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质培优之路 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第021版:铸匠·重庆职教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提质培优之路 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探索提质培优之路 打造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学校建党100周年庆典现场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职业教育,如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

  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下称“龙门浩职业中学校”)聚焦激活力、强内涵、增效益、塑品质,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答卷。

  作为重庆市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始终坚持“正人、达业、行天下”的办学理念,围绕“双优”建设,确立了“全面提升党建水平,推进四大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五大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实施‘三教’改革,推动课堂革命”“重点加强内涵建设,打造优质专业”“实施‘智慧龙职’工程,创建信息化标杆学校”“全面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实施自选特色项目,中德项目聚力西部职教”八大目标任务,并在高质量党建领航学校高水平建设,以及深化产教科融合、打造优质专业、实施劳动教育等方面初见成效。

  积极探索,真抓实干,让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开拓了办学新格局,营造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引领学生书写“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今年7月,在重庆市教委和南岸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西南地区首个“半月谈基层党建融媒体学习站”正式落户龙门浩职业中学校。

  据悉,该学习站依托新华社、半月谈强大的全媒体权威内容,借力学校的国家级VR体验中心的优越条件,整合党建学习资源,通过“AI+4K+5G”空间互动体验,所构建的一个涵盖线上到线下、辅助党建学习与工作的系统性学习平台。反映出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信息技术全市领先的优势,是学校党委探路基层党建智能化,推动党建工作出特色、出经验的一个创新作为。

  “高质量党建,是学校取得高质量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要多维度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钟代文表示。

  强基固本,党建为魂。学校党委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扎实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群团建设,切实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引领学校实现更高水准的发展。在确立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的同时,着眼于平台、师资、资源建设、文化打造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将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大力推进“党建+管理”“党建+育人”“党建+教学”“党建+文化”四大工作。

  党建引路护航,也激发了学校的更多教育活力。比如,学校党委与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党支部组织推进村校共建项目,为“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学校第一支部与重庆市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渝北分公司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翼联”活动,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效应。

  接下来,学校党委将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构建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推动学校发展再上台阶。

  创新产教科融合模式 造就高素质有本领的“龙门工匠”

  在2021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代表重庆市参赛4个赛项,取得了1金2铜的成绩。其中,模特表演赛项斩获重庆代表队今年参加国赛的首金,实现了学校在该奖项“零的突破”。

  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将技能竞赛确立为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机制之一,并大力实施“产教科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产教科融合”,即是顺应产业转型、技术升级需要,立足解决教学问题,搭建以教育为主体,产业教育科技跨界融合的育人平台;基于对标国际、着眼未来,培养具有科创素养与职业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样的教育合力,不仅能推动专业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机融合,更有益于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学校树立“产教科融合”理念,聚集行业企业资源,构建“四融合”课程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培育“产教科”教学创新团队,搭建“产教科融合”协同育人平台,完善“三横三纵”发展性评价,着力培养“有梦想、有本领、有品质”的“龙门工匠”。

  以搭建“产教科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为例。学校推行“项目+任务+资源+团队”形式,将中德职业教育联盟西部中职示范基地、重庆市信息技术职业教育集团等19个基地聚合到产教科融合育人平台上,推动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创新型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产教科融合”也为学校带来了众多发展机遇。据悉,学校联合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德国巴伐利亚州文教部等院校、行业,依托茶园工业园区,深入开展“产教科融合”探索实践,并相继与华为集团、重庆机电增材制造有限公司等137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建设优质品牌专业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余凯文是龙门浩职业中学2019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毕业一年后就成为重庆老字号陈麻花电商业务负责人。18岁的他管理着一个30人的团队,独立运营着一个年销售额4000万元的天猫店铺。与他同专业同级的很多同学,或被公司竞相争抢成为业务骨干,或将升入高校继续学习2年-4年。

  这样的情况在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是常态。

  专业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彰显出学校的“工匠摇篮”本色,这也是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长期以来的致力方向。

  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建设发展机制,按照“3+2+N”优化专业格局,以优质专业带动其他专业同步发展。目前,学校建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高星级饭店管理、电子与信息技术、服装设计与制作4个国家示范专业,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专业2个重庆重点特色专业,智能制造、智慧康养、幼儿保育等多个区域领先专业。

  为丰富专业内涵,促进专业建设水平提升,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搭建“五方联动平台”,探索深度产教融合模式;与龙头企业共建校企命运体,打造“课岗证赛融合”课程;创新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导师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培育“校企双导师”教学创新团队;实施“双聘双薪”制度,建立健全校企专家互聘互用机制;建设“六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一系列掷地有声的专业建设举措,把学校建成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

  同时,作为重庆市优质课程资源开发基地,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在专业项目教学中,搭建不同课程组成的综合能力项目包,由校企双导师实施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运用信息化技术,做好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借助VR/AR技术,打造理实虚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引领人才多元发展,助推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劳动教育职普融通 以劳育人锻造时代新人

  加强劳动教育研究,是龙门浩职业中学校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进一步深化普职融通合作,构建人才成长通道的一大重要载体。

  今年4月,学校与重庆市人民小学携手开展“职普融通 生涯启蒙”小学生职业体验活动,根据人民小学的实际需求,精准筹备了电商直播、花艺、服装师、空中乘务4类适应人民小学发展的劳动教育职业体验课程服务,深得人民小学师生的赞赏。

  “这次活动集劳动形式与劳动精神、职业感知与劳动意识、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为一体,是一次全新教育模式的创新尝试。”龙门浩职业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说。

  人民小学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两校整合学科资源,优势互补,开发出既有专业性、科学性,又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职业体验课程,大力推动了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特色、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从“产教城”多元协同视角出发,建构出“三生三维四促”的劳动教育模式,即与职业生涯、技能报国、美好生活相联系的生存性、生产性、生活性“三生”劳动教育内容,聚焦劳动认知与观念、劳动技能与精神、劳动习惯与品质3个关键维度,实现以劳促德、以劳促智、以劳促体、以劳促美的劳动育人目标,从而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将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教育纳入培训教学内容,与社区、职业院校和企业协作,开发普职融通教材,建立起多形式综合性校外劳动教育实践综合基地,为重庆市各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实践活动场域。并以“红色教育+职业体验+劳动教育”为特色,开展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开创出职普融通的全新路径,也实现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链接>>>

  随着国家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也进入了提质培优的新阶段。这对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龙门浩职业中学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以“双优”建设为引领,以创新发展为路径,以提质培优为主线,从提高统筹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过程管理等方面入手,打出高水平党建、高水平专业群、高水平师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高水平服务能力、高水平特色项目建设的“组合拳”。

  创新“产教科融合”模式,打造多个国家级、市级的示范(特色)专业,实施特色鲜明的劳动教育,拓宽职普融通途径……龙门浩职业中学校以“硬核”实力,发挥地方经济发展“加速器”的作用,为行业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展望未来,学校将不断增强自身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支撑力和贡献度,不断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档升级,朝着“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中职院校”的目标迈进,奋力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诗篇。

  姚兰 张骞月 图片由龙门浩职业中学校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