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靓人才培养的四张“金名片”
第023版:铸匠·重庆职教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做靓人才培养的四张“金名片”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靓人才培养的四张“金名片”
——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全力推进高水平学校建设

    职业启蒙

    电子商务现代学徒制分岗学习试点班

  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急需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关键在职业教育。

  全国职教大会上,“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时代强音振奋人心。如何把“大有可为”的殷切期盼转换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成为职业教育亟需解答的时代命题。

  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以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为引领,以心理健康教育、双创教育、现代学徒制、社会服务为抓手,做靓四张“金名片”,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心”德育“新”舞台

  创新心理教育让学生自信阳光

  近日,来自重庆市及贵州等地的中小学、职业学校的10余位专兼职心里健康教师齐聚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参加培训活动。培训过程中,老师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赞不绝口,纷纷向学校“取经问道”。

  回望来路,方知归程。

  多年前,九龙坡职教中心就极具前瞻性地关注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重要课题,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一套完善的心理服务体系,培养自尊、自信、乐观、乐群等人格健全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之外,构建“五位一体”校园心理剧实施路径。针对中职生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发展的需求,学校围绕“匠心”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设计了“爱心—信心—恒心”3个系列的校园心理剧,实现心育与德育的融合。

  今年5月学校心理活动周期间,师生围绕“恒心”这一主题,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心理剧。以《坚持的汽车创业达人》为例,师生以一个心怀汽车创业梦的学生为原型,将其在创业过程中的坎坷经历和战胜困难的心路历程搬上舞台,以真实、真诚、真情打动人心,达到良好的心育效果。

  全国中小学教育督导评估专家王纬虹评价,学校心育实践有效推动了立德树人、树人育心、培根铸魂。

  近年来,学校逐步形成全校联动的心理剧创演机制,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创新、形式创新、平台创新、成长动力创新。

  德育“心”模式给学生搭建了自我表达、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平台,学生综合素养显著提高。游洪、范铁龙先后被评为2017年、2018年全国“最美中职生”。

  与此同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出版了原创《校园心理剧剧本集》和《校园心理剧班会集》等书籍117本,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项。

  一石激起千层浪。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心理剧社团多次受邀到周边学校、社区公益演出。以“心”德育为引领,学校组建了心育联盟,吸引市内外高职、中职及各中小学慕名而来,积极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着眼可持续发展

  技创融合培育“双创”人才

  走进九龙坡职教中心蚁聚九龙电商众创公社,一派热闹的景象吸人眼球:视觉设计课堂上,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导师讲课,同时跟着导师进行操作演练;电商创业团队,同学们的双手飞速地敲击键盘,把握着每一份商机……

  近年来,从这里走出的电商创业明星曾小宝、发明新星游洪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学子大胆追梦,也印证着学校技创融合培养模式的无限潜力。

  随着《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全国创新创业向纵深推进。

  “双创”大潮中,中职教育如何找准定位,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双创”人才?

  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的答案是积极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的“双创”教育模式,即以课程设计、平台搭建、机制创建为抓手,构筑分层次、全方位、有保障的“四创”进阶、“四维”空间、“四元”机制——技创融合“双创”教育实践模式。

  学校开发创意、创新、创业、创优“四创”进阶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协同培养普适性“双创”基本素质和开创性个性人才。学校既开设面向全体的《创新创业思维》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也设置《探索与创新》《企业沙盘模拟经营实训》《知识产权教育》等个性发展课程,开发课程配套教材4本、资源80个。

  面向学生“双创”实践能力提升,学校搭建基于工场、工坊、工社、基地“四维”空间的实践平台。

  目前,学校创意创新体验、创意DIY选修课、创新选修课、科技创优班、“双创”沙龙等形成常态化机制。汽车美容服务等多个“双创”基地为“专创”体验、校企合作专利技术开发、项目孵化、项目运营等实践提供支撑。

  为促进“双创”教育长足发展,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还创建奖评、培养、联动、双化“四元”机制的生态链,设立双创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将学生学习“双创”意识、参与“双创”选修课、各级各类“双创”大赛等成果折算为学分,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技创融合“双创”教育实践以来,学生“双创”能力提升,参加“双创”竞赛获奖共计351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催生多项国家级、市级创新创业奖项;学生发展可持续力增强,100余名创优毕业学生担任企业岗位管理和技术骨干,20余名学生自主创业且10余名学生年收入达20万元,创优学生升入高校后“双创”成绩持续表现突出。

  校企一体、双元合一

  “校园学徒制”突破工学边界

  9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现代学徒制第三批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榜上有名。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举措。

