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光霞(左一)组织社区女性开展手工活动 |
重庆市第六届劳动模范张光霞,是忠县忠州街道十字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在社区工作的岗位上,她用二十余载的青春和坚守,把初心写在行动上,把使命落在岗位上,先后获得重庆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真抓实干 真情服务解民忧
自担任十字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以来,张光霞经常告诫自己:爱岗敬业、激情奉献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境界。在社区这个大舞台上,她着力把握治理“需求点”,拉近服务“零距离”,织密社区“爱心网”,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智慧。她以“民思我想、民呼我应、民需我做、民困我帮”为服务宗旨,甘做社区群众的贴心人,在社区建立了民情联络制度,常态化开展居民开放日活动,经常带领社区聘请的50位民情联络员上门看望慰问特困户,对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建立了“上门理发”“爱心担架”等爱心帮扶志愿服务机制,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社区组建了1600多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常年开展助学、助残、助贫“三助”活动,先后为30多名失学特困学生筹措近10万元学费,让他们重返校园学习,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近几年来,张光霞和社区干部一同解决了群众怨声载道长达8年久拖未决的“天价水”纠纷,成立了“下岗职工就业街”“吉祥家政公司”“红土地农贸市场”,帮助困难群众找岗位、筹资金、跑手续、建房子,成功创办了全县首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先后帮助400多名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调解处理矛盾纠纷300余件。“知群众冷暖扶危济困,建和谐社区堪称楷模”“为民解忧情似海,心系百姓恩如山”……居民们送来的一面面锦旗,见证着她和她团队的付出。
以民为天 打造便民幸福圈
在张光霞的带领下,十字街社区“两委”班子准确掌握群众需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力求社区工作取得实效,社会治理工作名列全县乃至全市前列。张光霞多次带领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先后到重庆主城等地学习社会治理先进经验,结合社区实际,探索建立“党建+社工”“一核心三引领”的服务模式,以党建为核心,通过价值、服务、专业引领,实现“三社”(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有效联动,认真实施“三事”(大事、小事、私事)分流的基层民主议事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为补齐社区养老短板,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社区建设了“常相伴”爱心食堂,内设餐厅、休息室、棋牌室、阅读区等,不仅解决了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的用餐难题,还为社区服务体系增添了新元素。
为了解决社区“三留守”家庭成员生活中的疾苦和困难,张光霞增设了一系列的“爱心服务套餐”,针对社区空巢老人较多的现状,创造性设立了“爱心救助门铃”,1600多名志愿者与空巢老人“一对一”建立“爱心老人帮扶对象”关系;针对留守儿童课后辅导困难,开设了“四点半课堂”,用心辅导留守儿童学习,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针对社区道路情况复杂、急救车辆无法直达等问题,创新成立了爱心担架队,24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担架服务,先后紧急送诊社区生病老人50余人次。社区还建立了“爱心超市”“爱心亲情聊天室”“留守儿童爱心驿站”,社区实现了“空巢”老人有人问、困难群众有人扶、留守儿童有人帮、市民健康有人管的良好社区生活环境,营造了一个邻里友善、互帮互助的友好型社区氛围。
党建引领 多元共治新格局
张光霞用人格魅力感召着班子中的每一个成员,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领社区发展,持续建设一支“忠诚型、能力型、复合型、过硬型”的基层干部队伍。
她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立了自己任网格长、党员干部任楼栋长和热心群众任网格员的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通过广泛开展入户走访,第一时间将最新政策解读送到群众家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形成了“统一领导、上下联动、协调有序”的社区发展治理新格局。
为增强和扩大社区服务功能,张光霞多方争取资金,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面积增加至1400平方米,其中包括办公室、室内活动室和室外活动场地等,把社区建成了百姓幸福生活的家园,社区被重庆巿委党校命名为“干部现场教学基地”。
潘锋 邰林林 黎春红 图片由忠县忠州街道十字街社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