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神女湖晚霞 摄/陈科儒 |
 |
宜居宜业美丽永川 摄/陈科儒 |
 |
重庆云谷·大数据产业园D区 |
12月28日,永川区第十五次党代会隆重开幕。此次党代会,永川区作出了全面实施“2235”发展思路的决定。
第一个“2”是坚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两大发展定位;第二个“2”是紧扣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品质生活示范区两大发展任务;“3”是突出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三大发展重点;“5”是实施产业能级提升、产城景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开放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五大发展行动。
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永川底气何在?
抢抓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
永川区委主要负责人介绍,此次之所以把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写进党代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响应群众的呼声。1952年至1983年,永川是地级行政中心所在地,曾是“江八县”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至今仍拥有各类片区机构63个、科研机构和技术中心24个,群众有着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强烈愿望。
二是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加快发展的需要。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位于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之间的永川区拥有承东接西、左传右递的区位交通优势,承担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的功能,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永川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枢纽节点、重庆主城都市区支点城市”作用的主支撑、主抓手。
具有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坚实基础
据介绍,永川此次提出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前面加了“双百”二字,即建成100平方公里、100万人口中心城区规模,目标更高;同时,此次提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着眼于川渝两地,辐射范围为川南渝西地区,范围更广。
过去5年,十四届永川区委牢记殷殷嘱托,带领全区干部群众砥砺前行、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和城乡建设水平的大幅提升,为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经济综合实力方面,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695.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12.4亿元,成为全市第8个GDP破千亿的区县。
在产业上,永川这几年引进了长城汽车、雅迪电动摩托、东鹏陶瓷、帝王洁具、江山欧派门业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工业高质量发展有了“脊梁”。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2016年的741.8亿元预计增长到今年的1550亿元,翻了一番。
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已入驻百度、阿里巴巴、未来科技、携程网等445家企业,从业人员达1.9万人,年产值达300亿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已成为全市单体规模最大的大数据产业园。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永川这几年建成了九永高速、永泸高速(永川段)、大安通用机场,正加快建设渝昆高铁。目前,永川已形成“一环六射”高速公路网络和“公铁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是重庆中心城区以外首个拥有高速环线的区县。
在城市建设上,永川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规划馆、博物馆、体育馆等一批功能设施拔地而起,并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中心城区面积由2016年的68.3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8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3.5%增长到72.8%。
在开发开放平台上,永川高新区于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区,2021年7月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重庆永川综合保税区。
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两大新的重要历史发展机遇,永川在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底气十足。
重点拓展建设科技生态城等4个片区
永川将如何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永川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要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打造成渝发展主轴的品质之城、中心城市。要突出中心城区作为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居住中心的功能定位,全面启动科技生态新城建设。
根据规划,永川中心城区下一步将重点拓展建设区域为科技生态城片区、凤凰湖及南站片区、商贸物流片区、西部欢乐城片区等4个片区,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
其中,科技生态新城将高水平规划建设,突出科技导向、产业支撑、生态本底、人居核心理念,加强统筹谋划,把握开发节奏,创新开发模式,强化高端要素资源配置,加快布局一批科技创新、生物医药及大健康、职业教育、文旅融合等示范项目,适度超前实施一批具有先导性、牵引性作用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新平台、产业发展新园区、智慧城市新高地、生态城市新典范,成为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新区。
凤凰湖及南站片区拓展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片区将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按照TOD综合开发模式高标准建设永川南站枢纽片区,拓展凤凰湖产业园产业空间,完善旺龙湖周边城市功能,突出高新制造、综合保税、商业商务等功能,集聚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能级,引领产城景融合发展。
另外,永川还将在铁公水空上持续发力,着力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将加快推进渝昆高铁、永川至重庆中心城区市域快线建设,着力构建“一枢纽九干线三支线”的铁路网。将加快推进成渝高速扩能、永自高速等项目建设,着力构建“一环十一射”的高速公路网,基本实现“镇镇通高速”。将积极推进永川至重庆中心城区融城快速通道建设,着力提升永川港运营能力,有序推进朱沱港区建设。将充分发挥大安通用机场作用,打造航空培训、产业培育、休闲消费、应急救援基地。将扎实推进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天然气骨干气源管线接入工程、500千伏输配电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和以5G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今后5年,永川将以永川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核心,加快构建规模效益显著、核心竞争力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
永川国家高新区作为科技的集聚地、创新的孵化器、产业的集聚区,是永川未来发展的出路所在、希望所在、魅力所在,将聚焦“高”“新”两篇文章,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努力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先进制造集聚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产城职创融合发展示范区。
在工业经济领域,永川将实施工业倍增计划,着力构建以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智能家居及材料、特色消费品产业为支撑,以生物医药及大健康、新能源、民用航空产业为特色的“5+3”产业体系,打造一批百亿级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2021年1-11月,长城汽车永川工厂共生产了11.2万辆长城炮、7.4万辆坦克300,产值222.8亿元,比去年增长112.4%,并建成了蜂巢发动机等10多家零部件企业,齐聚整车工厂及发动机、自动变速器、汽车底盘件、电子电器等核心零部件。下一步将实现50万台发动机、50万台变速器和整车制造,力争在永年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
