实物便能脱口而出说出它的生产地。在郝小钧的带领下,公司贵细车间的10余名员工精雕细琢,将冬虫夏草做成了行业标杆。

    返璞归真,终成精诚工匠。没有花哨的技巧,没有夸张的言辞,郝小钧凭借36年的坚持和热忱做好一件小事,最终成为大家眼中魅力非凡的岐黄工匠。

    肛肠科科室合影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特色科室 梁平区中医医院肛肠科

    中西医结合 肛肠诊疗造福患者

    重庆市梁平区中医医院肛肠科,风雨兼程七十余载,是重庆市级中医特色专科,梁平区中医重点专科,同时也是梁平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肛肠专科。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硕士研究生1名,专科护士10名,人员配置合理,临床经验丰富。

    科室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复杂肛肠疾病,凸显中医特色优势,专注多项特色疗法,如挂线疗法、中药口服+穴位贴敷治疗,患者满意。

    科室硬件设施齐全,配备无痛直乙状结肠镜、电子肛门镜、钡剂灌肠、直肠腔内超声等专治设备,开展RPH、PPH、TST等先进微创技术,治疗内痔套扎,具有痛苦小、费用少、疗效好、疗程短等特点,让肛肠疾病步入无痛时代。

    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团队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专家工作室 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

    救死扶伤 创造生命奇迹

    2020年7月,成功为一名93岁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2020年10月,采用方体定向软通道成功救治1例大量脑干出血昏迷患者……诸如此类从死神手中抢生命的场景,在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上演过无数次。

    重庆市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成立于2018年9月,是“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是中国卒中学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脑卒中防治工作委员会双边认证的卒中中心,也是潼南区唯一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治疗脑卒中(脑中风)的科室,科室拥有视频脑电图、动态脑电图、脑电地形图、肌电图仪及脑卒中康复治疗等先进设备。

    科室现有医疗团队22人,团队诊疗技术精湛、学术造诣深厚,其中副院长兼脑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徐海波为潼南区高层次引进人才,是重庆市“十三五”健康事业发展突出贡献领军人物,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荣获浙江省衢州市“十佳医生”“重庆好医生”等称号。

    在设备精良、诊疗技术先进、人才梯队合理等优势的支撑下,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突破高龄禁区、突破手术禁区,无数次让濒临死亡的患者,重新恢复健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其中,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的方体定向软通道微创治疗技术已处于区域领先地位。2021年4月,潼南区中医院脑病科获得重庆市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科室合影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特色科室 巴南中医院针灸科

    传统与现代结合 针灸健康为民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针灸科成立于1976年,是巴南区最早独立建设的针灸科室。经过近50年的发展建设,科室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特色专科、重庆市中医重点专科,是巴南区针灸理疗质控中心。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主任中医师温木生是针灸学术学科带头人。

    巴南区中医院针灸科运用中医独特的传统针灸疗法,与现代科学结合的针刀疗法、电针、穴位注射、微波镇痛仪、中频治疗仪、神经肌肉电刺激、冲击波、悬吊等开展治疗工作,对80余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疗效显著。年门诊量达到1万人次,年收治病人数1800人,病床使用率98%。

    科室注重学术的发展,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开展临床科学研究,如:浮沉埋线治疗颈椎病;皮下针疗法的创新及应用,董氏针灸治疗难治性面瘫,浮针配合PNF技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温氏交经缪刺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等。先后承担省部级厅局级临床科研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编写专著《埋线疗法治百病》《中国穴位灸疗大全》等专著12部。

    作为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市护士学校、璧山护士学校等医学院校针灸及中医康复专业的临床实习基地,巴南区中医院针灸科每年接收实习生、进修生近百人,开展针灸及中医康复实习和临床教学,常年承担重庆市巴南区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和基层推广工作,为中医针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专业人才。

    教学现场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专家工作室 丰都县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吴山工作室

    基层名老中医典范 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丰都县中医院“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吴山工作室”自2016年12月获批后正式启动建设项目,2021年顺利通过验收,共培养15名继承人。工作室导师吴山(海淮),副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吴海淮精读古典医籍,专研医术,临证经验丰富,对脾胃病、肝胆病、肿瘤研究较深,并广涉皮肤、妇科、儿科多种疑难杂病。根据吴海淮的临证心得,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工作室共整理收集其医案30余篇,验方30张、论文20篇,临证心得和笔记20余本,建成了吴山临床经验资料库。

