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渡口公园景色优美令人陶醉 |
 |
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规划图 |
 |
心湖公园 摄/解国清 |
南部人文之城、长江文化艺术湾区等市级重点战略布局相继落地;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推进,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60%;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4.3平方米;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近年来,大渡口区抢抓时代机遇,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经济水平、城乡面貌、社会民生等领域的成绩和变化有目共睹。
当前,大渡口区正站在历史机遇期、战略黄金期、转型关键期“三期叠加”,战略重点区、功能核心区、高新拓展区“三区融合”的新起点上。
未来,大渡口区将发扬“崇善尚义、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突出生态优势,厚植人文内涵,强化产业导向,更高水平推动生态立区、文化兴区、产业强区,加速培育五大百亿产业集群,加快打造“公园大渡口、多彩艺术湾”。
区域提价值 做靓“多彩艺术湾”城市新名片
中交茄子溪港转型项目概念性方案正优化完善,拟将全力打造音乐生活典范区,实现“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
老重钢片区的宝武西南总部项目已完成概念性设计方案;
……
近年来,大渡口区抢抓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南部人文之城、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总体部署的时代机遇,以钓鱼嘴音乐半岛建设为重中之重,加速推动一个又一个规划、一个又一个重点项目在艺术湾接踵落地,努力实现“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区域印象及其功能定位将直接影响区域价值。大渡口区举全区之力打造“多彩艺术湾”这张城市新名片的背后,正是其彻底告别“钢城”印象、提升区域价值的决心。绿色、人文、艺术等,将成为大渡口崭新的区域形象代名词。
如果说“艺术湾”是大渡口区域价值的核心载体,那么“多彩”就是对内容丰富度和吸引力的诠释和要求。
以音乐为代表的文化艺术创意,本身就是“多彩”的产业。当前,大渡口区正在聚焦音乐演艺、数字音乐、音乐教育、版权经纪等领域,推动音乐产业补链成群,促进“音乐+”产业集聚,带动文创、文旅、文体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一链三融”产业格局。
同时,大渡口区计划在伏牛溪板块康体城片区打造以小球赛事场馆为核心IP,集体育赛事、体育培训、全民健身、娱乐消费为一体的重庆国际小球赛事中心。近日,市规委会已审议通过了该项目的策划规划概念方案,体育运动将成为艺术湾的又一“多彩元素”。
此外,大渡口区也在通过持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旅融合类节会活动、赛事项目等,增强城市活力,展示城市魅力,重塑城市形象,例如已成功举办两届的草莓音乐节、穿越二号COLO音乐节等。
产业立支柱 培育五大百亿产业集群
组建“重庆市体外诊断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入中元汇吉等行业头部企业,大健康生物医药全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
依托三峰环境、国际复合等龙头企业积极拓展产业链条,基本形成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环保友好型新材料为特色的生态环保及新材料产业体系;
抓住海康威视、萤石在区增资扩产机遇,加快招引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链企业,企业数量超过200家,全年实现营收100亿元左右;
……
近年来,大渡口区坚持发展为要、产业兴区,千方百计做增量优存量,全力以赴扩总量提质量,大数据智能化、生态环保、大健康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年均增长25%以上,基本形成“一产业一龙头”的发展格局。
城市要发展,产业是支撑。产业可以直观映射出一座城市的形象。
大渡口区既然选择了打造公园城、人文城、艺术湾这样绿色环保、低碳无烟的城市名片,自然也会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在产业布局中一以贯之。
今年,重庆市小面产业园在大渡口区揭牌,20余家小面产业链条企业集中入驻,同时引入阿里、京东等电商资源,以小面为代表的快销品产业集群化正在加速发展。
不难看出,较之于过去的“钢铁时代”,大渡口区当前的二产结构“轻”“新”了不少,呈现出了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产业链长、环境友好等趋势和特点。
未来,大渡口区将聚力培育壮大大数据智能化产业集群、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快销品产业集群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打造5个百亿产业基地,着力把工业“老区”变为产业“新区”。
其中,创新驱动将成为重要引擎。为此,大渡口区将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为契机,以高新区建桥园为载体,优化创新环境、搭建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对接和转化成效。
城市树品质 打造生态宜居公园城市
揽江公园从昔日的城市“斑秃”变身“城市阳台、绿毯”,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的好去处;
义渡滨江公园高差约54米,获评重庆市“最美坡坎崖治理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二期施工;
大渡口公园正在进行开放式空间改造,计划新增一条环湖跑道……
生态价值如何融入城市,并被更多市民所共享?公园无疑是最好的介质和载体之一。
当前,大渡口区正在加速升级打造一批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并通过对城市公园进行景观、文化、功能再造,变公园的生态、空间价值为城市生产、生活价值,打造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城市”的简单叠加,这里的“公园”也不仅仅是市政设施、园林空间的概念,而是需要链接市民生活,让生产、生活、生态在公园里实现“三生融合”。
公园城市,就是要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把公园作为城市特色,让公园成为城市最大的生产、生活载体。
打造公园城市,大渡口区是有底气的。有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大渡口区新建改建城市公园35个,城市绿化面积达2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突破46%,各项指标都位列全市前列。
当前,大渡口区正在按照“一带四园多廊”的思路,建设公园城市——
“一带”,即绿色滨江风貌展示带,结合长江文化艺术湾区建设和“两江四岸”提升工程,努力把滨江沿线打造成为生态风景线;
“四园”,即打造辖区森林公园、城市主题公园、社区小型游园、乡村都市田园,形成区域分布合理、大小规模适度、城乡有机衔接的公园格局,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园;
“多廊”,即围绕重点道路,打造绿色景观廊道,提升绿植品相、文化品位,科学搭配高大乔木、低矮灌木,合理搭配绿植、鲜花,适当布局湿地、草坪,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优质生态环境、感受城市美好。
通过公园城市的打造,大渡口区将走上一条生态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打造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人气吸引力的多彩生活。
图说·成绩单>>>
转型出实效
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产业年均增长2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0%。
创新有活力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保持全市领先,新建国家级人才平台6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实现零的突破,成功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城乡提品质
重庆工业博物馆建成运营;
伏牛溪新城初具雏形;
轨道5号线南段建成通车,“七纵七横”骨架道路完成组网;
新建改建农村道路20条。
改革添成果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建成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
民生显温度
新增城镇就业累计5.4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养老保险和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新建改扩建学校10所。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大渡口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