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师生正在实训授课 |
 |
高标准工业机器人实训室 |
 |
宽敞现代的整车实训室 |
在巴南职教城,巴南职业教育中心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办学质量、杰出的社会贡献而熠熠闪光。该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重庆市首批示范校,拥有2个教育部校企合作项目,连续11年代表重庆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全国一等奖7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10个。
2018年12月,对于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来说,无疑是一个交汇着喜悦与自豪的时刻,学校成功入选首批“重庆市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由此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在高水平党建、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人才培育、高水平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和实绩,彰显了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的责任和担当,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出“巴南智慧”。
守初心
党建引领新征程
经济的腾飞离不开千百万能工巧匠,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职业教育为学生铺就技能成才之路,奏响技能强国的“最强音”。
纵览巴南职业教育中心的发展历程,学校的每一步发展背后都有着党建的坚强支撑,学校党建的每一次创新都推动学校发展进入一片新的天地。
自“高水平”建设启动以来,学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水平建设”的工作思路,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为学校高水平建设护航。
学校全面实施凝心聚力、活力纯洁、文化涵养、先锋示范“四大工程”,从加强理论学习、保持队伍纯洁、发挥群团作用、发挥先锋作用四个方面,建构体系化、序列化的建设格局,以“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线并举的方式,推动党建全面引领学校各项工作。
党建工作重在抓落实求创新,学校以“四大工程”特色党建品牌为依托,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创新实践活动。在特色党建品牌文化引领下打造以“乐善”文化为基础、“双创”文化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以专业党支部为阵地、课程思政创新教学团队为抓手、课堂教学为主基地,大力推行乐善教育,“乐善”文化深入人心。
一个党组织就是一座战斗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教书育人旗帜。学校党总支以“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强组织建设,持续提高服务教学、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进学校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发展。
党建引领,全面发展。近年来,学校治理体系改革取得新进展,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名、优、骨干教师层出不穷,对外合作与交流取得突破,学校正在朝着发展快、贡献大、认可度高,重庆一流、全国领先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快速迈进。
铸匠心
打造高水平工匠之师
教育的本质是“人点亮人”,职教蓬勃发展的背后同样离不开高水平的“工匠之师”。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一直以来,巴南职业教育中心不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高标准推动教师修身立德、传道育人。
“高水平”建设以来,学校坚持以名师打造为引领、以创新教学团队建设为突破,强化教师发展规划,分类分层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不断扩大教师影响力。成立区级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名师工作室2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新引进青年教师6人,兼职教师20人;开展对年轻教师实施帮扶结对工作,促成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结对子36对,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在巴南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搭台子、领路子,老师们向上攀登的脚步从未停止,向前奔跑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场教师全员提升工程为创新型教师赋能:3年来,学校组建了汽修部、工程技术部、学前教育与服务部3个教学创新团队,通过国培、市培、部门研训等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建设期间,教师累计参加国家级培训9人次、市级培训1030人次,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
一系列市级教研活动的成功承办加速教师成长:3年来,学校积极承办了重庆市中职教育艺术课程(音乐)学科教研、重庆市中职教育英语学科教研、重庆市中职学校德育学科教研和11个区教学视导活动,市教科院、沙坪坝区教师进修学院等的多位市区级专家到学校开展培训,全市40个区县100余所学校的教师4次到校参加了活动,累计培训教师900人次。
如今,巴南职业教育中心的教师队伍实力凸显。3年来,学校教师共计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5项,申报实用性发明专利11项;累计发表论文105篇,论文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40人次,教师参与教材教辅的编著32人次,2门教材入选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目前学校已经凝聚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团队,为推动学校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强信心
培育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之才
寝室里,学生的床铺上都是整齐叠放的“豆腐块”被子,内务环境舒适整洁;校园里,没有嬉戏打闹,学生们遇到老师总会主动行礼问好……
这样文明和谐的画面构成了巴南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天,展现了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学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培根铸魂,将办学价值延伸到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今后能够尊严而幸福的生活。” 校长黄轶表示,在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学校坚持“以生为本”推进培育高素质、高级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成才先成人,树人先树德。学校聚焦“养心性、懂礼节、正德行、育正气”的养成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知羞耻方能成人、知艰难方能成人、知畏惧方能成人”的“三知成人”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和思想品德,出版教材《中职生责任担当教育主题班会》。针对课堂主渠道,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推广“五步五动五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组织体质健康测试与体育比赛,开设美育通识课程,开展区级立项课题《基于立德树人的中职学生“以劳树德”培养研究”》,将德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培育复合型人才。
