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办实事送健康”义诊现场 |
今年以来,丰都县人民医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持续满足百姓健康需求为导向,解决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向患者征集意见
一一落实解决问题
据了解,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医院抓实抓牢医疗健康服务的各项惠民举措,把学习教育的成效体现在“转作风、优服务、促发展”上,让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到明显变化。
通过广泛收集患者意见,医院收集了9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涉及陪护椅、门诊就诊秩序、结算时间等,对此,医院党委一一出台解决方案,并一一落实到位,正面回应群众关心和反映的问题。
针对核磁共振和胃肠镜检查预约就诊时间较长这一难点,该院党委组织党员整合医疗资源优化诊疗流程,开展“三缩短一精准”便民行动,有效缩短了患者就诊的检查排队时间、抽血时间、取片取报告时间,实现了预约精准,同时,优化医疗护理服务流程10余项。
在新冠疫苗接种服务中,医院还增设窗口,切实为群众提供便利。
丰都县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医院党委在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方面,强调“干”这一关键。比如,今年9月,该院与栗子乡政府在南江村开展了工会职工小家、农户小家牵手促振兴活动,促进农户增产增收和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医院还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具体实践,参与到乡村振兴、医共体建设、医疗惠民等活动当中,在优化流程、优质服务、志愿服务、惠民行动、公益事业等方面积极作为,确保“干”有成效。
健康巡讲、义诊
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健康巡讲是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科学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现医院公益性,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载体。今年以来,丰都县人民医院在全县开展了健康巡讲、巡回义诊、党员志愿服务等惠民活动,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今年4月,丰都县人民医院启动“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及巡回义诊惠民行动,惠及丰都县10余个乡镇的近万名群众。主要针对年龄40岁以上,吸烟≥20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等都是肺癌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筛查肺癌。活动现场,医生还为大家科普了防癌抗癌健康知识,提高了群众对癌症的预防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今年5月,为了客观掌握全县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的最新健康基础数据,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治疗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维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医院党委还启动了慢性病基线调查。本次调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采取入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糖检测、心电图检查、B超检查、肿瘤因子检测6个方面。这些数据的收集正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群管控和跟踪的关键,也是打造“医防融合”慢性病闭环管理圈的第一步。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医院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发挥“和善之家”志愿服务站作用,累计服务看病就医群众2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医护人员的使命和担当。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群众就医“大病不出县”
如何激发人才活力,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丰都县人民医院的回答是:在党建引领下,抓实人才学科和医院文化建设,以“一生之院”的价值理念,凝心聚力,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努力为员工搭建一生成长、共建共荣共发展的平台,积极探索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建设。
10月11日,该院普外科团队在蒲建元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为一位71岁的十二指肠腺癌患者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蒲建元正是该院引进的首位博士。
据蒲建元介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被认为是目前普外科手术难度极大,操作复杂,死亡率高,也是极具风险的手术之一,要求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临床手术经验,并且能熟练掌握分离与缝合等操作技巧,同时需要助手熟练的配合。
“以往患者得去上级医院进行手术,如今基本可以实现大病不出县这一目标。这也是医院强化人才建设成果,推动医疗服务能力全面升级的缩影。”丰都县人民医院医务部主任王庆介绍,近年来,该院累计引进学科带头人5人、硕士研究生21人、博士研究生1人,特聘专家8人,完善了人才梯队,夯实了人才基础。
数据统计,2017年至今,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门诊急诊人次上升率达20%;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11项,填补了县内多项医疗领域空白;医院新增临床医技科室14个,建成4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个市级特色专科。成功创建国家级胸痛中心(基层版)、心衰中心、重庆市市级卒中中心,丰都县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中心”救治体系已基本形成。
陈婷婷 图片由丰都县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