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大力推进森林督查工作,着力构建“天空地”监管全覆盖体系 摄\黄海 |
|
缙云山黛湖美如画 摄/秦廷富 |
|
巴南区丰盛镇油房村彩色森林康养基地 |
|
三峡库区消落带建设的中山杉生态修复示范林 |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
近年来,重庆自觉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从2017年12月开始试点推行林长制,到2019年6月扩大试点范围,再到2021年全面推行林长制,从建章立制到真抓实干、再到齐抓共管,实施林长制对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凸显,四级林长巡山护林,共护巴渝秀美山川,林长制促林长治的夙愿,正在巴渝大地变为现实。
四级林长全覆盖,清单化事项化巡山护林
“小安溪河的两岸绿化和阴山的矿山生态修复,我们可以考虑将项目进行整合,这样可以尽快地推进小安溪和阴山间区域的生态恢复进程。”2021年11月12日,在永川区永荣镇,镇长王广召集人员开会讨论项目的争取和实施情况。
作为2021年才上任的一名镇长,“林长”这个头衔对王广来说,既是职责所在,也是压力所在,“作为林长,我不仅要管好辖区阴山区域2.8万余亩森林,还要考虑如何用好这些资源,推动永荣镇的绿色发展。”
像王广这样的林长,在我市已有近2万人。
自2021年我市全面推行林长制以来,加快完善了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全市总林长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是全市实施林长制的总指挥、总督导;由4位市委、市政府领导出任副总林长,分片区指导林长制工作;有4位副市长“以山为界”担任中心城区“四山”市级林长,聚焦重点难点热点抓督导;设立区县、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级林长,分别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担任。
“让林长制落到实处的一个重点就是,我们清单化、事项化分级明确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林长管护‘责任田’、巡林‘任务书’。”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制定印发林长巡林、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工作考核等8项工作制度,编制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营造林及生态保护技术导则,制定出台《重庆市风景名胜区和自然公园保护与利用工作导则(试行)》。
同时,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是山林资源保护发展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山林资源保护管理,突出抓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国家储备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大生态工程。
二是山林资源损害问题发现与整治机制。以“智慧林长”建设为抓手,构建全方位、常态化的山林资源损害问题发现机制。以提升林业行政执法能力为依托,建立“接、转、办、督、核”问题整治工作闭环。全市有36个区县设立林业行政执法支(大)队,现有执法人员370人。
三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等列入各级林长责任制目标考核指标,同时列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实行生态环境责任终身追究制。
通过这些体制机制的完善,林长制成为各级、各部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加强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工作上升为各级、各部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举。各级林长积极投身到巡山护林和全市生态文明建设中,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聚焦突出问题,抓好保护创新发展
2021年4月28日,随着第1号全市总林长令的发布,即日起至2022年底,全市四级林长将携手聚力,针对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四乱”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巫山县建平乡建坪村采石场经过多年开采,形成了陡峭的硬质坡面3万余平方米,矿渣堆积平台及缓坡面3万余平方米。矿区地形地貌被严重破坏,原有自然植物已不存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难度极大。
为推动该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巫山县三级林长共同携手,由县级林长统筹安排部署,基层林长协调、安排、实施。经过系列修复,采石场逐步恢复了自然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其全域生态修复植被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均为乔灌木植被。
北碚区在缙云山综合整治中,各级林长通力协作,全面摸清缙云山保护区内2192宗建构筑物的底数,同时举一反三,统筹兼顾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绿盾”专项行动、森林督查和遥感监测等各级各类涉及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问题整改,对包括缙云山、中梁山在内的全区自然保护地违建问题全面深入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409个问题深入剖析,建立问题台账,分类处置,实行“一山一档”“一案一策”。采取“区领导包片、街镇领导包组、干部职工包户”,挂图作战、对标打表、清单销号。
