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一大早,在綦江区赶水镇麻柳村的鸿利有限公司肉兔养殖场,业主李勇打开一个个水龙头,用流动水将兔粪便冲到圈舍外的暂存池内进行干湿分离,变废为宝。
“粪便经过干湿分离,粪液进行厌氧发酵处理产生沼液可以灌溉蔬果,干粪还可以成为有机肥。场内肉兔存栏量常年在1.4万只左右,日产粪污便可达1吨。”李勇介绍,这些“宝贝”不仅使他的120余亩柚子林再没施加过其他的肥料,还能卖给周边的蔬菜基地和农户,形成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果蔬种植”新型环保种养结合模式。
这是綦江区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管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綦江区加快养殖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建立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努力实现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循环利用,推动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减少污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綦江已建成配套粪污治理设施养殖场226个,设立农膜回收站21个、农膜回收点124个。今年1-9月,当地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68万吨,回收废旧农膜238吨、农药包装废弃物3.62吨。
綦江融媒体中心 赵竹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