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多轴加工中心进行模具实训加工 |
近日,市人社局公布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表彰名单,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构建“项目贯穿、技创迭代”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新时代多能复合型模具工匠》荣获特等奖。
作为全国模具类(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1年,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国内模具龙头企业——重庆庆铃模具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成立课题组,围绕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创新能力培养等15个专题开展协同研究,为模具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增值赋能。
历时10年探索实践,学校构建并实施的“项目贯穿、技创迭代”人才培养模式,先后取得国家“双高”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骨干专业等36项国家级标志性成果,为高职模具专业贡献了人才培养的实践范例。
重建育人标准
优化教学体系
立足重庆市“智造重镇”发展规划,结合当前制造业现状,面向新时代,模具制造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是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制定学校建设与发展方向思考的首要问题。
为了精准画好新时代模具工匠的完整“画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国内长安模具等47家具有代表性的模具企业进行深度调研,明确了行业岗位及其素质与能力需求,经认真反复研讨,凝练出“要培育多能复合型模具工匠”的人才培养目标。
“‘多能’指产业链中几个岗位的迁移能力,‘复合’指在信息化等技术交叉领域知识融合、技能集成,学生需具有求精务实、敬业爱岗、家国情怀等匠心特质与职业素养。”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模具行业的目标岗位,根据企业一线岗位实际能力需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设提出“项目全程贯穿”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学校建立公共基础课程群和专业基础课程群2大课程模块和《注塑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等9门核心课程,改变了以往专业发展方向不够聚焦、脱离行业发展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以专业核心课程群为主体,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拓展课程群为两翼,实现素质与能力融合递增的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重点课程予以政策优先扶持,共计建成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重庆市精品资源共享等课程6门、高校思政示范课程1门。
硬件支撑上,学校建设集产学研功能一体的实训平台,包括国家级“一中心、两基地”,使用面积约5000平方米,设备值近7000万元,为全国同类院校一流水平。
教师团队打造上,学校建设有以教学名师为核心的教学创新团队,其中,有国家级行业领军人才、全国技术能手、重庆市技术技能大师等5人,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
建立技创平台
做强第二课堂
创新创作是匠人匠心的关键要素。
长期以来,传统职业教学缺乏技改技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学生习惯被动学习,就业意向在主客观条件下都容易局限于一般、简单、非复合技术技能要求的岗位,对个人职业发展信心不足,工作应变能力与职业拓展能力不高。
为了破解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影响就业质量与职业生涯提升的难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优化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倾力打造“2+X”技创平台,将“技”作为培养基点,在技能养成中引导并激发“创”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递进提升。
据介绍,“2+X”技创平台是以“模具应用技术推广中心”“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高校工程中心”为主体,并辅以教师依据个人专长创立的“谭大庆重庆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机械创新设计研究所”等多个工作室。同时成立的还有平台管理委员会,主要通过技改、技研项目,组团构成创新、创业人才的孵化基地。
课堂学、平台练、组团创。以“2+X”技创平台为实践平台,学校又引导师生双向选择组建若干团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技能竞赛、生产实践、工艺改良、设计研发等项目任务,通过对“学中做、做中学”“练中赛、赛中做”“做中研、研中创”“创中研、研中学”,实现学生技创能力的升华和固化。
课程与实作项目强“技”,技创平台专项项目增“创”。如果说,课堂实作学习让学生具备顶岗实习的能力,那么利用好打造好技创平台第二课堂,则是实现学生能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
链接>>>
改革人才培育模式 彰显辐射引领作用
经过10年的实践探索,该课题取得丰硕成果,为高职模具专业贡献了人才培养的实践范例,在全国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成果应用以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累计约有1800名模具专业学生直接受益,近3年毕业生平均就业对口率74.39%,雇主满意率98.11%,高端岗位就业率53.3%。
●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大幅提升。学校被列入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模具设计与制造骨干专业”建设项目;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骨干专业”建设项目等,现已建成国家级骨干专业。
●模具专业实力与水平全国领先。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已连续7届担任全国模具类(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率先承办了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工艺赛项”等。
●教师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课题组团队承担市级及以上教改项目2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8篇;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在各类技能竞赛中累计获奖15余项,其中全国一等奖3项。
●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团队负责人目前担任全国机电技术职教集团副秘书长、全国机制专指委副秘书长;团队联合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形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建了西南模具工程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建有市级科研团队2个,近5年承担横向项目20项,长期开展与模具相关的国培、市培项目。
●持续彰显引领辐射作用。近5年,学校先后接待全国100多批次考察团到校交流学习,培训全国中高职教师670余人,成果校内推广受益学生超5万人,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10余所国内知名院校推广与应用。
裴江红 缪晓宾 图片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