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乡村振兴注入职教力量打造高水平中职 引领农村职教发展
第031版:铸匠·重庆职教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乡村振兴注入职教力量
打造高水平中职 引领农村职教发展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农业学校
为乡村振兴注入职教力量

    重庆市农业学校校貌

  在历史长河里,104年不过如白驹过隙,但对于重庆市农业学校来说,经过104年的不懈奋斗,绘就了一幅“匠心育才 助农惠农”的美丽图景,也让学校成为我市目前涉农专业最全、涉农学生规模最大、农业师资力量最强的中等职业学校。

  随着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新阶段,重庆市农业学校依托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以农立校,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推动党的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育出一代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强化了乡村振兴人才和智力支撑,努力建成全市一流、特色鲜明、实力出众、在全国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涉农职业院校。

  党建领航风帆劲

  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

  10月22日,重庆市农业学校校长王华平带领学校全体党员干部走进白市驿镇驿都社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结合学校专业特色,植物科学系的党员同志向社区居民讲授花草种植方法、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动物科学系的党员同志为社区居民讲解宠物饲养注意事项。

  以为民办实事为落脚点,重庆市农业学校将专业知识普及到群众中间,已累计办好187件惠民实事。

  一件件办到群众心坎上的实事,是重庆市农业学校党委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

  重庆市农业学校党委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加强党建在乡村振兴、服务地方中的引领,创新“党建+乡村振兴”工作模式,促进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筑牢党建‘根’与‘魂’,教育就有精气神。学校加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探索,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重庆市农业学校党委书记邹世平说。

  近年来,重庆市农业学校党委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强农兴农技能型人才培养为己任,积极探索中职学校党建统领思想教育、服务教育教学、服务广大师生的有效途径,切实发挥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建成为学校发展的“红色引擎”。

  据悉,重庆市农业学校党委以队伍建设、制度建立、机制运行为突破口,把支部建在各教学科系,选优配强党支部委员会,以党建带群团,不断强化党政协同工作、共谋发展的工作机制,着力把党支部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团结动员师生推动学校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形成了“点上有创新、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的格局。

  守正创新有作为

  打造“三农”人才培养新高地

  5月27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公布了100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和农业科研院所推介名单的通知》,重庆市农业学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中职学校入选。

  这展现了重庆市农业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近年来,学校就业率100%,高职专科上线率95%以上。

  专业建设是职业院校生命力能否持久的关键因素。学校围绕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振兴和成渝地区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开设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全产业链的作物生产技术等专业24个,打造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2个国家级中职教育重点示范专业。

  在此基础上,学校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推行现代学徒制、冠名班和订单班,构建体现岗位标准、课程标准、大赛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四标合一”的课程体系,并与重庆市农科院农机研究所、重庆长安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创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引领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有为有位。

  比如,学校打造“双轨并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就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和“升学教育+中高职衔接”双轮驱动模式。对选择升学教育的学生,采取个性化、差异化培养,以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增强学生升学源动力。对报考统招学生,采用课表分散常态实训教学与考前技能集训短长结合方式,优化“工学结合、项目引领、全真实训、顶岗实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发展。

  此外,重庆市农业学校成立畜牧兽医等17个教研组,实施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升计划,与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加强了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

  赋能发展勇担当

  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上学期,由重庆市农业学校牵头发起的“重庆乡村振兴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获市教委批复正式成立,该集团包括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协会、媒体等66家成员单位。这标志着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重庆市农业学校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人才需求,培养懂技术的‘田秀才’、有经验的‘土专家’、擅经营的‘农创客’,服务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王华平讲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学校发挥“扶技、扶智、扶志”作用,以“理论+实践”“线上+线下”形式,开展多层次涉农职业教育培训,增强对产业和社会的服务水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学校选派政治素质过硬、管理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精湛的人才,为乡村带去技术帮扶、项目攻关和科普宣传。王华平长期坚持率领科技特派员走进丰都、酉阳、城口等区县,对基层农技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助力农村新产业发展。

  同时,学校在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支持下成立了重庆市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立了重庆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培训研究室,服务重庆草食牲畜、荞麦产业发展。

  其中,草食牲畜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累计推广优质山羊160万只、种兔370余万只,牧草种植达32.56万亩,新增总经济效益约37.10亿元。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培育了7个荞麦新品种,累计推广荞麦绿色轻简高效栽培技术100余万亩,累计总产值42.67亿元。与重庆荞麦专家服务团在秦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的54个贫困乡镇推广荞麦,惠及41300多人。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为国家培养社会“三农”人才20万余人,开展公益培训服务和技术服务150余批次,为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贡献了职教力量。

  郭丽娜 文秀月 张骞月 图片由重庆市农业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