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 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
第004版:走好赶考路 奋进新征程 聚焦区县党代会·长寿
上一版   
长寿 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2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两地一城” 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
长寿 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

    鸟瞰长寿城区

    渝长复线长梁互通

    市民抱着孩子在圣天公园的廊桥上欣赏风景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慢城长寿

  20年前,国务院批准同意长寿“撤县设区”,按下了长寿建设发展的“加速键”。

  20年的勠力同心、砥砺奋进,长寿经济实力、城乡面貌、人民生活品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由“农业大县”到“产业强区”、由“主城郊县”到“同城先行”、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三个跨越。

  站上新起点、开启新征程。

  如今,面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等时代机遇,长寿提出了新的发展愿景和实现路径: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为统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两地一城”,大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

  立足新定位

  叫响以“长寿”为核心元素的城市品牌

  长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长寿”命名的城市。“长寿”一词,自古以来,便寄托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最朴实的追求和向往。

  立足独特的自然资源、厚重的人文禀赋、绿色生态的生产生活环境、现代生命科学和康养运动等相关产业布局等,长寿提出新的发展愿景: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

  “良好的生态环境、高品质的宜居生活、绿色低碳的产业布局、先进的健康科技等,是实现‘长寿’的必要元素,是‘长寿’内涵价值的重要组成,这恰好又与长寿这座城市一直在努力追求的永续发展之价值是一致的。”长寿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该区将全力构筑起以“长寿”为核心元素的城市品牌。

  此外,建设“中国长寿城”,是加速实现建设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大都市目标、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和同城化发展先行区的题中之义。

  “两地一城”,是实现“中国长寿城”总体愿景的核心载体——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优化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创新链和服务链,打造新材料产业的国内领跑者、全球并跑者,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

  利用适宜气候、特色山水、厚重文化,打造具有世界知名度的集运动、康养、休闲于一体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建设“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

  以长寿中心城区为载体,以长寿高新区为生命科学产学研核心平台,构建全民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建设“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

  为此,该区聚力实施“3113”项目攻坚行动计划,即围绕“两地一城”3个专项,形成每个专项10个特别重大项目、1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000亿元的大发展格局。

  锚定新目标

  率先实现“同城化”、努力建成“两高”新范例

  当前,长寿区明确了未来5年的阶段发展新目标,迈出了建设“中国长寿城”的第一步:

  聚焦直奔高质量发展、全力承载中心城区重大功能布局、全域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彰显高品质生活,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努力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

  经济方面,突出一个“新”字——

  产业规模有“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3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3000亿元,营商环境大幅提升;

  创新驱动有“新成效”,数字产业增加值力争年均增长15%以上,研发支出占比达3.5%以上;

  产业结构有“新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超过30%,现代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0%,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建设方面,突出一个“绿”字——

  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大幅跃升,城乡融合初具形态,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格局;

  碳达峰碳中和迈出坚实步伐,蓝绿交织、清新明亮、人文荟萃、山水共融的美好生态更可感知。

  社会民生方面,突出一个“质”字——

  基本实现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均衡共享,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超过50%,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更有品质,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提升。

  按照计划,力争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世界级运动康养旅游目的地、中国长寿生命科学城;到2050年,基本建成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中国长寿城。

  积跬步而至千里。一代又一代长寿人将接续奋斗、继续前进,努力让“长于文、寿于和”,崇德向善,人人利他、人人成长、人人长寿的中国长寿城成为一种价值理念、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追求。

  探索新路径

  构建“八大体系”,助推各项事业开新局

  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当前,长寿区正在通过加速构建“八大”体系,为建设“中国长寿城”筑基:

  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力承载中心城区重大功能布局,做好“融入”和“崛起”两篇文章更好服务全国全市战略大局;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材料高地,增强先进制造业聚合效应,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经济发展智能化转型,当好全市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园区;

  构建“高品质城市空间体系”,优化城乡发展空间布局,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区域联动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生态,牢固树立科技强区、人才强区的鲜明导向,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重要战略支点;

  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度融入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激发市场活力,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构建“全域人文体系”,厚德载物展现人文风貌,以文化人提升传播力辐射力影响力,以文弘业推动全域文旅康养融合发展,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扎实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构建“绿色发展体系”,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绿色美好家园,大力实施生态环境美誉度提升计划,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质量;

  构建“全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民生保障和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构筑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区人民,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图说变化>>>

  长寿这五年

  产业转型加速度

  工业:17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成功落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新材料产值占全市1/4,智能制造发展指数跃居全市第6;

  农业:建成高标准农田23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2.8%,“自然长寿”入围国家级品牌排行榜,获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

  服务业: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钢材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50亿元,渝化工线上交易超过100亿元。

  开放创新添活力

  培育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高新技术企业145家、科技型企业666家,研发投入占比达2.9%;

  营商环境持续位居全市前列,协议引资超3000亿元,市场主体达7.2万户,民营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

  城乡面貌换新颜

  形成“三横三纵五联络”城市交通网,改造老旧小区15个,新增城市公园4500亩;

  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4个、市级美丽宜居乡村58个。

  民生福祉显温度

  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60%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10.1万人,城乡医保、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95%以上;

  配租公租房1万套、惠及2.7万人;

  绿水青山“靓底色”

  关闭沿江化工企业18家、明月山非煤矿山29家,森林覆盖率达47.5%;

  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10天以上,危险废物、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率达100%;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6%,经济发展“含绿量”不断提高。

  王静 刘廷 图片除署名外由长寿区委宣传部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