在解决好“四乱”突出问题基础上,各级林长也结合自身资源情况,大力推动当地绿色发展。
在国土绿化方面,奉节县在长江干流岸线上180米范围栽植黄葛树2500余株,建成黄葛树林带30公里。万州区在三峡库区消落带建设中山杉生态修复示范林1200余亩,新栽植中山杉约10万株。渝北区以公益性育苗为切入点,推行全社会共同造林,全区3个国有林场公益性苗圃累计培育公益性苗木近500万株,免费发放给农村村民、林业企业和相关镇街栽植,造林用地空间有效拓展。
在产业发展方面,酉阳县建成油茶基地36.3万亩,已投产3万亩,采收茶果9000吨,产茶油400吨,全产业链产出超1.2亿元。南川区大力发展以笋竹、茶叶、药材为重点的林下经济,金佛山方竹面积达24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城口县核桃资源面积达40.12万亩,投产面积17万亩以上;建成核桃种苗繁育基地450亩;新建高观镇、龙田乡、左岚乡、东安镇等6个高产示范园,核桃高产示范园区达24个4800余亩;实施核桃低效林改造3000余亩、病虫害通防统治3.8万亩,建成野核桃出口备案基地1000亩。城口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建成加工园区,吸纳一批药材加工企业,2021年产出3.5亿元以上,带动数千户农户增收。北碚区依托缙云山、中梁山、废弃矿坑等资源,积极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多措并举发展出缙云小住、清欢渡、既白、元门清溪等一大批精品民宿。彭水县推动森林康养和民俗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森林康养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去年,全市完成营造林任务510.6万亩,完成“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任务32万亩,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国家储备林建设完成集体林地收储面积100万亩,完成营造林及管护任务100万亩。新发展及改造特色经济林90余万亩,培育三峡红叶、康养石柱、巫山脆李、奉节脐橙等一批特色产业名片。
探索“林长+”新机制,奏响护林治山“协奏曲”
“大家在生产生活的时候要注意遵守,如果遇到乱砍乱伐、乱捕乱猎的情况,要及时向我们公安机关举报。”近日,南川区山王坪派出所民警来到南川山王坪镇龙泉村为村民普及野生动物保护知识以及如何规范生产。
在许多山林资源损害问题中,存在跨地域、跨行业现象,整治难度大等难题,一般需要上级林长统筹协调解决。
为了进一步提升监管、处置效率,当地探索建立了“山林警长制”,警长可以和林长一道加强对管辖林区的日常巡逻,发现乱砍乱伐、乱捕乱猎和乱占林地等行为后,能及时跟进解决,“如果出现违法犯罪的,我们就能及时立案侦查,快速掌握相关证据,查处效率更高。”
去年以来,为了将林长制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升问题统筹处置效能,各区县在全面推行林长制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加快探索“林长+”新机制,林长与河长、警长、检察长间逐步实现了协同联动,共同谱写出一曲护林治山的“协奏曲”。
永川区探索“林长+河长”整体联动的协作机制。一是区林长办和河长办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和信息互通,统筹兼顾、整体施策推进全区林长制、河长制工作。
二是将全区湿地资源纳入林长制责任范围,使区内的重要水源保护地、水库、河流等属于河长制的责任范围与林长制责任范围进行了有效叠加。
三是以“楠木行动”为抓手,以国家楠木种质资源库和市级保障性苗圃为载体,积极推进楠木进公园、楠木进校园、楠木进场镇、楠木进园区、楠木进小区、楠木进河岸等楠木“六进”活动。
四是以镇街为单位,试点推进“林长+河长”的统一调度、联合巡查、问题整治、工作督促、宣传引导等工作机制。并以护林、巡河的网格员为单位,试点推进网格员的责任清单共享的工作机制。
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念,市林长办与市河长办加强沟通协调,完善市级层面的协同机制,统筹调动各方力量推动山水同治,为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再添新功。
同时,我市在永川、南川、石柱、万州、黔江等9个区县开展“山林警长制”试点,明确林区警长名录和工作职责,实行“一林一警、警力下沉”,让林长与警长常态化开展联合督查和联合执法。南川、铜梁、渝北、江津、奉节等不少地方还实现林长和检察长信息共享、联合巡查办案、线索双向移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公益诉讼衔接等的相互协作。江津区还探索“林长+法院院长”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
目前,市林业局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联合出台《重庆市林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完善“两法衔接”机制。按照重庆市总林长令第1号,各地开展森林资源乱侵占、乱搭建、乱采挖、乱捕食“四乱”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共受理林业行政案件3707起,查结3534起,查结率95.33%。
各区县还加快开发应用“智慧林长”,为林长履职赋能赋责。目前,“智慧林长”综合管理平台的智能摄像头、传感器等已覆盖铁山坪、照母山、仙女山、茶山竹海等重点林区的核心森林7万余亩,有效监测带近450公里,提升了森林监管保护效能。
刘微 刘渝 王琳琳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