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武隆区南滨路,交通主干道一改往日的拥堵,周围虽然车水马龙,但却秩序井然。由于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五号通道天桥工程完工,方便了群众出行南滨路步行道和接送幼儿园孩子。“从这个天桥下来,几分钟就到南滨路,真是太方便了!”不少市民感叹道。
群众的事都不是小事。今年以来,武隆区以“永远跟党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抓手,严把为民办实事质量关,助力乡村振兴、城市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等中心工作提质提速,架起了增进改善民生福祉的幸福桥。
办好“农”事 绘就乡村新画卷
颗粒回仓,秋收冬藏。近段时间,武隆沧沟乡大田村里,古村落建筑相映成趣,山水田园交错纵横,成为人们周末游玩的好去处。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今年以来,武隆区高点谋划、高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沧沟乡大田村以“大田湿地人家乡村旅游示范景区”为依托,利用大田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地处武陵山区深处良好的生态环境,集中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科普、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地,大田村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
乡村的蝶变,是武隆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地区幸福感的缩影。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武隆区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在强化产业带动,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上办实事。精心谋划“保种提纯、品牌培育、院企合作、推广发展、加工包装、冷链物流、市场交易、青贮饲料”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思路,做优做靓板角山羊文化产业链,积极探索“核心保种繁育场+扩繁场养殖+大户集中养殖+农户适度养殖利益链接机制,带动东部乡镇养殖农户产业增收。
在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农村发展环境上办实事。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动村民开展以村口、路口、家门口为主的净化活动,保持房屋周边环境卫生,组织开展“整洁庭院”“清洁卫生户”等评选表彰活动。截至目前,已评选表彰“清洁卫生户”4303户,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开展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6100余场次。
抓好“城”事 提升老城新功能
利民之事,分秒必争。今年7月,针对群众提出的“火车站进出站不方便”问题,武隆区加快推进火车站配套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站前广场、进出站口、交通换乘区、公安联勤联动指挥中心等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配备手扶电梯10部、直达轿梯2部、公交车位6个、网约车等候车位4个。
随着临时通道电梯建成投用,给市民带来了更好的出行体验。今年以来,武隆区围绕“老城提质、完善功能、精细管理”“新城拓展、基础先行、产业致富”工作思路,抓好城市建设工作,加快推进棚改、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拓展等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切实补齐老城功能短板。
探索“管理+执法”城市管理新模式。武隆区采取物业公司直接派遣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管理,执法支队负责协助管理、执法和考核,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七大工程”,开展“两违”专项治理,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及时发现制止新增违法建筑。同时因地制宜实施“一厕一景”,每万人拥有的公厕数量增加了2.9座,服务半径平均缩短约200米。
让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改”进民心,武隆区充分尊重、保护和利用社区文化、街巷道路和特色景观,融入特色文化,彰显城市人文理念和风格特点,优化居住环境,完善管网等配套设施。同时将立体停车、海绵城市建设、适老化设施、无障碍设施等新技术、新理念引入了老旧小区改造中,从地下到地上、从楼内到楼外实施全方位改造。同时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安装消防栓,定期对居民开展消防培训,切实解决老旧小区消防隐患。完成南滨路示范幼儿园改造,冯家坡片区完成立面改造8400平方米、基础设施改造800平方米。
写好“文”事 激发创文新活力
“以前小区周边经常有乱堆乱丢垃圾情况,现在大家都注重文明习惯,生活越来越舒心了。”近日,红豆社区居民陈建梅带着孙女在山王庙街心花园闲逛,行至所处干净整洁,交通路口往来避让,文明风尚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武隆坚持“为人而创、为城而创、为武隆而创”的原则,办好身边实事,让城市更美,让生活更好。文明之风浸润武隆,让每一个武隆人感同身受。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武隆区加大硬件设施建设投入,对辖区内的庭院小区、城中村及城乡结合部自然村组、背街小巷进行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全面排查路灯、井盖和排水管网等市政设施,打通“断头路”,实现功能性通车。全面整治和清理城市各类垃圾死角,推进城市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在街巷小区设置便民信息栏,清除上百个小区楼道中的“牛皮癣”广告。
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服务群众助力创文。武隆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设计了理论宣讲、科技科普、文化旅游、教育服务、卫生健康体育、法律保障、乡村振兴等10大类160个志愿服务项目,分众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全区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形成1个服务总队、9支专业分队和N支志愿服务小队的“1+9+N”的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注册人数超过5万余人。
刘茂娇 陈钰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