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群众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有保障党建引领促发展 固本强基兴巴渝800亩“烂尾地”如何成了“香饽饽”?
第004版:重报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让群众获得感成色足、幸福感可持续、安全感有保障
党建引领促发展 固本强基兴巴渝
800亩“烂尾地”如何成了“香饽饽”?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800亩“烂尾地”如何成了“香饽饽”?

  (上接1版)新石村的土地流转金问题因涉及群众多、影响面广,被镇党委列为清单中要解决的“头等大事”。

  “我们先后走访30多次,开了6次村党委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代伟说,最后根据群众意见形成了三个方案。

  第一,由村集体回收全部土地,再“化整为零”分成小块流转给其他企业;第二,将苗木公司告上法庭,追回其拖欠的土地租金;第三,村集体回收土地后,以“三变”改革的形式带着村民一起干。

  方案各有利弊,大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质疑村集体是否有能力当好“接盘侠”,支付每年数十万元的土地租金;有人认为方案一太保守,方案二时间长、执行难,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办实事关键在办“实”。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镇党委、村“两委”通盘考虑后,决定由村集体带头挑起这份担子,把握村子发展的主动权。

  但发展不能盲目:结合镇上争取到的农田宜机化改造项目,村集体先对部分土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在充分机械化的前提下保证土地收益。

  今年3月,150亩土地宜机化改造完成,水田里种上了水稻,旱地里种上了玉米;收获后,空出来的地又种上了蔬菜……

  村集体还领头创办了劳务合作社,将在家村民组织起来在基地务工,只要勤快,人人都有活干。

  ……

  “烂尾地”成了希望的田野

  不到一年时间,新石村大变样。

  近日,记者在新石村采访时看到,经过宜机化改造的土地上,种植着时令蔬菜,白菜、萝卜、花菜成列成行,劳务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在地里干活。过去带头讨租金的谭朝勋如今是菜地管理员,带头搞起了生产。公路上,不时有挖掘机、大货车通过,一派热闹景象。

  健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春鸣告诉记者,新石村是璧山区今年确定的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镇政府为其规划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前来现场考察的企业,一来对新石村有山有水的田园风光感兴趣,二来看到村里先期盘活的土地上生产热热闹闹,小山村充满了活力,便纷纷主动与村里洽谈土地流转事宜。

  “我们已从招商引资变成了招商‘选’资。”李春鸣说,现在,新石村集体已与3家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在村里发展带动力强、前景好的观光旅游、文旅和科研试验田等项目,800亩“烂尾地”现在彻底成了“香饽饽”。

  一年忙到头,村集体今年有了7万元纯收入,便决定开个分红会,大家热闹一下,为明年鼓鼓劲。

  分红大会在新石溯农家乐举办,这是村里第一个农家乐,其主人是原苗木企业现场管理人员邓书文。今年初,新石村收回土地后,邓书文便“下了岗”,但代伟挽留他,说新石村乡村振兴需要他这样的能人留下来带头,还帮他向企业讨欠薪。反复考虑后,邓书文和妻子在村里开了农家乐,自己当老板,从此扎根新石村。

  分红会一结束,代伟和党员干部们又开始着手规划明年要为群众办的实事。在今年走村入户中,除了土地租金问题,村民们反映得最多的就是村里老人多,每天做饭是个难题,老人们普遍做一顿吃几天,饭菜馊了也不舍得扔。

  现在,800亩土地盘活了,村集体也有了收入,村里的党员干部们准备明年办个公益食堂,让老人们有地方吃热乎饭。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