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乡村技能人才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第034版:开新局 向未来 两会专题·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乡村技能人才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18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乡村技能人才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链式融合”育训显成效

    奉节职教中心服装立体剪裁技能比赛

    奉节职教中心中餐摆台技能比赛

    巫山职教中心“红叶姐”休闲农业服务员培训

    开州职教中心发挥职教优势,推广农特产品,助力精准扶贫

    三峡职业学院精准扶贫实用技术培训

    三峡水利电力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

  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培养。

  早在2009年,为落实国家、重庆市三峡移民培训工作要求,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下称“重庆市教科院”)以教育部、国务院三峡办、湖北省、重庆市四方签署“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国家试验区协议”为契机,开启了一场“基于国家试验区的三峡库区高素质农民育训范式研究与实践”,推动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促进库区移民向高素质农民转变。通过10多年的实践检验,形成了“标准引领—精准实施—平台检验—成果转化”的高素质农民“链式融合”育训范式,实现了育训标准融合、资源融合、赛证融合和学用融合,贡献了系统化、融合化、协同化解决育训问题的解决方案。

  科研引领 完善体系

  构建育训质量提升顶层设计

  在高山水稻种植区开展稻鱼综合种养培训;在有花椒种植传统的山区开展种植培训;在民族地区深挖地域民族文化开展民族工艺培训;借助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让农民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排头兵,提高农村商品流通现代化水平并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这些将目标精准指向当地的移民、返乡农民工、农村劳动力等群体,服务于农民实际需求与地区产业发展的培训,在三峡库区已成常态,有力助推了就业创业和乡村振兴,逐步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目标,以育训高素质农民为出发点,充分整合利用优质培训资源,实施精准扶助的良好局面。

  为落实国家试验区工作要求,依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后续工作规划》,重庆市教科院针对提高库区移民就业能力、促进库区移民安稳致富的需要,针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针对提升移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新库区的需要,始终坚持智库功能导向,积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以教科院负责人为牵头人,组建研究实践团队,完成项目顶层设计。一方面统筹市级相关部门、参与试点区县行政机构、试点参与职业院校等各方资源,组建了以职教专家和行业专家为引领顾问、市级教研员为统帅、中职学校负责人或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团队;另一方面依托院设的三峡库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开展了“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社会支持系统研究”“中职学生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制度建设研究”“职业教育对三峡库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研究”等系列课题研究;历经十余年深耕细作,形成了以“标准引领—精准实施—平台检验—成果转化”为链的高素质农民“链式融合”培育范式,构建起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

  该体系在库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全面实施,为推进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有效提升三峡库区移民育训质量奠定了扎实基础。

  发现问题 形成对策

  破解育训过程实际难题

  擘画三峡库区乡村振兴新蓝图,需要强力的人才培养为后盾。

  重庆市教科院研究实践团队深入库区,针对库区职业院校培训项目来源,库区农民的人群细分、学员需求、生源组织,培训过程的教师安排、课程编排、教材选用,育训结果的检验平台和认证机制,育训效果检验周期以及后续的项目转化与跟踪的服务支持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总结出库区育训长期存在的“育训质量标准模糊、育训过程较为粗放、育训检验平台缺失、育训转化红利不显”四大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不足,研究对策,快速整改。据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教所研究人员介绍,针对库区育训四大问题,研究实践团队提出并实施四大对应举措来破题。

  建立了库区“两类四维”育训标准体系。面向库区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两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体系涵盖条件保障、管理服务、质量效果、社会认可“四维”指标,并据此开发了系列评价工具、方案和评价制度,同时还研发了承训机构准入标准。育训标准在库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中全面实施,为有效引领育训实施、有力保障育训质量、培育库区高素质农民奠定了扎实基础。“两类四维”标准相互借鉴,有机关联,促进了育训相互融合。

  实施了库区“1+N”精准育训模式。市教科院与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联合攻关,研究形成了库区“1+N”精准育训模式。育训面向“1+N”区域产业,“1”为当地主导产业,“N”为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的其他产业类型;设置“1+N”育训内容,“1”为与当地主导产业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N”为相关的其他产业知识和技能;组建“1+N”育训师资,“1”为科技特派员,“N”包含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思政和党建教师、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产业带头人等;实施“1+N”育训方式,“1”为“固定课堂”育训方式,“N”便为灵活的“田间课堂”“院坝课堂”“在线课堂”“科技大集”“科技大篷车”等多种育训方式;形成“1+N”育训评价,“1”为参训农民,“N”为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协会)与职业院校。精准育训模式,促进了育训资源深度融合。

