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伟大号召 争取更大光荣
第011版:政法
上一版 下一版 
响应伟大号召 争取更大光荣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5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响应伟大号召 争取更大光荣

    响应伟大号召  绽放时代光芒

    朱洁  合川区委政法委

    风雨百年路,奋斗铸辉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刑警之魂”崔道植,60年初心不改,退而不休延续刑侦战线不老传奇,被喻为重大疑难案件痕迹鉴定的“定海神针”。“一级英模”杨雪峰,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用担当扛起责任,以生命守护平安。“时代楷模”邹碧华,崇德尚法,公正为民,敢啃硬骨头,甘当“燃灯者”。“改革先锋”马善祥,以真情暖民心,用法律铸真金,在老百姓一声声“老马”中诠释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在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同志。刘雪峰从军23年、7次荣立三等功;转业4年来,处处闪耀着退役军人的光芒。2018年,组织安排他到古楼镇摇金村任第一书记。一个月时间,他走遍了村里14个社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乡村院落、田间地头,与58名贫困户交流谈心,了解困难,提供帮助,解决难题。在疫情防控期间,刘雪峰带领公安、卫生、外事部门同志奔赴抗疫最前线,在江北机场一战就是63天,两个月里没有回过一次家,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更没有出1例差错。他说,脱下军装只是换一种方式为祖国站岗!

    征程万里阔,奋斗正当时。新时代政法人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未雨绸缪、精准研判,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雷霆出击、扫黑除恶,百姓拍手称快;“红细胞·微治理”,合舟共济,治善至美,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发展;动真破硬、立行立改,坚决打赢刀刃向内、正风肃纪的攻坚战。

    出入有境  服务无境

    赵雯茜  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日子里,有亲朋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现在都不能出国了,你们那轻松了吧?”

    轻松了吗?其实并没有。

    为阻断境外疫情输入,我们打了一场漂亮的信息战。在22万架次航班中,一个不漏的精准预警境外来渝人员3万余人次,用我们的坚守和担当守护着国门,守护着家。

    一天,我在窗口值班,一位女士打来电话焦急求助。

    原来她的女儿在巴黎留学,赶上了疫情,家人想尽一切办法抢了一张回国机票,可孩子却在临行前,把护照给丢了!

    我一边听,大脑一边飞速运转,:“阿姨,咱不慌,我马上告诉您中国驻法大使馆求助电话,您直接打过去,让孩子赶紧去补办,我这儿配合大使馆做身份核查,今天无论多晚,都等着您。”

    随后,我立即向上汇报,并给大使馆发了一封求助邮件,说明孩子的遭遇。

    直到深夜12点,邮箱却一直没有动静。

    正准备拿起电话,系统来了新邮件,打开一看,正是那孩子的,我立马点开界面,仔细比对核查项目,“信息没问题!回家!”

    “中国护照虽不能带你去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但一定能带你回家。”我们出入境的工作就像一根隐形的线,在线的那一端,系着无数海外游子的心;在线的这一端,我们双手紧握,在你想家的时候,引领你找到回家的路。我们将继续用心延续这份与群众之间的感情,继续用情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传承光荣使命  守护美好未来

    龚  珊  市检察院

    如果您到过“莎姐”工作展示厅,就知道“莎姐”青少年维权岗的标志已经诞生9年了。它形象地表达着“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神圣职责,承载着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的光荣使命!

    展厅里有许多孩子们的来信,每封信都有着一个温暖的故事。

    “姐姐,我又考了年级第一!”这是那个遭受性侵害跨省救助回来、因为没人管被“莎姐”们接回家轮流过年的女孩发来的。“姐,今年生意比去年还好。”这是那个曾经多次盗窃的街头“小混混”发来的,在“莎姐”的帮助下,他已经成为“小龙虾养殖大户”了。“我现在和爸爸在一起,每天都过得很开心!”这是那个被继母虐待的女孩发来的,她在“莎姐”帮助下重新回到父亲身边,找回了自信。一段段信息,一段段“莎姐”的独家记忆,即使手机内存满了,我们也舍不得删掉,因为每个孩子都被我们放到了心中最高的位置。