  为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大胆进行现代学徒制的校本化改革实践,在电子商务专业实施了“校园学徒制”育人新模式,校企在制度、文化、教学、生产、管理等方面共同发挥优势,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为构建与优化企业和职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学校以“引企”与“入企”结合、学案与工案并重、师傅与教师同心、文化与制度相融的方式,构建校企生命运共同体。

  为实现学校专业知识与企业职业素养的有效衔接融合,学校遴选特色食品、农产品、宠物药物、蜀绣、冲锋衣等9个商业实战项目,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和岗位评价,对生产实践案例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教学资源。

  学习的乐园也是实践的热土。学校建立“蚁聚九龙电商众创公社”实训基地,创建“1+1+N”工学结合育人框架。利用场地、师资、资源、项目等资源合作构建育人平台,形成“1个学校+1个校企连接体+N个企业群岗位”工学结合育人框架。梳理电商工的岗位需求17个,形成实践性项目37个、岗位标准17项,为多个企业、多个岗位提供办公区域。

  “校园学徒”制实践路上,学校步履坚实,奋力前行。

  为促进工学交替有效落地,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构建“小组+半周双轮换”的工学交替机制。以周为单位,让师生在教学空间与生产实践空间实现半周双轮换机制;在多个岗位之间进行轮换实践,保障“工”的实践落地。

  校企管理文化的融合,统合育人目标的统合,经营盈利目标和学生专业技能的融合,以及基于产业绩效激励机制的学业评价体系,将学校专业认知培养与企业培养用工有机整合,实现培养成本的最小化,人才产出的最大化。

  “学徒在导师的带领下一边当‘员工’一边当学生,全流程的培养下来,完全具备自主开店的创业能力和到企业就业的职业核心能力。”来自重庆小青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徐浩笙介绍。

  目前,学生斩获全国电子商务技能大赛、“渝创渝新”创新创业大赛多个重量级奖项;教师教学教研能力、专业建设能力突出,理论成果丰富,吸引市内外40多所学校到校交流。

  “大国小工匠”推动职普横向融通

  “菜单式培训”服务终身学习需求

  12月2日上午9时,12辆大巴车准时停在九龙坡职教中心学校门口。近600名小学生踏着轻快的步伐,迎着冬日的暖阳,开启一场科技之旅……

  “久坐书斋不知时,晴空排鹤鸣冬至”,原来这是西一小以“科技智引 逐梦未来”为主题研学活动。孩子们来到九龙坡职教中心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参加“菜单式”订制的科技活动,学习科普机器人等课程,从小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以西一小为代表,2019年至今,已有来自20所学校近4万人次学生参与学校实践活动课程。数据背后,是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以“大国小工匠”为品牌,对中小学社会实践职普融通教育的创新探索。

  近年来,学校以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为依托,构建职业技能体验+生活劳动技能与普通教育相互配合补充的基地课程体系,开发有梯度和针对性的情景主题课程资源。中小学生们走进学校,通过工业机器人、咖啡制作、航空VR、汽车模拟、物联网智能家居、趣味摄影等情景式体验活动,获得职业启蒙、职业认知、职业体验,收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校“大国小工匠”品牌实践课程得到学生、学校、家长和社会评价机构等多方认可,多所中小学多次选择学校作为其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场所。

  以该品牌实践项目为代表,九龙坡职教中心着眼终身职业培训,在“尚学、乐学、善学”理念引领下精细落实“菜单式培训”服务。

  学校结合社会广泛需求,从职业体验认知、职业技能培养、职业能力提升和社会及自身需求能力培养四个维度,通过市、区和社区三级培训网络,打造了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企业职工培训基地、退役士兵承训机构、老年教育培育中心学校,构建起从小学到老年的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化等待服务为上门服务,改单一服务为多种服务,九龙坡职教中心的社会服务“菜单”日渐丰富。

  学校个性化的订制培训服务,以培训对象实际需求为导向,量身定制培训服务方案,将商务礼仪等职业培训送进企业,加深校企合作深度;与重庆英雄湾乡村振兴学院合作,开展技术、产业培训,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目前,学校常态化多形式的公益性培训和社会服务已成为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有力抓手。

  数说>>>

  3年来,370多名学生在全国技能大赛等多项赛事中,共获得231个奖项。

  学校中级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107名,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45人,高级讲师占专任教师50%。

  高职升学率99.81%,就业率达99.7%。

  学生参加创新大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348项,其中国际金奖4项,获得专利88项。

  王小寒 覃燕 图片由九龙坡职业教育中心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