    传承工作室设置示诊室1间、示教室1间,陈列各种中药标本供大家辨识,购买了《金匮要略》《伤寒论》《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典医籍。工作室成果显著:15名继承人累计完成跟师笔记1080篇,临证心得270篇;工作室累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40余次;选派继承人参加省市级学术交流活动50余人次;成功结题县级科研2项,其中“千金板柴汤对流行肺炎的预防作用观察”为丰都县第二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专项项目;已申报专利2项(中药保湿面膜粉、千金板材汤);出书1本《医海钩沉》。

    医院外景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专家工作室 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郭小惠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百年积淀 “郭氏正骨”手法彰显风骨

    重庆郭昌毕中医骨伤医院是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积淀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骨伤专科医院,也是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实习基地。为进一步做好医院传承创新工作,医院成立了以郭小惠为主的中医人才导师工作室,2020年纳入重庆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医院学术渊源可追溯到1810年少林寺蒲罗汉禅师和倪罗汉禅师时代,传至郭小惠已是第8代。工作室秉承传承与创新精神,注重弘扬中医传统医学和中医传统文化的学习,注重“郭氏正骨”手法的应用,取得众多成果:整理发掘的“郭昌毕中医跌打损伤传统疗法”2013年被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对郭小惠的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形成了《郭小惠学术思想研究》;工作室主编《涪州郭氏伤科疗法传人论文、专利和课题集》、涪州郭氏伤科疗法临床路径(第一)集》、《涪州郭氏伤科疗法医案(第一)集》;工作室主持重庆市科卫联合项目1项,涪陵区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12篇,其中《脊柱外固定动静结合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应用价值》获优秀论文奖,与《郭小惠学术研究》收录在《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杨明高中医肺病人才导师工作室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专家工作室 涪陵区中医院杨明高中医肺病人才导师工作室

    创新模式 打造中医药人才摇篮

    为深入贯彻落实涪陵区委对科技拔尖人才的管理新模式,激发其科研教学热情,探索科技拔尖人才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和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及培养模式,2019年8月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成立了杨明高中医肺病人才导师工作室。建立至今,共计培养了骨干医师10名,完成以导师工作室名义承担科研课题2项以上,以导师名义申报并立项区级以上课题3项。导师杨明高获得首批重庆市区县卫生技术学术带头人称号。

    工作室设有面积30平方米的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诊室,能同时满足20余人观摩、研讨老中医专家的诊疗示教活动,并设置专门的区域存放、展示老中医专家临床医案、处方、论文等原始资料。在工作中,工作室注重收集整理杨明高专家医案、处方、学习笔记、读书临证心得、论文等原始资料,并建立了杨明高专家临床经验资料库。总结提炼杨明高专家临床经验,形成2个相应的临床诊疗方案、经验方或技术方法,造福一方群众。

    杨明高中医肺病人才导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培养一批中医药骨干中青年人才,提升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专家工作室 忠县中医医院陈永亮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传承岐黄薪火 坚守“针”途漫漫

    忠县中医医院“陈永亮名中医传承工作室”由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忠县卫生健康委联合授牌。自成立以来,医院副院长、名医工作室导师陈永亮主任中医师带领工作室23名成员深耕针刀技术,竭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担当起为全县百姓健康保驾护航的重任。

    陈永亮现任北京汉章针刀研究院重庆学术部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先后参加龙砂医派黄煌经方、扶阳派、孟河医派等跟师学习;组织工作室成员每日抄诵中医经典,传承国医精髓。

    为培养一批有水平、有影响的高层次针刀医学人才,陈永亮举办了重庆市第一个成系统的针刀培训班——“忠州纯针刀”培训,先后培养7个省市93名学员;在成渝双城经济圈框架下,与四川大英县中医院建立了针刀专科医联体、陈永亮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为当地培养中医针刀人才。

    2020年,陈永亮主持中标省部级针刀重点科研课题1项;2016年主持省部级科研获评重庆市医学会科技三等奖;先后荣获第六届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重庆市劳模),重庆市劳动创新奖章,首批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好医生等荣誉称号。

    陈润林坐诊带教现场

    中医药文化传承十佳专家工作室 武隆区中医院陈润林名医工作室

    师承教育延续岐黄精神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为培养一批有水平、有影响、有成效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名医工程建设,提升武隆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技术水平。2021年,“陈润林名医工作室”由武隆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成立,由卫健委专项资金资助,依托重庆市武隆区中医院,以师承与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工作,是将临床医疗、经验传承、人才培养、学术科研集中为一体的名医工作室。

