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报告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高标准高质量做好 “八五”普法工作高度重视 迅速行动 坚决果断抓好疫情应对处置抓紧抓实重点项目 展现新成效新形象英雄离去  师魂永存重庆解决“一生一困”就业见成效政务简报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重庆报告2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坚决遏制“舌尖上的浪费”
高标准高质量做好 “八五”普法工作
高度重视 迅速行动 坚决果断抓好疫情应对处置
抓紧抓实重点项目 展现新成效新形象
英雄离去 师魂永存
重庆解决“一生一困”就业见成效
政务简报
    
 
重庆日报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3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庆解决“一生一困”就业见成效

  (上接一版)

  如今,“牧童游”平台在重庆市乡村旅游商户数量上位居第一。团队斩获了40余个创新创业类荣誉,取得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自研互联网产品8项,并成为市乡村旅游协会、市农家乐产业协会、市民宿产业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同时,他们在多个乡村开办创业富民培训班,助力1148个扶贫项目增收超300万元,带动2000多人就业。

  聚合资源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围绕大学生就业,我市人力社保部门以“暖心助航、就创青春”为主题,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为高校毕业生量身定制政策宣传落实、岗位精准推送、专场招聘对接等10大服务举措。开展“就在山城·渝创渝新”宣传活动,进校园、进企业、进园区、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今年已累计落实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求职创业补贴、培训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近1亿元,惠及6万高校毕业生。

  同时,对3.88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建立实名制台账,做到登记到位、联系到位,及时纳入服务体系,并按就业、失业、暂无就业意愿等类型分类造册,因人施策制定帮扶方案,提供“一对一”服务。

  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每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4点,定时举办“重庆英才·职等您来”直播招聘,集中发布就业岗位,高校毕业生通过手机就可看直播、投简历、视频面试、网上签约;每周举办“大创慧谷·直播周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解读就业创业政策,推送就业岗位,开展就业指导。

  “5个1”帮扶举措保障困难群众就业

  “我没有一技之长,但希望能找一份与渔业相关的工作。”2019年,在沙坪坝区人力社保局的一次电话回访时,辖区退捕渔民陈在友提出了自己的就业意愿。

  当了解到区农委正准备将执法船看管业务外包给劳务公司时,区人力社保局立即进行沟通协调,把陈在友返聘回来从事这项工作。

  经过转岗培训,老陈顺利入职。他从一名“捕鱼人”变成了专业的“护鱼人”,每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

  稳住困难群体,就守住了就业“基本盘”。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困难人员普遍存在的学历低、技能低、年龄大等问题,全市积极落实“5个1”帮扶举措。

  一是上一次门。对未就业的困难人员开展上门走访,“面对面”了解未就业的原因,掌握其就业创业意愿、技术技能水平、培训提升需求等情况,做到就业状态清、服务需求准。

  二是建一本账。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人员,建立就业帮扶台账,制定“一人一策”帮扶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政策宣传、职业指导、技能培训以及创业扶持。

  三是送一批岗。根据困难人员特点,分类筛选用人单位,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渠道,组织开展行业、企业轮换的动态专场招聘1000余场次,促进供需对接匹配,确保每个区县线上招聘天天有、线下招聘周周有,持续提供就业机会。

  四是发一张券。通过电子社保卡向有培训需求的困难人员发一张职业培训卷,围绕我市急需紧缺工种和新职业,加大对困难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实现由“培训找人”向“人选培训”转变。今年1—9月,全市累计培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47万人次。

  五是托一批底。动员经营业绩好、社会责任感强的用人单位拿出有保障、无年龄限制、无技能要求、无学历门槛的职位,对难以通过市场渠道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进行托底安置。今年1—9月,全市公益性岗位新安置1.52万人。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