  搭建了库区“赛证融合”育训检验平台。市教科院发挥智库平台和统筹资源的优势,多部门协同联动,制度化举办“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职业技能大赛”,专门设置了“库区移民组”赛项,检验库区移民培训就业基地、职业教育实训能力和培训效果。大赛从2010年起每两年一届连续举办5届,参赛师生达1万余人,为移民出彩搭建平台,掀起“学技能、比技能、促就业”的热潮,促进了育训“赛证融合”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新了库区“田间学院”育训成果转化机制。创建田间学院“五融合、五重构、五联动”育人模式,即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学历教育与农民培训、创业孵化与产教基地、三农情怀与职业素养“五融合”,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资队伍“五重构”,学校、政府、乡村、企业、农民“五联动”。

  标准引领、精准实施、平台检验、成果转化,一系列的机制创新,不仅破解了“三农”人才培养不适应、缺实践、难协同等难题,更将育训成果深度转化,促进了高素质农民育训与产业的对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院校实践 亮点纷呈

  激活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技术技能积累转化、促进就业创业、社会服务供给等重要职责。

  “在这场以科研为引领,以‘链式融合’为抓手的高素质农民训育创新改革与实践中,库区职业院校也充分发挥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教所相关负责人介绍。

  自2005年以来,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各类中、短期培训,共培训121575人次,平均每年培训7500人次以上;培训后的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0%以上;打造了“巫山建工”“巫山缝纫”“巫山驾修”“红叶姐姐”等培训品牌,其中“巫山建工”荣获“全国优秀劳务品牌”称号……

  巫山职教中心让人瞩目的不仅仅是这些库区育训的亮眼数据,更是几十年来服务发展的务实行动。学校始终坚持“职教移民、职教助民、职教富民”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在阵地建设、培训方式、运行机制、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学校整合培训资源,实现了县域内培训任务、资源、经费、师资、鉴证、输出六大统筹,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打造出职业技能培训“巫山样本”,提升了社会技能水平,促进了就业创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借助鲁渝协作契机成立的巫山(烟台)乡村振兴学院正助推巫山建设“生态优先新高地,绿色发展示范区”驶入快车道。

  发挥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全方位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市教科院三峡库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的承载平台,重庆市三峡水利电力学校始终聚焦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勇担社会责任,以服务“三农”为根本点,以“贴近百姓需求、开展精准扶贫”为目标,积极回馈社会,倾心服务于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社会经济发展。

  学校面向行业(区域)开发培训项目,制订培训标准,积极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该校利用技术、人才等职教资源优势,结合“国家东西部协作”机制,积极争取对口支援项目,投资700余万元,建成“天津万州创新创业中心”“渝东北精准扶贫技能实训中心”,主动走出去开展服务,成功孵化企业近40家,年均培训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3000多人次;并于2020年投资800余万元成功创办医学护理专业,为三峡库区培养基层医护人才,助推三峡库区农村学生多渠道就业拓展了新渠道;并于2021年投资180余万元,建设重庆市安全生产资格考试鉴定中心,积极为三峡库区各企业提供安全生产资格培训和鉴定服务,实现了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赢。

  培养素质高、能力强、技能硬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开州区职教中心开展职业培训的重要意义。多年来,开州区职教中心紧密对接经济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不断开拓学习交流、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的渠道,构建一个宗旨、双元主体、三级平台、四维举措的“1234”职业培训新模式,加强社会影响力与辐射力,强力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创造性地实施了引进+走出、常态+定制、线下+线上、认证+追踪“四维”举措。其中,围绕田间实践和外出学习建立的“田间课堂”“流动课堂”,提升学员理论素养的同时增强动手动脑能力,更重要的是助推了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

  将学院建在乡村,将课堂办到院坝,将技术带到田间,实现育训成果的深度转化。提及“田间学院”,则不得不提被评为“全国百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的重庆三峡职业学院。2019年,学校在全市建立首个乡村振兴“田间学院”。2011年,学校开展“院校地”三方联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探索推进开展涉农高职“三农”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固化推广五方共建乡村振兴“田间学院”,让这一模式持续深化发展。

