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莎姐”品牌推向全国“厚积才会薄发,办案没有捷径可走”做公益守护者 让老百姓享受生态红利要让世界品尝传统中国味道沙坪坝区中梁镇:绘就生态宜居乡村新画卷
第006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将“莎姐”品牌推向全国
“厚积才会薄发,办案没有捷径可走”
做公益守护者 让老百姓享受生态红利
要让世界品尝传统中国味道
沙坪坝区中梁镇:绘就生态宜居乡村新画卷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民兴渝贡献奖获奖人物
“国民下饭菜”涪陵榨菜掌门人周斌全:
要让世界品尝传统中国味道

本报记者 王翔

    周斌全 本栏图片由首席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涪陵榨菜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国民下饭菜”。而这个如今在全世界都响当当的“国民下饭菜”曾经也濒临倒闭。回看涪陵榨菜产业发展历程,有一个人始终贯穿其中,他就是被誉为“国民下饭菜”掌门人的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斌全。

  12月27日,周斌全荣获2019-2020年度富民兴渝贡献奖。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周斌全感慨道:“20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我相信,总有一天,涪陵乌江榨菜会成为全球知名品牌,为人类的美味生活作出贡献!”

  临危受命,“国民下饭菜”起死回生

  1963年,周斌全出生在涪陵一个乡村。1988年,国营企业涪陵榨菜集团成立。工厂采用涪陵祖祖辈辈老工艺人的技艺,利用原始的风脱水加工工艺及三腌三榨,做成地道的涪陵榨菜。

  但是由于手工式作坊、生产方式落后,20多个工厂养了4000多名工人,年产量却不到两万吨,企业生产经营越来越困难。到1999年底,涪陵榨菜公司负债1.75亿元,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局。

  2000年,周斌全临危受命,调任涪陵榨菜集团任总经理。在三峡大坝的移民迁建中,涪陵榨菜集团获得了1.4亿的拆迁金。周斌全与公司高管讨论如何利用这笔资金。当时不少人都认为榨菜是一个老掉牙的行业,应该把钱投入到互联网或者手机等新兴科技行业中。

  周斌全反问了一句“公司有谁懂这些新兴的科技行业?”最后,周斌全力排众议,全力专注于榨菜行业,“我们只会做榨菜,那我们就好好做榨菜。”

  借此机会,周斌全带着当时负责技术改造的分管领导,以及一部分技术人员,分期分批到国外考察,“日本去了8次,法国、德国、韩国都去过。”回来后,这些人的观念大为转变。

  同时,他们与德国一家公司合作,摸索式地建设了第一条生产线,这让涪陵榨菜的生产效率迅速提升,单独一家工厂的产能就达1万吨。2001年,涪陵榨菜厂扭亏为盈,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

  聚焦品牌打造,让涪陵榨菜走向世界

  2002年,随着涪陵榨菜集团各个工厂逐步完成改造,企业发展又遇到新的瓶颈:企业推出的“涪陵乌江榨菜”产能上去了,市场却不好。

  “和过去传统作坊加工相比,我们的榨菜味道没有什么变化,甚至因为标准化生产,更加清洁卫生,总体产品的品质更好了。”周斌全说,奈何“酒好也怕巷子深”,当时大家都只知道涪陵榨菜,都不知道涪陵乌江榨菜。这怎么办?

  这时候有人建议周斌全找策划公司投广告。起初,他们找了一家价格便宜的公司,但是收效甚微,换了一家还是没效果。最终,周斌全狠下决心去央视打广告。

  2004年,涪陵榨菜集团拿下新闻联播黄金时段的广告,并力邀一当红明星为产品代言。彼时,涪陵榨菜集团营业额还不高,这让周斌全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幸运的是,广告播出后效果非常好,涪陵乌江榨菜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销量也节节攀升。周斌全很庆幸,“这笔钱,花得值!”

  如今,涪陵乌江榨菜已家喻户晓,还带动了整个涪陵榨菜行业销量快速增长,使涪陵榨菜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领头羊。相关数据显示,涪陵榨菜占据榨菜行业市场份额超40%。

  探索利益联结,带动数十万农户稳定增收

  随着涪陵榨菜集团快速发展,2010年11月乌江榨菜成功上市,2020年市值首次突破300亿元,同时取得了全球热销150亿包的佳绩。

  然而,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周斌全还保持着一个习惯,那就是每到青菜头种收的关键节点,都到农民的地头去看看,了解菜农种植、收购等情况。

  实际上,青菜头的种植和很多农业产业一样,价格受市场影响波动较大。“价高时可卖到每斤0.5元,价低时则跌到每斤0.2元,尚不够收砍人工费,农户损失很大,容易打击他们种菜积极性。”周斌全说,涪陵榨菜产业涉及的农户、加工户等共有70万人,加上周边其他区县,有近百万人,“保护好他们的利益,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为此,从2019年开始,涪陵榨菜集团与各个榨菜股份专业合作社签订粗加工订单生产协议,合作社又与入社农户签订保护价收购合作协议,探索形成了“一个保护价、两份保证金、一条利益链”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户种植的青菜头不愁销。

  “靠种植青菜头,我脱贫了。”涪陵区江北街道李寺村村民何明涛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味美风香专业合作社,与榨菜集团签订了保护价收购协议,市场价格高就随行就市、价格低就以保护价收购。2020年,青菜头市场行情好,他种植的6亩青菜头收入2.7万余元。

  在涪陵榨菜集团的积极参与下,涪陵还组建了首个跨区域大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涪陵榨菜产业化联合体”,将周边武隆、梁平、丰都、垫江等地的40余万菜农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使小小的青菜头成为了百万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