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节主题宣传活动 |
|
市民领取文明祭祀倡导书 |
|
开展文明治丧宣传活动 |
|
文明祭祀进社区 |
近年来,前往公墓祭祖的市民越来越多,鲜花祭扫、无烟祭扫等绿色文明的祭奠方式逐渐替代了传统祭祀,一种绿色环保、节地生态的殡葬理念已深入人心。而这一转变,正是我市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取得重大成效的一个缩影。
殡葬改革是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增强殡葬改革动力,促进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殡葬管理中心”)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从突出党建引领、完善阵地建设、落实惠民政策、强化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我市殡葬领域存在的问题,多措并举推动丧葬礼仪改革,全市深化殡葬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突出党建引领 强化责任落实
在推行殡葬改革、实施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既是弘扬社会新风、推动文明节俭治丧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党风政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此,市殡葬管理中心坚持以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工作服务殡葬改革的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制定中心党支部、党支部书记、支委班子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明确23项责任内容和具体措施。支部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相关负责人履行“一岗双责”。
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免除困难群众基本丧葬服务费、减免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费、强化96000殡葬服务热线功能、推进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4项工作纳入实践活动。并积极开展党员干部进社区“三个一”活动,与所在社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书》、看望慰问社区困难群众和高龄老党员,全体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志愿服务活动。到巫溪县古路镇长龙村开展乡村振兴帮扶调研,捐赠价值2万余元的物资。
不仅如此,还建立起殡葬改革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殡葬改革发展工作体系。部分区县建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挂帅的殡葬改革领导机制,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殡葬改革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完善阵地建设 优化服务水平
殡葬设施是人们寄托感情的场所和国家推行殡葬改革的载体,是社会化服务中不可或缺的公共设施。自殡葬改革推行以来,全市公墓陵园始终作为殡葬政策贯彻落实的前沿阵地,不断深化推进殡葬改革步伐。
近年来,我市加大对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全面推进覆盖城乡的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殡葬服务单位389个,其中公墓268个、殡仪馆38个、殡仪服务站83个。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公益性殡葬服务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并按照环保要求,对火化炉进行了环保改造。全市34家火化殡仪馆完成了火化炉环保改造,环保改造火化炉116台,补助改造资金1080万元。
殡葬服务设施设备投入逐年加大,殡葬服务供给持续加强。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我市还加快了殡葬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拓展96000殡葬服务热线“政策咨询、业务办理、悲伤抚慰和投诉建议”四大便民服务功能。疫情防控期间,及时开通预约电话、微信公众号等,实行预约祭扫、网上祭扫等,群众可实时网上对机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市民只需要通过支付宝“市民中心”、市民政局微信公众号,就能查询到合法合规殡葬服务机构名单及基本信息。
此外,依托96000热线服务平台融合人流车流监控系统,换代升级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25个经营性公墓陵园高清摄像头70台,实现大数据实时监测和统计分析。稳步推进使用全国通用版本殡葬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和我市殡葬证件管理系统,修订完善证件管理制度,规范殡葬证件管理,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整体水平。
落实惠民政策 发挥兜底作用
“母亲的离世让我们很伤心,但是你们的帮助让我们觉得很暖心,谢谢你们雪中送炭让我顺利办理了母亲的后事,还帮忙减免了相关费用……”居住在渝北区的市民刘先生感慨地说道。
原来刘先生的母亲因病不幸离世,由于家庭贫困无力支付丧葬费用,相关工作人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在殡葬惠民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其申请了殡葬临时救助,还减免了相关费用,确保了丧事的顺利办理。这样的的情况不是个例,更不是偶然。
为确保群众在执行改革政策中获得实惠,我市积极推进实施惠民殡葬政策,市民只需要通过拨打96000殡葬服务热线,转接到殡葬服务单位办理业务,就可以享受主城区内首次遗体接运免费的优惠政策。96000热线自开通以来,共接群众来电12.5万单,为群众免除首次遗体运输费1776万元。
为充分发挥兜底保障作用,继续加大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服务费制度宣传和执行力度,满足人民群众基本丧葬需求,我市还制定了《重庆市免除城乡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费实施办法》,对城乡低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4类人员死亡后实行火葬的,其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盒等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在1500元限额内由政府财政埋单。截至2021年底,我市已累计为9708名困难群众免除基本丧葬费1192.57万元。部分区县将“失独”人员纳入惠民政策范围、为困难群众发放文明治丧补助、为土葬改革区自愿实行火化的群众发放丧葬补助。全市47家经营性公墓开辟“公益生态葬园区”,为城乡困群众、革命烈士提供免费安葬,5.3万多名困难群众受益。
建立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制度,出台《重庆市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实施办法》,通过利用“清明”“中元节”等时机,积极宣传花葬、树葬、草坪葬、壁葬等方式,并把树葬、海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地方式,以及土葬区遗体深埋不留坟头等生态葬法纳入奖补范围,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节地生态安葬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底,已完成了26个区县54个公墓节地生态安葬葬式认定工作,及时落实殡葬惠民政策。
强化监督管理 巩固改革成果
如今,随着殡葬改革工作顺利推进,成效明显,节地生态安葬形式已被广泛推行,既体现了文明办丧,又保护了绿水青山。
然而,殡葬改革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思想认识不统一、监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都是影响殡葬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进一步巩固殡葬改革成果 增强殡葬改革动力,激发殡葬事业发展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殡葬服务需求,促进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我市一方面在强化殡葬服务机构安全督查方面下足功夫。持续做好殡葬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工作,落实安全生产督查,采取突击检查、明察暗访、随机抽查、回头检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区县殡葬服务机构进行督查,有效推动殡葬服务机构安全风险防范。2021年,全市民政部门共对166家殡葬服务机构检查1079次,督促整改安全隐患742个,整改率达99%。
另一方面,认真组织开展违法违规私建“住宅式”墓地专项整治,全面检查复核整治4124座违法违规私建硬化大墓,拆除9905座违建活人墓。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等8部门开展殡葬业价格秩序、公益性安葬设施建设经营专项整治。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整治违法违规殡葬服务中介270家,非法接运遗体车197辆,经营性公墓内超标墓位134个,违法违规公益性安葬设施79个,违法违规公益性安葬设施墓位339个,完善审批手续公益性安葬设施84个。
为进一步持续和谐推动殡葬改革,革除丧葬陋俗,树立科学、文明、健康的丧葬新风尚,我市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策划开展以“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清明节宣传活动,向全市街道社区、服务机构印制发放6000张海报及63万份96000宣传折页,在渝中区白象街开展以“追忆故人,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公益快闪活动;还研究制定对口帮扶巫溪县古路镇4项措施支持当地乡村振兴和殡葬领域移风易俗改革。与此同时,在高新区、铜梁、南岸区等地举办生态绿色安葬仪式、“非遗清明”等主题活动,并在电视台5个频道、广播电台播放殡葬改革、96000热线视频公益广告,弘扬殡葬文明新风,营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顺利发展。
杜斌 尚璐 唐楸 图片由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