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全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汇聚3000余类数据
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数据共享。为推进数据高效共享,我市在多方面下足了功夫。
11月25日上午,一张张营业执照正上传到重庆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作为该中心相关负责人,曾诚正带领团队核查这些营业证照的真实性。
“行业主管部门可随时随地登录该中心,查看证照办理情况。”曾诚说,以前需要市市场监管局给行业主管部门发函,告知营业执照办理情况,之后行业主管部门再按要求给企业办证,办证进度也通过文件传递的形式回函。有了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办证进度、营业执照办理情况等都在该中心同步展示,少了线下文件流转环节,效率大幅提升。
作为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枢纽,重庆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截至目前已汇聚包括证照在内的3000余类数据,覆盖全市各政府部门。
除了建设重庆市城市大数据资源中心,我市推进数据共享的办法还有很多。今年9月,我市在万州、渝北等24个区县开展市区政务数据协同试点,鼓励试点区县建立本地共享系统和区县数据资源池的同步机制,建立健全下沉数据管理规范、安全保障体系等,进一步推动数据下沉和共享。
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川渝政务数据跨区域跨层级共享流通,10月底,市大数据发展局联合四川省大数据中心印发《川渝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第一批)》。该清单共涉及川渝双方622类政务数据,各责任单位将于今年年底前按要求完成共享。此外,成渝获批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也将为重庆与全国实现数据共享提供支撑。
“渝快办”“渝康码”“渝快融”成推广典型
智慧城市建设,让市民能感知的是一个个便捷的智慧应用。基于数据“上云”共享,市大数据发展局创新探索出多个智慧应用,助力全市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
11月上旬,重庆正值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紧急情况下,市大数据发展局牵头对“渝康码”系统进行了红、黄、绿三色码升级,并从11月8日早上6点开始实施。
其中,“红码”代表在医疗机构隔离治疗、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黄码”代表需要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并纳入社区健康监测管理;“绿码”代表未见异常,可正常活动。这为精准防控疫情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大数据发展局上述负责人介绍,《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方案(2019—2022年)》提出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目前都已取得积极进展。
如10月底,重庆正式上线了全市统一的一体化协同办公平台“渝快政”,截至目前其提供的便捷功能包括车辆管理、政务通讯录、公文收发等,市、区县级部门试用、测试“渝快政”的单位有236家,注册用户2万人。
全市企业融资大数据服务平台——“渝快融”也多次升级,不断发布新产品,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截至11月24日,该平台已发布78项金融产品,引导27.3万家企业注册使用,融资金额超过393亿元。
全国信标委大数据标准工作组发布评价报告指出,“重庆基于政务数据开放共享打造的‘渝快办’‘渝康码’‘渝快融’等典型应用具有示范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