    9年风雨兼程,“莎姐”早已不是一个人,而是416名检察官、1531名志愿者共同的名字。近3年来,315个孩子在救助中摆脱阴霾,2276个孩子在帮教中复学、就业,90个孩子考上大学……更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个偏远县城,一个小男孩听完莎姐法治课后,主动举报学校保安猥亵两名女同学——孩子们也学会了用法律保护自己。

    未成年人保护还有很多“痛点”和“难点”,我们必须肩负起新时代法律监督新使命,与时俱进地把“莎姐”品牌维护好、发展好。只要孩子需要、人民需要,我们愿意再多做点、再管宽点、再辛苦点。

    让每个孩子都逐光前行,那么我们的前方就一定是星辰大海,春暖花开!

    我要的答案

    杨  洋  市监狱管理局

    刚入警时,入党誓词和入警誓词总在耳边回荡,我常常问自己: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党员和警察?

    我每天的主要工作是面向党员群众,开展党风廉政宣讲。展厅里有这样一件特殊的展品:三块银元。参观人群每到此都会停留感叹,因为这里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肖林是重庆江津人,也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的任务是秘密为党筹措经费。据统计,肖林夫妇共向党组织上缴黄金12万两。可他俩给自己又留了多少呢?经过组织批准,他俩只给自己留下三块银元作纪念。新中国成立后,这三块银元又捐给了重庆博物馆。在肖林夫妇的淡然里,有“党的财产,一分一厘也不能挪用”的至死信条。

    这就是我要的答案,做一名好党员,就要用一生去兑现誓言。像南川监狱民警刘彦冲锋在前,甘于奉献,为了平安正义,甚至会流血牺牲,但不负人民;像援鄂监狱女警舒艾汀,越是漆黑深夜越是站在光亮的方向。他们坚定而执着,清醒而自持,无论任务多么艰巨,条件多么艰苦,永不背弃初心使命。

    新时代的年轻党员、年轻警察,就是要做好传承,找到方向,既是将忠诚落实在岗位上的实干家,也是将热诚体现在生活中的热心肠;既是换下制服走在人群中的路人甲,又是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黄金甲;既能为岁月静好负重前行,更能为急难险重挺身而出。这,就是我要的答案!

    宝贝回家

    胡  波  市公安局刑侦总队

    为人父母陪伴孩子长大,对很多人说不过是最简单最幸福的日常。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的陪伴是奢望。

    我的师傅——全国百佳刑警,刑侦总队拐卖案件侦查支队支队长樊劲松,已经帮助400多名失踪被拐的妇女儿童回到了自己的家。

    2003年,在城口县周溪乡,年仅2岁的游小宝在家中被拐走。接到报案后,樊劲松和同事立即开了两天的车,行程500多公里到达案发现场。当时,没有监控,在茫茫人海中找寻犯罪嫌疑人犹如大海捞针。面对困难的条件,他没有放弃,一直在追查线索。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终于在河北省武安县一个村子里发现孩子的踪迹。找回孩子后,当地民警向村民做了说明工作。带着孩子回家的那天,乡亲们走出了好几里地,放着鞭炮迎接他们的归来,小宝的父亲抓着樊劲松的手不停感谢。

    “无论你身在何处,我们都要找到你,带你平安回家!”这是师傅的初心,也是我的使命。

    今年我们开展“团圆行动”,全市公安民警已帮助321个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孩子。当前,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将立足打击犯罪主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全民反诈”,严厉打击“盗抢骗”等各类突出违法犯罪;用实际行动响应伟大号召、争取更大光荣,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

    不负人民期待  勇担司法使命

    李  洋  市高法院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司法人发扬人民司法光荣传统,秉承坚持司法为民、利民、便民,不断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司法服务。

    在诗城奉节,“溜索法官”让法治阳光照进深山;在巫溪县,法官廖子怀先后推出“巡回法庭”“假日法庭”“速裁法庭”,田坎、院坝、工地……法官走到哪里,法庭就设在哪里。25年来,他穿坏了无数双解放鞋,审结了4000多件民商事案件,无改判发回重审案件,无涉诉上访和缠诉案件,做到了案结事了。