  学校创造性提出了基于田间学院培养三农人才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的理论范式,形成了由“田间微课”等构成的一整套概念与框架,探索和构建了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系统行动理论框架,探索了基于田间学院的“田间课堂”“田间教材”“田间微课”“田间学分”等个性化培养方式。成果经验在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交流33次,在四川、湖北、陕西、贵州等全国多省推广,为服务乡村振兴贡献智慧。

  以大赛为引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市教科院连续10年承办了5届三峡库区职业技能大赛,在大赛中增设移民组,参赛范围辐射重庆、湖北库区及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

  作为第五届大赛承办院校,奉节县职业教育中心始终秉承“诗润匠心”的办学理念,以“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借助大赛契机,检验必要的理论知识,注重理论转化、实践操作,掀起学技能、比技能、促就业的热潮,对发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同时,也为奉节县与库区及相关省市地区的技术技能人才一起参与竞技、交流学习提供了宝贵平台和机会,展现奉节面向全体劳动者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促进安稳致富、库区产业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成果转化 辐射引领

  描绘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从2009年签订“共建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试验区协议”起,重庆市教科院“基于国家试验区的三峡库区高素质农民育训范式研究与实践”历经2009年-2013年构建形成模式、2013年-2015年在库区推广、2015年-2017年在全市推广、2017年后在全国推广的四大发展阶段。

  躬身耕耘十余载,引领发展践初心。“链式融合”高素质农民训育范式这一教学成果经得起检验,其“为产业赋能,为职教增值,为育训增效,为农民添彩”的效果逐渐显现出来。

  一方面,育训范式实践提高了移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了移民安稳致富;服务库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好保护了库区生态环境;提升了库区移民整体素质,为构建和谐新库区做出贡献。多年的改革实践,育训了数十万计的“有浓厚库区情怀、有超前发展理念、有丰富生产技术、有高效管理手段、有坚实产业基础”的高素质农民。

  另一方面,库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试点以来,库区职业院校职业培训职能得到充分发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得到显著改善。职业院校紧紧围绕库区移民、“三农”服务和新型职业农民系列主题做文章,依托特色实训基地和田间学院,发挥专业群的人才资源和专业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提供技术服务和开展管理咨询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攀升,加速项目成果的孵化与转化速度,农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彰显。

  同时,育训范式的改革也推动了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推动了库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人口外溢、产业空心、外驱发展的现象得以改观,回乡生产创业的人口逐渐增加,乡村田间学院陆续落地,新型经济组织服务农民的机制更加成熟,大力推动了库区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

  通过“链式融合”高素质农民育训范式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建立了职业教育引领乡村振兴的协同治理体系,跨界协作联动开展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深化了产教融合,培养造就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军人才队伍,加强了技术技能积累。职业院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重庆市教科院成为支持库区发展的重要力量。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在库区乡村铺陈开来。

  数说成绩>>>

  科研引领 育训研究成果丰硕

  ●围绕关键环节深度探索,立项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开发点案例50多个,出版面向农民的育训教材200余册,彰显了学术影响。

  链式融合 育训实践成果涌现

  ●培育了数十万高素质农民,推动了库区经济高水平发展。

  ●近5年来,库区引进企业、培育中小微企业的数量明显增长。城乡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比例超过63.5%,助推库区每年新增城镇就业70万人左右,带动库区贫困人口全员脱贫实现小康。

  成果转化 创新机制带动职教发展

  ●联合库区职业院校,创设田间学院20个,与120多个乡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新技术培训,共建15个特色实训基地,孵化了三峡稻米鱼等20多个项目,实现增收创收。

  ●试点以来,库区职业院校开展年度职业培训规模人次达到在校学历教育人数的两倍及以上。新增国家高水平建设高职学院2所,国家改革中职示范校7所,新增市级中职示范校14所、市级双优中职学校31所。

  成果辐射 育训品牌效益彰显

  ●成果辐射全国20多个省市,交流达50余次,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库区育训品牌效益彰显。

  ●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派出的第一书记韦永胜获得“2019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成果完成单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获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连续2年获教育部精准脱贫典型案例。

  ●国务院官网、新华网、CCTV等重要媒体开展专题报道100余次。

  蔡其勇 胡彦 周永平 刘波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供稿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