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今年新增就业2.4万余人找准定位,坚持走“产科教”融合之路社区为老人开办“幸福食堂”巴南招商交出亮眼“成绩单”川渝发布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让“方便”的事更方便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环境影响报告征求意见稿信息公示
第003版:重庆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两江新区今年新增就业2.4万余人
找准定位,坚持走“产科教”融合之路
社区为老人开办“幸福食堂”
巴南招商交出亮眼“成绩单”
川渝发布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
让“方便”的事更方便
新建成渝中线铁路(含十陵南站)环境影响报告征求意见稿信息公示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1 月 01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群众办实事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让“方便”的事更方便
——重庆扎实推进农村改厕(上)

  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近年来,我市把农村厕所革命作为25项民生实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求好不求快”的原则,实现改一户成一户目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户改厕106.9万户,新建农村公厕3077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9以上。2021年1月至10月建成无害化处理卫生厕所25652座,普通卫生厕所7295座,新建农村公厕155座。

  因地制宜制定改厕路线图

  走进渝北区木耳镇余木平的家,厕所贴的是白色瓷砖,干净的冲水式蹲便器、现代化的淋浴设施一应俱全。离房屋不远处,则是三格式化粪池。

  “卫生厕所好啊,方便多了。”余木平说,以前上厕所就在猪圈,夏天臭气熏天,冬天冷风钻,条件和现在完全没法比。

  余木平能用上干净卫生的厕所是近年来我市推进农村改厕的一个缩影。为因地制宜提高改厕的针对性、实效性,结合重庆农村山高路远、居住分散、经济条件不均衡、少数民族生产生活习惯不同的实际,将全市39个区县(含万盛经开区)率先按三类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区县分类制定改厕路线图。

  同时,坚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先开展摸底需求,再制定改厕计划安排。并按照就近就便就农的原则,注重与村庄规划类型的衔接,注重与农业产业发展的衔接,合理选择改厕技术模式。

  比如在农村改厕建设标准方面,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势条件以及群众的愿望,全市因地制宜推广了三格式化粪池,“中间分三道隔室,通过贮存、过滤再排放。”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粪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基本达到“有棚有盖,不渗不漏,无蛆无臭”的卫生标准,有效阻断疾病传播途径。

  “一厕一档”实现建管并重

  “改造这个厕所,街道和村里的干部没少往我家跑,全程都在指导监督,我们省心也放心。”近日,璧山区来凤街道登凤村村民王波感慨地说。

  农村改厕虽然只是几平方米的小工程,却是大民生。为此,从设计到施工再到验收,璧山区相关委办局分别组建调研组和督导组,适时开展调研督导,驻村干部还经常到现场进行指导,以保证改厕的质量和标准。

  “我们对厕所改造的选址和施工都做了清晰、易懂的细化,让基层干部和普通民工能够看得懂、照着做。”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沙坪坝区,项目涉及镇村还向改厕户发放了改厕服务卡,公布改厕质量监督及服务电话,两年内厕具出现任何问题均可上门维修,为村民解了后顾之忧。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对改厕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即“一厕一档”,将台账建到村、落到户,实现建管并重。为把改厕落到实处,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今年全市还开展农村问题厕所的摸排整改,针对不能完全使用等5类问题厕所进行逐一销号。

  截至目前,我市共摸排2013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改造的农村户厕986584户,涉及39个区县、8691个行政村(含涉农社区),已全面完成摸排工作;发现问题19273个,已整改3397个。 张亚飞 罗晶 刘玉珮

  “十四五”全市将完成农村改厕达30万户

  “厕所革命”是关系民生的大事,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市农业农村委将农村改厕纳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内容,优先推进,计划“十四五”时期,力争全市完成农村改厕达30万户。

  据了解,自2018年全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累计完成农户改厕106.9万户,新建农村公厕3077座,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2.9%,其中,一类区县(3个)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4.3%,二类区县(18个)达到90.3%,三类区县(18个)达到78.7%,全市农村人居环境特别是农村厕所得到显著改善,乡村环境更加宜居宜业。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认真贯彻全国“十四五”农村改厕指导意见,严格对标对表国家进度安排,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用2个5年规划期基本完成改厕任务,再用1个五年规划期进行巩固提升,力争“十四五”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30万户,确保到2035年高质量完成改厕任务。

  大数据赋能农村改厕实现“码上办”

  动动手指,就能一键查询了解农户改厕的前世今生。日前,我市通过优化升级“码上办—重庆市农村户厕改造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赋能,农村户厕实现了全程监管和有效管护。

  “通过前期的摸排整改,我们发现农村户厕管护存在两大难题:一是户厕坏了不能及时得到修缮;二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无法对化粪池进行及时清掏。”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农村户厕改造工作过程中,我市为农村户厕建立了数字化管理服务平台。以前,这个平台储存有户主、农户厕所改造前后的基本信息和管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只有台账功能,现在,市农业农村委将平台进行了升级,增设了“我要保修”“我要报抽”“其他服务”3个子菜单,村民在手机上就能“下单”,申请需要的管护服务,平台在12小时内就会将订单推送给附近的管护人员,让他们第一时间上门服务。

  据介绍,全市还将在每个村配备农村厕所协管员,协管员的手机App里有农民改厕的信息,如果有农民不会扫码,可以找协管员代为报抽报修,让“方便”的事更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该数字化平台还成功入选了2021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十大“智慧农业”精选案例。

  栏目主办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