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又如,9月底,忠县新生港首批5个泊位建成投运,它将把川东、甘南、陕南以及重庆部分地区的货物汇集于此,形成我国西北地区通江入海的重要通道。
再如,G5012恩施至广元国家高速公路万州至开江段本月中旬开工,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使万州经开州到四川达州形成高速直连,车程节约半小时左右。
以交通重点建设项目为引领,川渝共建基础设施“一张网”。截至目前,我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郑万高铁重庆段建设完成,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加快建设,渝西工程节点项目合川渭沱泵站主体完工;合长高速、黔石高速等5个项目234公里建成,主城都市区全面进入“三环”时代;川渝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已达13条、在建7条。
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我市不仅积极推动成渝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互联互通,在加快两地之间的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上也频频推出“大手笔”。
川渝携手打造天然气千亿产能基地。在重庆,江津至南川天然气管道项目建设今年开工,将建设142公里天然气输气管线,设计年输送气量达48亿立方米;在川南,天然气新一轮100亿立方米上产工程火热推进,上万名建设者投入项目施工。
电力建设掀起新高潮。今年,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启动可行性论证、设计等工作,两地将按照“川渝电网加强、川电送渝增量”等原则,科学谋划川渝电网和电力市场一体化发展。
重大项目“火力全开”,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奠定坚实基础。统计显示,2021年川渝确定推动合作共建的67个重大项目中,截至11月底已开工或启动建设65个,完成年度投资934亿元,达到时序进度目标;涉及我市调度的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国家级重庆(荣昌)生猪大数据中心、潼安特色农业产业项目等33个项目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关键词:新
“两新”建设如火如荼,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十足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后劲。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来,重庆以“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为抓手,不仅在传统项目建设上持续发力,“两新”项目建设也亮点纷呈。
上周末,位于南岸区南滨路的大鱼海棠公园,迎来了一大波打卡的市民。在这个公园,青翠的树木与大大小小的水池相映成趣,倒映出天空与对岸的景色,被人们称为“天空之境”。
“大鱼海棠公园是‘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治理提升项目之一——雅巴洞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截至目前,‘两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间节点九龙滩广场、江北嘴江滩公园、大鱼海棠广场等一批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重庆,不仅城市公园变得越来越漂亮,居民小区的“颜值”也越来越高。
垫江八一大院原是一个“三无”小区,不仅楼道没人打扫,绿化带也杂草丛生。自从开展改造“手术”后,不少搬出去的居民又搬了回来。“小区变漂亮了,还安装了电梯,老老少少进出方便,我住在这里心里非常舒畅。”小区居民李润德说。
我市将老旧小区改造和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作为新型城镇化项目的重头戏加以推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造老旧小区2103个、330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8万户;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3515万平方米、31.6万户,110万棚户区群众“出棚进楼”。
这一年来,不仅城市的“面子”和市民的“里子”变得更靓,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基建项目,也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长安汽车大力推进"5G+"智能制造项目,通过5G虚拟企业专网建设,开展生产线适配改造。小到每一处车体表面的钣金缺陷、涂胶溢出,都逃不过的5G+AI机器视觉“眼睛”,仅此一项,就帮企业节约成本超过3000万元。
截至11月底,重庆建成5G基站7万余个,实现所有区县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累计建成充电桩3.7万个,处于西部前列;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重庆)上线运行二级节点19个,累计标识注册量60.2亿、解析量31.7亿次;市郊铁路(轨道交通延长线)跳蹬至江津线江津区进入车辆试跑阶段,将成为国内首条市郊铁路直接与城市轨道交通贯通运营的铁路线……
瞄准惠民生、扩内需,我市今年推进60多个“两新”项目建设,在助推产业、城市品质、城市能级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推动经济、社会、产业、民生等效益稳步释放,使得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的后劲更足。
关键词:绿
积极响应“双碳”战略,重庆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十四五”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具有示范性、支撑性作用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如何响应“双碳”战略,让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我市聚焦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垃圾污水处理等生态环保建设,为重庆加快发展打造绿色引擎。
临近隆冬,广阳岛上仍绿意盎然。行走在江岸边,偶尔还能看到过冬的候鸟在散步。对此,广阳岛生态保安队队长张永刚见惯不惊。
张永刚说,以前的广阳岛生态虽好但环境糟糕,去年起这里连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预计今年底广阳岛生态二期修复功能可完成60%。“如今的广阳岛,生态更好,环境更美,空气更清新了!”
绿意盎然的不仅是广阳岛。2021年,我市把治理与发展相结合,探索“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共赢”新方式。比如梁平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PPP项目,就准备通过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垃圾收集治理,河流湿地等工程,让梁平的“母亲河”再现一河碧水、两岸美景,加快当地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聚焦“双碳”目标,推动绿色发展,严格能耗双控和碳排放强度控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实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行动,推动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重庆在垃圾处置、污水处理等与市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领域也下足了功夫。
今年,我市重点推进武隆、黔江等6个地区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新建、续建茶园新区城市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等7个污水处理重点项目。以武隆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为例,该项目投运后可日处理生活垃圾600吨,年发电量约6000万千瓦时,在武隆、彭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引领,重庆投资实现持续较快增长。1—11月,全市投资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5%,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是全市投资持续恢复最稳定、最重要的支撑;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的科技创新、成渝双城、现代产业、城市提升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分别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18.4%、104.8%、104.4%、100.8%。
重大项目不仅是重庆稳投资、促增长的“压舱石”,更是加速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心剂”,挺起了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