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开展道路整治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红岩精神淬炼“沙磁卫士”
第012版:城市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多措并举开展道路整治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
红岩精神淬炼“沙磁卫士”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岩精神淬炼“沙磁卫士”

    磁器口消防救援站

    在2020年嘉陵江2号洪峰过境时,张海洋营救被困老人

  红岩精神励传人,浓烟烈火铸英雄。在沙坪坝这片被革命英烈鲜血染红的土地上,驻守着一支忠于职守的消防救援队伍——沙坪坝区磁器口消防救援站。

  巍巍歌乐,滔滔嘉陵,沙坪坝区磁器口消防救援站一代又一代指战员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积极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坚守岗位,忠诚履职,甘当守护百姓平安的“沙磁卫士”。

  红岩精神励斗志

  “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完美地诠释了红岩精神,在神州大地广为流传。

  在红岩精神重要发祥地歌乐山脚下,驻扎着一支英雄的团队——磁器口消防救援站。近年来,该站以创建“青年文明号”为抓手,充分挖掘辖区红色文化资源,全体指战员自觉学习实践红岩精神,接受红岩精神的熏陶和淬炼。

  青山苍翠,浩气四塞。9月30日,磁器口消防救援站组织指战员来到歌乐山烈士陵园,为先烈献上寄托哀思的花环,重温入队誓言。

  在磁器口消防救援站,这样的活动已成常态。每年的“5·4”、“7·1”、“9·30”、“11·27”等节点和入队、退出、入党、入团等特殊时期,该站都会组织指战员到红岩村、渣滓洞、白公馆等地参观活动。每逢节假日,指战员们还会到“红岩联线”所辖红色景区执勤服务。

  “我们非常注重用红岩精神淬炼团队,激发斗志!”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政治指导员刘翔介绍,该站将红岩精神作为政治教育必修课,同队伍的宗旨教育、传统教育、爱国奉献教育等紧密结合,为广大指战员留下深刻的思想烙印。

  磁器口消防救援站还积极拓展地方资源,与“红岩联线”定期开展读书共建活动,共享读书资源,共话读书心得。广泛开展“传承红岩精神,弘扬光荣传统”读书活动,先后购买《红色记忆》《红岩魂纪实》《红岩魂启示录》《信仰的力量》等相关书籍200余册,指战员先后撰写心得体会、读后感310余份,集中展评30余篇。

  全力以赴保平安

  在红岩精神淬炼激励下,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在各类灭火抢险救援战斗中,始终在重大灾害事故现场作为主力攻坚克难,被授予“红岩队”称号。2003年建站以来,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始终保持“任在肩上”的担当精神、“箭在弦上”的战斗姿态和“行在路上”的韧劲毅力,在急难险重的重大灾害事故面前,始终毫不畏惧、冲锋在前。

  去年8月18日,重庆主要河流迎来入汛后最大洪水,长江、嘉陵江重庆段全线大幅“超保”。遂行抢险救援任务的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指战员斗洪魔、战风雨,为群众托起拯救生命的“方舟”。

  8月19日7时20分,沙坪坝区滨江居民小区多名群众被洪水围困,磁器口消防救援站21名指战员第一时间抵达现场。

  此时,数名老人、小孩和瘫痪病人被困房中,手足无措。由于房屋和橡皮艇中间有过道墙阻挡救援通道,周边道路全部淹没。根据现场情况,指战员们果断采取接力方式营救居民。大家系好安全绳,把一艘橡皮艇推到过道处,另一艘橡皮艇划到窗户口,小心翼翼地让被困群众上船。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瘫痪病人,指战员们为他们系好安全绳、穿好救生衣,全力保障安全。两天两夜,成功疏散被困人员165人,抢救财产损失50余万元。

  辖区发现当年重庆大轰炸遗留炸弹,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协助警方排爆;某油剂厂油管爆炸起火,他们冒着大火和有毒气体冲在最前;磁器口出现火患火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排危除险,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火场救生……每次重大灾害事故现场,总能看到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指战员的“蓝焰闪耀”。他们凭借坚定的信念、过硬的本领、顽强的意志,一次又一次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着庄严的承诺和铿锵的誓言。

  在抗击灾害事故的同时,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指战员始终坚持“视人民为父母、把驻地当故乡”的服务理念,积极为社会排忧解难。近两年来,该站为辖区群众送水100余吨,开门取钥匙200余次,摘取马蜂窝700余个;与困难学生结对帮扶,到敬老院慰问帮助孤寡老人,谱写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建站以来,磁器口消防救援站年均出警近1100次,累计接出警2万余起。近两年来,接警出动2500余起,抢救被困群众140余人,挽救财产价值上千万元。连续4年获评市消防救援总队“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称号,获评“十九大安保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文化人育英才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磁器口消防救援站深知“人”和“文”对消防救援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坚持“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文化培育总基调,坚定以文化拴心、文化育人,充分发挥文化渗透、正向引导作用。

  ——积极开展人才培育工作,激发指战员自学成才动力,12人取得大专以上自考文凭,成立地方师资和干部相结合的讲师队伍,辅导立志考学的消防员15人。

  ——组织“拥护改革、追逐青年梦想”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等,激发情感共鸣,提振整体合力,激励指战员以更昂扬的斗志投身改革。

  ——开设营区文化小广播,打造“荣誉室”,增设“新知馆”“红门影院”,多途径拓展放松休闲方式,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为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结合驻地特色,邀请“红岩联线”老师讲述红色记忆,进一步丰富文化内核,陶冶指战员思想道德情操,增强了队伍凝聚力、向心力和集体荣誉感,有效保证了中心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和队伍的高度稳定。

  近年来,磁器口消防救援站先后涌现出全国“学雷锋”标兵、全市优秀基层指挥员和执勤岗位练兵能手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业务骨干。23人次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7人考入院校深造。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面对未来,磁器口消防救援站将继续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总要求,当好群众“防火墙”,扛起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的重要职责。

  链接>>>

  张海洋被表彰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日前,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市消防救援总队沙坪坝区磁器口消防救援站站长张海洋被表彰为“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赴汤蹈火十八载,救民水火践初心。3000余起火灾扑救,3600余次抢险救援,拯救上千名群众于水火之中……参加工作以来,这位消防硬汉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初心使命,扎根基层18年,为守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一次又一次赴汤蹈火,屡建新功。

  灾难面前,张海洋总是冲锋打头阵,奋战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5·12”汶川地震救援现场,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被掩埋在废墟下面,现场不能动用大型挖掘机。由于长时间被困,老人身体明显不适。紧急关头,张海洋和战友们选择徒手挖出救援通道。救援中,即使手打起泡、肩磨出血,张海洋和他的战友们也不敢停歇。他一直鼓励着受困老人“挺住,再坚持一下”,向战友们高喊着 “快点,再快点……”经过14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老人最终从张海洋和战友们徒手挖掘的生命通道中成功逃生。此时,张海洋浑身瘫软,连喉咙也已经肿胀得发不出声。

  18年,经历过多次生与死的较量,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灾难,站在新起点的张海洋初心更加坚定。他坚信,只要牢记奉献的志向、献身的信念,将追求和理想付诸于实践,生命的价值就一定能实现。

  李俊霖 刘洪通 图片由沙坪坝区消防救援支队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