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初心使命 书写恢宏史诗1987年11月16日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正式成立全国扫黑办第22特派督导组召开重庆工作汇报会2021中新金融峰会将于11月23—24日举行重庆出台17项措施助企纾困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第00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践行初心使命 书写恢宏史诗
1987年11月16日 中国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正式成立
全国扫黑办第22特派督导组召开重庆工作汇报会
2021中新金融峰会将于11月23—24日举行
重庆出台17项措施助企纾困
传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16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报圆桌会

践行初心使命 书写恢宏史诗

    刘嗣方

    白显良

    方旭 (本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者按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的召开,在全市上下持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方式深入学习,巴渝大地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为进一步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重庆日报邀请我市社科理论专家和有关市级部门、区县主要负责人参与圆桌会,围绕历史定位、理论飞跃、伟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意义、新的赶考路等主题,说体会、讲收获、谈打算。即日起,重庆日报将推出重报圆桌会系列访谈报道,敬请关注。

  主持人:

  重庆日报记者 陈国栋

  访谈嘉宾:

  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 刘嗣方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白显良

  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方旭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公报中的这段话,讲清楚了一个历史定位——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今天,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如何理解这个历史定位?

  坚守理想信念

  践行初心使命

  “我们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的宗旨,从而决定了我们的价值追求和要干什么,也决定了我们党的历史定位。”重庆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刘嗣方说。

  刘嗣方长期从事市委重要文稿起草、综合性问题和重大政策研究。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发布后,他着手对党的历史定位进行系统思考。

  他认为,正如全会所指出的“全党要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理解党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定位,必须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与历史经验的根本问题。

  在他看来,“是什么、要干什么”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初心使命、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他说,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对此作了精辟论述,这次《决议》又强调“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一百年来奋斗的主题,这一点我们不能忘,也不能偏。”他表示,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历史和现实都雄辩地证明:党和人民百年奋斗,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他表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光芒更加璀璨。”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他认为,今天中国的伟大成就,也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更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刘嗣方说,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一百年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社会主义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回顾百年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新的征程上,我们信心满怀。”刘嗣方表示,我们要坚持唯物史观、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历史方位、历史定位和历史地位,心怀“国之大者”,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篇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恢宏史诗中

  汲取智慧和力量

  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学习全会精神,结合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全会精神,结合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学习全会精神……这几天,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白显良,力图从多个维度加强对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

  “百年党史是一部史诗,百年党史所谱写的史诗‘最恢宏’,百年‘最恢宏的史诗’蕴涵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白显良是青年长江学者,担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专家组成员。六中全会召开后,他对百年大党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定位感触特别深刻。

  他说,在党的百年奋斗中,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人间奇迹,谱写了举世瞩目的辉煌篇章。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为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而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奋斗历程波澜壮阔,取得的成就伟大而辉煌。“历经百年奋斗,党领导人民实现了我国发展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最伟大的飞跃,所取得的成就无不堪称‘史诗’。”

  在他看来,党的百年奋斗所取得的成就,无论是放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放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乃至于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堪称“史诗”,都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放在中华民族自身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审视,无疑是“最恢宏”的。

  “因为历经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他说,在举世瞩目中,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都是开天辟地的大手笔,都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堪称“最恢宏的史诗”。

  《决议》提出,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奋斗,积累了“十个坚持”的宝贵历史经验。他说,这十个方面,是经过长期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蕴涵于党的百年奋斗所书写的最恢宏史诗之中。面向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透过中国共产党百年“最恢宏的史诗”,读懂宝贵的历史经验,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勇气,统一思想和行动,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本硕博在校学生1300余人。让白显良感到欣慰的是,同学们不仅刻苦钻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十分关注全会的信息。最近,大家时不时围绕全会的一些热点展开讨论。

  “大家从全会的决议中,读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与正确,也读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与自觉,还读出了对自己所学学科专业的自信与执着。”白显良说。

  坚持理论创新

  让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

  近段时间,中组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方旭正在中央党校学习。

  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让方旭十分关注。在梳理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伟大成就时,他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方旭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几千年发展历史长河中写下恢宏史诗,关键一点在于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这是百年大党永葆青春活力,是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核心密码。”

  他说,《决议》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段话科学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的最新成果,是锚定党的历史定位的思想保证。

  他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到底行在哪里?接下来如何让它继续行下去?其中一条根本经验就是,始终坚持理论创新。

  他说,回首我们党走过百年风雨历程,每一次历史转折甚至生死攸关的节点,都是理论创新挽救了党和革命事业。从城市暴动的失败到农村包围城市,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教训到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从“两个凡是”到实事求是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坚持创新和发展的党,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党的事业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方旭说。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方旭表示,一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进程,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为增进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提供了坚实思想基础。

  他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新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