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兼程七十载 砥砺奋进书华章
第010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风雨兼程七十载 砥砺奋进书华章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风雨兼程七十载 砥砺奋进书华章
——写在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成立70周年之际

    新办公楼

    梁平区“三社”融合万亩榨菜基地喜获丰收

    长寿区汇鸣基层社为农户提供无人机飞防服务

    忠县“三社”融合示范点汇金龙药材合作社金丝皇菊喜获丰收

    1963年沙坪坝区石桥供销社股票

    2007年-2011年市社办公大楼

    巴南石滩基层社代耕代种场景

    南岸放牛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分红大会上分红的村民

    綦江区可降解地膜试验基地

    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援助湖北孝感农资化肥保障疫情期间春耕生产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新中国成立后,为服务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党中央决定建立全国性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从此供销社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

  1951年11月,重庆市合作社第一次社员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重庆市合作社联合社,从此供销社俯首耕耘在广袤的巴山渝水,凝心聚力,踏过时代浪潮,忠诚践行“为农、务农、信农”初心。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综合改革全面启动,从此供销社踏上改革之路,奋进前行。

  3年之后,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渝委办发〔2018〕67号),“三社”融合发展全面推进……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

  供销社奋起在百废待兴的艰难起点,崛起在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逐梦在砥砺奋进的伟大时代。供销社,这个充满历史感的名词,历经波澜壮阔,恰是风华正茂;七十载供销事业在党的领导下阔步迈进,归来仍是少年。

  70年来,供销战线广大员工翻山越岭,走村串乡,一副铁肩膀,挑起连接党群、沟通城乡的重担。

  70年来,他们披星戴月,栉风沐雨,一双铁脚板,走出服务“三农”,心系百姓的阳光大道。

  70年来,他们不催不移,披荆斩棘,一片赤子之心,怀揣绿色梦想,诠释为农情怀。

  与农业农村农户共荣,与乡村振兴同脉,市供销合作总社深耕在巴渝热土,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有梦、逐梦、圆梦,让供销社的金字招牌在农民心中扎根开花。

  破冰探路,综合改革蹄疾步稳

  改革开放的春风,激活了沉睡的乡村,供销社经历阵痛,走出“至暗时刻”,通过深化综合改革,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致富、繁荣城乡经济中发挥独特优势,担当起更大责任。

  一部供销合作社的沉浮录,解构了“三农”工作大局、推进农业现代化、脱贫攻坚等宏大历史主题的重要章节。

  在改革的激活下,市供销社给出了漂亮的答案,并落实到渺小的细胞单元——

  芒种节气,是农民最繁忙与期待的时节。在大足区石马镇,老马乐得安闲,望着盘山的梯田,眼中满是期待。

  这里是大足区石马供销社红灯社区综合服务社,村门口就有为农户供应所需的农资、农具,开展以“耕、种、管、收、贮、销”为体系的土地托管服务,畅通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这便是老马在农忙时节得以安闲的底气。

  “梯田守望者老马”还原了乡村农业生产闲适的一面。距石马镇95公里以外的九龙坡西彭镇,则描绘出一幅乡村生活惬意的景象。

  西彭镇长石村有一家当地村民心目中的“星级农村综合服务社”,服务社店长谭淑正在快递物流区忙碌。

  快递不进村,包裹散放在路边,村民要去主干道取,寄快递要跑镇上,这些是村民们收寄快递的痛点。

  服务社建成后,不仅为周边居民提供快递收取、邮寄服务,还为村里农户提供农副产品寄售窗口,并将志愿服务中心落地,提供手机充电、医疗救急、文化培训等服务,更细致的新型职能迅猛在乡村下沉,渗透进村民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这两个片段是市供销合作总社牢记为农宗旨,持续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缩影。

  事实上,市供销合作总社深化改革之路可以回溯到6年之前。

  2015年以来,重庆市供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推进联合合作、上下贯通,实现全市供销改革“一盘棋”,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适应城乡发展一体化需要、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的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通过深化综合改革,系统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为农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重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昂扬高歌,“三社”融合润泽乡村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历时3年的“三社”融合发展,在巴渝大地上探索出了一条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为乡村经济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33岁的马泽超是奉节县骄泽蔬菜合作社联合社的负责人。6月底,他将第一茬新鲜红辣椒放进了泡菜坛子,两个月后,这坛红辣椒将开启新一轮征程。

