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之本在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近年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结合学校具体特点,以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为抓手,牢固树立了育人为本的教育评价观、教师职业观和育人观,引导各门课程围绕着思想教育的主轴,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打造育人空间
形成思政教育“圈层效应”
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抓手,着力搞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意味着必须要整合全校各项资源、各项育人元素,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空间。
为此,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要求,针对解决教师思政教学理论知识欠缺、教学方法生硬等问题,强化分类指导,积极进行整改。同时制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以思政系列课程、通识素养课程、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为基础,辐射专业课程,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
如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课程中,学院要求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把爱国主义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和知识体系教育、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教书和育人三大领域的有机统一。
激发内生动力
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格局
一手抓课程思政的强化,一手抓查漏补缺毫不放松。
校党委通过多种渠道检视教学环节中的问题,发现部分教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相关理论掌握不够精,思政教育方式方法较单一;部分学生思政理论知识薄弱,爱国主义思想还需要加强等问题。为此,学校建立起教师全员终身学思政的机制,并且紧跟形势,做到思政学习与时俱进,增强教师思政学习的广度、深度。
学院对于思政课程更是紧抓不懈。不仅由各院系负责人和教研室主任牵头,骨干教师带队,每个教研室申报一门课程思政建设课,率先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更要求全体思政教师发挥好带头作用,与专业教师进行一对一辅助。通过课程拓展,课堂深化,逐步形成全面普及、思政教育效果突出、育人质量凸显的课程思政建设格局。 刘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