在数字经济领域,永川将依托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加快打造西部数字产业基地;将聚焦数字影视产业,打造全国一流的数字影视产业基地;将提档升级服务外包产业,加速推动呼叫中心向“智能客服”“数据服务”转型;提速壮大软件、人工智能及物联网、自动驾驶、云计算、新型电商等重点产业,不断提升数字经济规模效益。
另外,永川还将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5G+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将以智慧交通、智慧医疗试点为突破,以智能中枢、大数据运行管理平台为重点,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目前,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已聚集影视、动漫、游戏、综艺、小视频、数字孪生等数字文创企业120余家,拥有达瓦未来、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西部分园等“准独角兽”企业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为打造全国一流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永川将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产业特色,加快消费供需优化升级,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统筹布局标志性消费商圈、特色名街名镇、特色夜市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培育发展多元化专业市场集群;加快推进物流园区、物流节点、镇村物流配送点建设,打造区域物流枢纽;持续壮大传统金融机构,引育融资租赁、基金管理、汽车金融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金融产品创新,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推进文旅、商旅多元融合,提档升级乐和乐都、茶山竹海、松溉古镇等景区,打造“双城会客厅、西部欢乐城”;创新发展现代会展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中介服务、科技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渗透融合,促进线上线下服务业融合发展。
加快建设西部职教基地
职业教育是永川的一张靓丽名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支持永川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西部职教基地。2017年底,永川区出台实施“职教24条”政策,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校企互动,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永川职教已达17所院校、16.3万名在校生规模,分别比2016年增加了2所、4.3万人。
建设西部职教基地也是永川集聚产业和人口、增强对周边地区辐射服务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永川16.3万名职教在校生90%来自贵州、四川、云南等区外省市。
今后5年,永川将以打造“产城职创”融合发展样板城市、建设国家级产教融合型城市作为西部职教基地的目标定位,坚持特色引领、提质扩容、产教融合,深化城校互动、校企合作,深化与泸州、江津等地的合作,共建“中国西部职教城”,共塑“巴蜀工匠”品牌,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及技能支撑。
在推动提质扩容方面,永川将实施职教提质工程和职教扩容工程,持续深化加强学科和专业群建设,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支持做大做强现有院校,着力引进优质院校,进一步壮大职教规模;创新职业院校投资建设模式,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引导激励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
在推进产教融合方面,永川将支持院校对接永川及西部主导产业开设更多紧缺专业、新兴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提升院校供给水平;充分发挥西部职教集团作用,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示范园区,争创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加快建设产教融合集成平台,推动专业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无缝衔接。
在优化职教生态方面,永川将加快职普融通、纵向贯通,创新职普双向融通联合育人模式,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支持中职与高职、高职与应用本科贯通的长学制培养,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完善职教激励政策,支持职业院校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发挥集聚优势,加强服务创新,推动职业院校“师资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设施共用”;积极举办西部职教高峰会等全国性、区域性论坛活动,持续提升职教基地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文融合发展方面,永川将加快环西部职教基地创新生态圈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大学科技园,推进技术创新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升级发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职教文化产业、文化服务,提升文化消费活力,促进校园文化与城市文化相融合。
加快建设开放永川
永川综保区的获批设立意义重大,不仅为永川实现更高平台、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平台支撑,还有利于补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地区开放短板,为成渝两地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增添了一个新的开放平台。
今后5年,永川将以综保区建设和封关运行为契机,全面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积极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格局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双百”区域性中心城市增添强劲动力。
今后5年,永川将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开放合作,将统筹做好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文章,努力在成渝发展主轴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积极拓展开放通道,依托港口,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畅通东向出海大通道;依托铁路,推动与重庆客货运枢纽站无缝衔接,贯通中欧班列、渝满俄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物流大通道;依托高速公路,向西连通四川高速网、向东接入重庆枢纽线,更好发挥左传右递、承东接西作用。
强化重要枢纽连接线建设,加快构建多式联运便捷运输体系,实现永川出海出境大通道畅通联动。
提升开放平台,高标准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充分发挥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验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作用。
启动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积极申报创建海峡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推动中德产业园、中新互联互通合作项目特色发展。
积极参与、承办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节会活动,打造形式多样、具有更大影响的开放活动平台。
优化开放环境,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标准,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大人才、技术、资本引进力度,主动谋划并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强外贸外资外经联动,着力培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
深化与毗邻地区合作,围绕建设基础设施网络、健全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开放合作格局、推进生态共建共保、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协同发力,加快推进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贺娜 费睿 图片除署名外由永川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