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召开的全市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会指出,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明确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的任务抓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是基石牢固坚实的保证,是防止基石“风化”的凝固剂。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要在加强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现代技术运用上下更大功夫,从基层组织专门化、基础工作专职化、基本能力专家化出发,切实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
以完备的基础力量为核心,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组织的专业化建设。基层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完备的专业化组织。首先,基层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力量。要明确党组织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决策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其次,基层政府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要强化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统筹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重大工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中专职部门的组织协同运作能力,形成治理合力,实现社会治理的精准分工和高效协同。最后,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参与力量。要通过统筹规划,拓宽社区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制度化渠道,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与内生动力,发展专业性社区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调节作用,切实增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
以规范的基础工作为抓手,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机制的专业化建设。社会治理专业化程度是衡量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夯实党把方向的制度优势,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中党内民主决策制度,推行民主决策程序化规范化,提升基层党组织对治理问题的战略决断能力与科学决策的专业化领导水平。二要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分工机制。强化治理主体的精准定位,以权责清晰为出发点,以职能关系为切入点,划清职能边界,聚焦治理主责主业,突出基础要素在重点、关键领域的精准配置,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针对性。三要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流程管理机制。规范基层社会治理管理机制,以运行顺畅为出发点,以基层社会治理职责关系为切入点,对治理工作程序、工作流程进行细致梳理,把基础要素规范使用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完善基层治理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实效性。
以高效的基本能力为重点,增强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能力。实现社会有效治理,离不开专业化的治理能力。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障基层治理工作运行流畅,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正确方向。其次,强化基层行政执行力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责任制,及时将党在社会治理中的重大决策转化为推进各项治理工作的实际行动,激发和培养基层党员干部的行政能力。结合主体责任评估考核机制的完善,运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荣誉与待遇相结合等方式,督促基层党员干部立足岗位谋创新、面对职责勇担当,不断磨练和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专业能力。最后,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队伍胜任力建设。加快构建社会治理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发展机制与队伍建设机制,汇集专兼结合的基层治理骨干力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基层干部人才队伍。
以先进的现代技术为载体,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手段。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智慧化,要更好发挥数字技术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一是加快基层社会治理的数字化建设。以大数据技术为载体,推进基层治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基层治理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治理工作中的文件流转、业务推进、协同合作的数据化和信息化,提升信息治理专业化水平。二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将精细化服务作为核心,构建基层社会“智”理共同体、“慧”网全覆盖的治理新格局,提升智慧治理专业化水平。三是促进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以技术创新为途径,通过技术链条串联,深化网格智联、事务协同的体制机制建设,实现网格化管理服务的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作者系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博导,本文为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