  7年前,同样是种植辣椒,马泽超却因为销量原因在亲戚面前抬不起头。如今,他在奉节平安乡发展了5800余亩红辣椒,带动1200户农户增收。

  我市开展“三社”融合试点,通过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科学有效融合,把生产、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来,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

  马泽超的变化,正是来源于“三社”融合发展在奉节县的实践。

  一叶知秋。在“三社”融合发展实践中,市供销合作总社不仅执着于田间地头,还笃行探索乡村发展的规律,“供销电商”“农村金融”“村社共建”等新鲜热词纷纷入场乡村舞台。至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阻隔渐行渐近。

  几个鲜活的事例便是有力注脚——

  730个日夜,市级电商平台“村村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和网络体系优势,积极探索以订单农业和网络赋能推动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用沉甸甸的数据书写出重庆供销人致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华章,一个颇具示范效应的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正茁壮成长。

  历时15天,行程6377公里,由奉节县供销社和重庆市农信合作投资有限公司组成的调研团队,足迹遍布奉节县33个乡镇,一笔笔助农贷款精准“滴灌”,“供销·易贷”发挥金融扶贫“输血”与“造血”功能,在重庆大地上编织出一张金融扶贫的“大网”,偏远山村处处秀出美丽乡村气质。

  全县33个基层社230个农村综合服务社新建改建于2020年实现了全覆盖,石柱县沙子镇采取“财政投、政府补、企业筹、社会集”和“村社共建”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盘活了土地、林地、农房等资源,采取“专业合作社主办、基层社入股合办”模式,搭建“沙家帮”农村电子商务购销平台。

  ……

  3年来,“三社”融合在组织形态、生产经营、利益联结、体制机制方面实现有效融合,基层社与54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股份合作、生产合作、业务合作,指导1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获得重庆农商行、农信集团贷款10亿元,155万户农村常住农户加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三社”融合发展成功入选2019年重庆市“我最喜欢的10项改革”之一,通过推进“三社”融合发展,供销合作社正在成为整合各类涉农资源、凝聚为农服务合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乘风破浪,社会化服务腾云驾“物”

  时值建党百年,市供销合作总社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一幅幅纪实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画面、朴实铿锵的一线声音、纯粹真挚的灿烂笑容从巴渝大地的四面八方汇集——

  平均亩产510斤,每亩增产20%~25%,五倍子品质提升,产品订单被制药企业承包,种植户笑逐颜开,重庆农资集团走进酉阳板溪、涂市等地建设的“五倍子高产示范基地”,构建项目发展新模式,规范运行模式,强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技术团队,强化科技支持,助力当地“五倍子”喜获丰收。

  受寒流影响,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为稳定蔬菜价格,重庆农产品集团将“保价稳供”放在首位,采用“直采集配”的方式降低蔬菜采购价格和流通成本,诠释赤诚为农情怀。

  重庆农资集团投身青蒿产业,对示范田基地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整地、管护、收购等系列服务,解除蒿农后顾之忧,助力黔(江)东南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

  ……

  主责主业更加聚焦,经营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市供销合作总社以为农服务为主线,重点打造农资、棉花、再生资源、日用消费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粮食收储、金融服务等业务板块,构建起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仓储、流通等各环节的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岁月苍茫,大地情深。这支为农铁军,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重庆智慧农服集团落户九龙坡,这表示为农服务“国家队”目光投注到智慧农业这条赛道上,乡村将被开辟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战场。

  改变农业发展“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改善田间劳作时“人牛力俱尽”的场景,于是开启了田间到“指尖”的变革。

  眼下,在渝北区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已成熟的精品套袋爱媛橙沉甸甸地挂在枝头,标志着柑橘进入了丰产期。

  青龙村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在智慧农服集团的组织下,积极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业技术指导等,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购置履带运输机、收割机、履带挖机等农机,种植大雅、沃柑、8号血橙、爱媛38号等特色中晚熟柑橘1840亩,带动当地柑橘产业走向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市供销合作总社立足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运用,创新农业生产服务机制,聚焦全市实施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作和十大特色农业产业,以柑橘、辣椒、青菜头、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为纽带,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全系统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超过652万亩次,开启现代农业智慧服务模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而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奋进“十四五”开局之年,重庆供销人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阔步新的征程,书写奋斗新篇章。

  相关链接》》

  脱贫攻坚显成效

  在新世纪梁平区贫困户优质农副产品销售专柜,按照市场保底价对贫困农户的农产品进行收购,然后统一销售到超市,解决流通问题,助力贫困农户脱贫增收。

  “农户富不富,供销扶上路。”这样的片段,是全市供销系统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生动缩影。在全国脱贫攻坚战中,市供销合作总社坚定地执行扶贫举措,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智慧与力量。