    陈润林名医工作室通过“跟师式”学习,口传心授,手把手教学,帮助学员更全面、细致的学习和领会中医基础理论、临床运用。同时,还给基层一线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有效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生的诊疗水平,全面满足基层广大人民群众的诊疗需求。

    据悉,“陈润林名医工作室”现有人员8名,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2人。武隆区中医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陈润林是重庆市第三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第三届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第二批重庆市区县医疗卫生学术技术带头人、武隆区第一届风湿病·疼痛科名医工作室导师,获“武隆英才、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武隆先锋”等称号,擅长风湿病、疼痛科、针灸科、脊柱伤病的诊疗及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杂症,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完成区级科研课题2项,共发表学术论文14篇。

    为群众把脉问诊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专家工作室 秀山县中医医院杨准首席专家工作室

    坚持守正创新 中医药便民惠民

    日前,从秀山县中医医院了解到,医院杨准首席中医专家工作室多年来,为秀山县培养了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28名,签约了师带徒5名,进一步推动了医院师承工作,传承专家的临床经验,培养了许多中医实用人才。

    为认真做好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工作,进一步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促进医院中医药人才与专科建设,秀山县中医医院于2015年成立了杨准首席中医专家工作室。工作室始终坚持中医药科普宣传和教育,开发中医药适宜技术,并从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等方面多角度多方位开展工作,凸显中医药特色优势,强化惠民措施。

    杨准首席中医专家工作室着力建设四大平台——把工作室建设成为学术传承平台、特色服务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形成特色突出的学术传承的工作机制。培养一批能够始终坚持中医辨证思维、专业素质高的中医药专家和临床学科接班人,形成一批能推动医疗学术水平和服务水平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医院中医药学术水平,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工作室带教弟子服务于武陵山区各乡镇医疗机构,为当地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助力精准扶贫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誉。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展示场馆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峡中医药文化馆

    弘扬三峡中医药文化 倡导健康生活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三峡库区唯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医药卫生类高等院校,也是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重庆市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学校中医药特色鲜明,2021年中医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均位居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金平果”高职排名第1名,毕业生参加全国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连续3年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2名。

    学校长期致力于长江三峡中医药文化的发掘、保护、研究和推广工作,发掘了三峡本土中医药古籍100余种,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等20余项课题研究。2014年,学校建成了三峡中医药文化馆。该馆以三峡中医药文化展示为主题,集中医药教育、科研和科普为一体,展出面积1000平方米,中医药文化展品500余件。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年接待参观1.5万余人次。该馆坚持“普及中医药知识,弘扬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的宗旨,全力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宣传普及,已成为渝东北和三峡库区重要的中医药文化展示窗口和交流平台。

    2018年以来,先后获评全国研学旅行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科普重庆共建基地、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等荣誉称号。

    博物馆内景

    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十佳展示场馆 重庆泰尔森制药有限公司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

    传承本草之美 聚焦炮制文化

    近日,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喜获“2021重庆中医药文化节传承创新十佳展示场馆”殊荣。泰尔森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于2016年筹划并启动,并于2017年竣工向社会各界开放,是重庆市迄今唯一的中药炮制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内设中医药文化厅、中药炮制厅、中药标本厅、石柱黄连厅、中医康养厅五大功能展厅及学术交流会议室:中医药文化厅,穿越历史长河,观中医、中药炮制发展历程,看中医名家学派;中药炮制厅,展中药炮制意义、方法、目的、临床疗效关系、示泰尔森遵古炮制工艺;中药标本厅,200余种中药材、中药饮片标本陈列其中,真、伪、优、次品对比展示;石柱黄连厅,石柱黄连发展历史、现代产业、产品用途一览无余;中医康养厅,中医药养生理论(基础理论、四季养生、体质养生等)、养生方法(汤粥茶酒、膏丹丸散)现场展示,这里也是中医药养生产品体验区。

    馆内采用传统展品与现代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内设科普宣传版面200幅,历代中药典籍50余本,中药炮制器具30余件,中药标本、产品等200余个、多媒体电视3台;博物馆自开放后,共接待业内专家、医院专家、社会游客等数万余人次,得到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社会反响强烈。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