既注重学生品德培养,也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巴南职教中心多措并举,让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学校坚持纵向拓展专业,通过优化学校专业布局结构,形成专业集群发展格局,创新“宽、专、精”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产、教、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完成了“平台+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完成新能源汽车实训中心、汽车机电维修实训中心等10余个实训基地新建和升级工作。与长安开展“汽车检测线”共建,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利用层次,成为全市唯一具备汽车性能检测的中职学校。
精心培育下,一大批“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这里成长、起航,他们不仅在职场上颇具竞争力,而且在各类大赛上大放异彩,近年来参加技能大赛获重庆市技能大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14个。
有恒心
服务社会开创新局面
在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学校坚持“育训并举”,充分发挥专业办学优势,面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乡村振兴,全面开展社会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打造高水平服务能力。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
学校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以学校汽修实训中心为基础,校企携手共建汽修社会服务基地,于2020年实施学生菜鸟驿站创业项目,咖啡冷饮、传统茶艺、糕点烘焙3个学生创业项目在2021年全面顺利运行。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长江经济带沿线校企实施联合办学,先后与江苏、宜昌、成都等省市中职名校开展师资共建、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
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彰显职业教育责任担当。
学校创设职业技能鉴定点,成功获批汽车运用与维修职业、网店运营推广、家务管理、建筑工程识图、幼儿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积极开展各级各类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此外,学校与涵泰修理厂和重庆市厨胜餐饮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培训学员100余人,开展技能鉴定600余人次,老年人培训和育婴师培训300多人次。
在自身跨越发展的同时,学校不断辐射其他地区和学校,以专业群建设为纽带,筹建“三峡库区交通运输职教联盟”,共享交通运输资源。建成全国教育系统第一家“五星级现场”并服务同类学校,开发面向全区中小学开设职业体验课程共计8门,培训师资50余人次,接受职业体验学生达2000余人。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持续打好精准扶贫、内涵发展等组合拳,连续几年在巴南区木洞镇、双河口镇、麻柳嘴镇等片区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和文化知识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共生共赢发展。
3年来,学校接待全国人大代表、市区人大代表以及市内兄弟院校到校参观交流,学校毫无保留地将学校实训室建设、质量管理建设、党建“四大工程”、社团建设、智慧校园运行的相关经验与来访学校进行分享。基于文化课的“五动课堂学习行动模式”除在本地进行多次示范课推广,还在全市举办了专题推广活动,获得一致好评。学校派遣专业教师多次赴涵泰汽修、京邦达物流、厨胜餐饮等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以服务为引领,在担当中前行,巴南职业教育中心发挥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奋力书写了职业教育的奋进之笔。
链接>>>
质量管理项目获“全国星级现场”殊荣
近日,从巴南职业教育中心传出好消息,学校“质量管理”特色项目于2021年12月通过中国质量协会评审,获全国教育系统第一家“星级现场”殊荣。
在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中,学校以“质量管理”为自选特色项目,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大胆尝试“精益管理+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据悉,学校引入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运用SWOT分析、PSET分析、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学校发展内外环境优劣势分析,大力开展流程再造,共计梳理和形成学校三级流程74个,有效提高了学校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率。同时,学校强化质量标准引领,在全国教育系统中率先引入企业现场管理准则(GBT29590-2013)国家标准,开展实训基地精益管理和标准化建设,建立实训基地战略管理体系(KPI)、目标指标体系(CPI)等管理体系,提升学校育人针对性和时效性。
3年时间,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硕果累累,编制出版第一本面向中职生的《质量管理基础教程》教材,催生国家级课题1项,改进案例首获“全国现场管理专业级”称号,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
数说>>>
●人才培养
3年来,学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1000余名毕业生。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对口就业率90.29%,稳定率88.06%。
●社会服务
3年来,深入企业、社区、普通中学开展一系列短期的培训活动,累计培训10000人次。以实训基地为平台组织技术培训近为社会提供培训服务3000人次以上、师资培训500人次以上。
●课题研究
3年来,共计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区级课题5项,申报实用性发明专利11项;累计发表论文105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篇;论文获国家级、市区级奖励40人次。获重庆市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大赛获奖
3年来,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重庆市技能大赛一等奖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14个。
何霜 姚兰 胡忠英 图片由巴南职业教育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