  近5年来,特别是2017年以来,市供销系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充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推动产业扶贫,在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发挥扎根基层的组织优势和立足“三农”的行业优势,坚决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贫困区县改造建设基层社516个,实现涉农乡镇服务全覆盖;新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2870家,行政村覆盖率60.4%;帮助贫困区县发展产业基地400多个,惠及贫困户20多万户;全市1918个贫困村100%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全系统对口帮扶村2019年全部如期脱贫。

  美丽乡村入梦来

  2018年,我市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中,并赋予市供销合作总社牵头负责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职能。市供销合作总社通过规范管理流程,不断健全废旧农膜回收机制来解决田间白色污染,让田间地头减“白”护“绿”。

  作为全国农膜回收的“膜”范生,市供销合作总社加强宣传力度,延伸回收网络,进一步规范管理流程,打通废旧农膜回收工作“最后一公里”,多措并举,保障废旧农膜回收工作,在广袤的巴渝农村继续践行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熟悉农民的乡土优势,不断加强与村支“两委”合作,探索“村社共建”“党建带社建”新机制,在促进乡村善治中发挥作用,实现废弃农膜回收利用一体化,不断加强与村支“两委”合作,探索“村社共建”“党建带社建”新机制,在促进乡村善治中发挥积极作用。

  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市供销合作总社已建成废弃农膜县级贮运中心39个,乡镇(街道)、村级回收网点3000多个,近3年回收处理废弃农膜3万多吨。

  战“疫”保供勇担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在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春耕保供“三线作战”中,供销人奔忙的身影坚定而从容。

  全系统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全力投入抗疫保供稳价、保障农资供应、服务农业生产,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充分彰显了供销合作社作为“三农”工作“国家队”的责任担当,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全国供销总社的充分肯定。

  去年疫情期间,全系统承担了全市70%以上的农资供应量,累计供应化肥240万吨、农膜3500吨;组织供应果蔬、粮油、肉类等农畜产品7万多吨,提供防疫防护用品2万多件,外调农产品500多吨,捐助湖北农产品、农资200多吨。农资集团、农产品集团、日用品集团等在农资保供、重要农产品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州区供销社筹资6000万元,全力保障春耕农资供应;梁平区供销社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保障城市蔬菜供应。在抗击疫情这场斗争中,全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催人奋进的先进典型。

  今年以来,全系统继续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在战疫情、保春耕、畅流通、稳物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系统未出现一例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未发生一起疫情防控事故。

  现代农业跃马扬鞭

  全系统坚持面向农业现代化、面向农民生产生活,加快向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延伸、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成立运营市级智慧农服公司和万州、奉节、渝北等区县子公司,成立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联盟,为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搭建了平台,引领带动基层组织全面参与农业生产性社会化服务,实现涉农区县服务全覆盖。

  不仅如此,市供销系统还紧紧抓住国家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的政策机遇,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成功组建三峡柑橘集团并正式挂牌运营,推动形成“三峡柑橘”产业统筹发展新格局。

  70年大事记》》

  传承“供销精神”七十载,铮铮岁月见证着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的历史变迁,这十大事件定格了重庆供销人矢志不渝为农服务的决心,闪烁着供销人光辉的记忆:

  1951年11月,重庆市合作社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在市政府大礼堂召开,重庆市合作社联合社正式成立。

  1992年2月,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联合社更名为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

  2002年1月,市政府召开全市供销合作总社“两社两化”工作会,“两社两化”正式展开。

  2008年3月,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千社千店”安全消费工程建成放心店100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1000个。

  2009年3月,全国供销总社与市政府在北京民族饭店签署《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合作经济发展合作备忘录》。

  2015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随后,重庆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贯彻落实文件,印发实施方案。重庆市供销合作总社系统综合改革全面启动。

  2017年4月,市供销合作总社承担全国供销总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改革试点。

  2018年12月,重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渝委办发〔2018〕67号),“三社”融合发展全面推进。

  2020年4月28日,市供销合作总社与四川省供销合作社在成都签署《共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2021年6月18日,市供销合作总社牵头组建的重庆三峡柑橘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一切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过往不会褪色,闪光的瞬间将永远镌刻,市供销系统将继续擦亮供销社这块“金字招牌”,坚守为农服务初心,答好兴农强社答卷,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新篇章。

  马小钰 图片由市供销总社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