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沃黑土10月经济“成绩单”出炉 延续稳健恢复态势一生知遇遍梨园 但留菊香在人间美40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已经走样、走味、倒退下庄天路成为红叶“打卡地”零售药店有这4种情形将依法从严查处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焦点回应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第0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热血沃黑土
10月经济“成绩单”出炉 延续稳健恢复态势
一生知遇遍梨园 但留菊香在人间
美40多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表述已经走样、走味、倒退
下庄天路成为红叶“打卡地”
零售药店有这4种情形将依法从严查处
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新冠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焦点回应
保险业务机构地址变更公告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热血沃黑土
——北大荒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70余年来,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用生命谱写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用汗水和热血,将偏僻、荒蛮、寒冷代名词的“北大荒”变成富饶的“北大仓”,成为热滚滚的“中国饭碗”的代名词。

  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北大荒篇章,是对党的红色血脉的赓续和传承。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支撑北大荒人战胜艰难险阻、夺取新时代的新辉煌。

  北大荒!北大仓!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片沉睡的荒原,点燃“第一把火”,拉动“第一把犁”,建立第一批农场,收获第一次丰稔,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前线。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新中国成立之初,恢复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任务极为紧迫。为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陆续来到北大荒,铲地、培土、收割、打粮。他们扶起了犁耙,唤醒了荒原。

  扎根边疆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从北大荒到北大仓,几代拓荒人在这里战天斗地,前赴后继,百折不挠。

  年产粮曾经只有0.048亿斤的北大荒,如今连续10年稳定在年产400亿斤以上,可以满足1.6亿城乡居民一年口粮供应。

  北大荒的历史变迁,就是一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史诗。

  要改革!要创新!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借着垦区试办家庭农场的契机,吃惯了“大锅饭”的北大荒人开始义无反顾地走上创业之路。一个个家庭农场在改革浪潮中涌现并释放巨大能量。

  在北大荒精神的引领下,北大荒人建立土地到户、机械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和生产费自理、生活费自理“四到户、两自理”以及大农场套小农场、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找到一条适合垦情的农业改革之路,驶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快车道。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黑龙江时指出,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北大荒农垦集团实现政企分开、事企分开、社企分开,企业活力充分释放,2020年营业总收入达1423.3亿元,同比增长15.4%;利润总额13.1亿元,同比增长3.29倍。今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718.2亿元,同比增长38%。预计2021年北大荒集团粮食产量将超过430亿斤,实现为国家累计生产一万亿斤粮食的历史性成就。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减化肥、减农药、减除草剂,一场“三减”行动在北大荒深入实施,引领绿色优质农业发展,更好地保护黑土地。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生产的根本出路在科技进步。目前北大荒农业机械化率达99.6%。拥有飞机100多架,航空化作业面积2179.5万亩。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8.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2%,居世界领先水平。垦区坚持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打造了米、面、油、肉、乳、薯、种等支柱产业,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品牌连续15年入选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榜,稳居中国农业第一品牌。

  农场运用卫星定位、云计算技术,对万亩良田实现精准管理。生机勃勃的黑土地上,年轻一代为北大荒精神注入新活力。垦区现有各类科技人员10.8万人,又一支“十万大军”,正在为北大荒精神插上科技的翅膀。

  (据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