    近年来,我们成立了“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让全市法官和工作人员学习马善祥同志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和方法;我们建立了“一庭两所”矛盾纠纷联调机制,让人民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促进法治乡村建设;我们建立了“一街镇一法官”工作机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我们设立了“车载便民法庭”,利用5G移动物联和人工智能技术,把智慧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装上车”;我们设立了“代表委员联络站”,为代表委员依法履职进一步强化保障、创造条件;我们创建了“云上共享法庭”,跨域审理案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我们加强川渝地区知识产权保护联动,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扶贫工作中我们更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令人为之动容的标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负人民期待、勇担司法使命!

    不负人民不负党  只留清气满乾坤

    黄琳熹  市三中法院

    增强志气、骨气和底气,是广大基层青年法官在司法实践中担大任、有作为的精神力量。

    增强志气,就是要锤炼坚定的司法信仰。2018年,丰都县人民法院院长龚海南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3岁。在弥留之际,他焦急地催促着妻子:“快点,帮我穿上法官制服!”穿上白衬衫,打上红领带,别上小法徽,龚海南缓缓地闭上双眼……

    正是有着坚如磐石的司法信仰,无数像龚海南一样的法官长期坚守在司法一线,在审判台上挥洒汗水,夜以继日奋笔疾书,为的就是把公平正义送达到每一个群众的心底。

    增强骨气,就是要锻造崇高的法治精神。1985年,20岁的徐驰在江津区人民法院基层扎下了根,一干就是36年!他办理案件近6000件,调解率达到了75%。从刚走出校园的懵懂少年成长为民事审判的“行家里手”,徐驰早已不记得自己走过了多少山间小道,经过了多少日晒雨淋,化解了多少家长里短。在徐驰这样的法官心中,自始不变的只有一个信仰,那就是做一名自律自警、让群众群众放心满意的人民法官。

    增强底气,就是要传递博大的为民情怀。2019年,忠县“女子法庭”受理了一桩解除母子收养关系的案件。法官经多方了解到事件缘由,在开庭前给当事人送去了一封特殊的“信”。当事人一边看信,一边掉泪,跪在母亲面前说:“妈妈,我错了!”那一刻,母子俩打开了心结,紧紧抱在一起!

    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方能平衡各方、稳定社会,更能体现法治文明的精髓!

    赓续血脉报党恩  为民司法写青春

    王乃志  市一中法院

    伟大的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映照着人民司法走过的峥嵘岁月。

    2017年4月,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重整在市一中法院立案。这是当时全国涉及资产及债务规模最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整,也是首例“A+H”股上市公司重整、首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重整,被称之为“特别重大且无先例”。市一中法院创造性地引进了全国第一只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基金参与重整,变“输血”为“造血”;在全国法院首次召开云端债权人会议,同时与4000余名债权人连线。经过8个月的艰苦奋战,市一中法院于2017年11月提前完成重整任务,2018年3月上交所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当年重钢生产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每一个复杂案件的背后,彰显的是法院人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捍卫法律尊严、坚守公平正义的强大决心。

    市一中法院最年轻的副庭长陈小川,从事刑事审判12年,审判了全市中级法院首例涉黑和首例涉恶案件,她将娟秀的笔迹化为正义的利剑,在数千个案件中打击犯罪。然而,就在去年,她永远离开了我们,年仅42岁。东京残奥会金牌获得者廖克力,他5岁时遭遇电车脱鞭,廖克力的妈妈起诉赔偿,市一中法院严格依法审查,最终判决赔偿202万元,是当时全国同类案件最高赔偿金额。廖克力的妈妈说,法院判赔的钱让小廖的后续治疗有了保障,是公正的判决让廖克力获得了新的历程。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让我们赓续红色血脉,响应伟大号召,争取更大光荣。

  文/俞政法

  文中内容均节选自演讲参赛选手精彩发言

  图片由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