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廖帝学老师与区“三名工程”成员交流 |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020年,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课程思政工作正式铺开后,学院以专项培训为抓手,从抓教研员到种子教师培育再到全员培训,搭建起从点到面覆盖全区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度,全面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极大地推进了区域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强引领
种子教师先试先行
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理论课教师或班主任的责任,也是每一位学科教师理应承担的育人职责,这意味着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要覆盖全学科教师。
实现全员培育目标是一个大工程,要一步一步推进,积小胜为大胜。
经过前期研究,伴随着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全面推进‘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的出炉,一条具有大渡口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也清晰起来。
考虑到教研员是学科带头人,对一线教师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学院率先在院内开展了教研员种子教师培育计划,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时代意义等内容对教研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研员对课程思政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基础上,由各学科教研员组建本学科核心团队,深入挖掘本学科内的课程思政重点,带领本学科骨干教师开发学科课程思政相关课程。
让教育者先受教育,除教研员,一线思政课教师也是种子教师培育的重点。
“提升思政课教师育人能力对指导其他学科开展课程思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中学政治教研员申林全介绍,学院制定了中学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指导能力培训方案,对思政课教师集中开展讲座培训以及各类实践研训活动,形成了可供其他学科参考借鉴、复制推广的方案,并在全区教师队伍中广泛推广并运用。
聚合力
名师工作室探路实践
在培育种子教师的基础上,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另辟蹊径,以“工作坊+工作室”先走一步的方式,打破教师“单兵作战”的窘境,带动全区中小学课程思政工作。
2020年12月,在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的指导下,谷小蓉名师工作室成立,13名来自全区各校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组队作战”。通过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挖掘初中语文思政元素,工作室开发初中语文学科课程思政相关课程。
谷小蓉工作室成立半年后,便迎来一次“小考”。在今年7月大渡口“党建引领,课程思政”中小学教师全员集中培训中,工作室成员每个老师分别承担了单元思政目标解说、课例呈现等任务,全面、系统地为全区初中语文老师介绍什么是初中语文课程思政、如何进行课程思政,为全区初中语文老师在2021年下期的教学工作中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思路和方案,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展示也得到了组织领导和培训专家的高度肯定。
除了谷小蓉名师工作室,学院还成立有廖帝学名师工作室、中学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指导能力研训工作坊以及其他学科工作室等,大力提升了不同学科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总动员
全员参与协同推进
今年7月暑期,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对3009名区域教师开展了为期3天的“党建引领,课程思政”中小学教师全员集中培训。培训以理论学习、专家授课、集中研讨、项目实践等方式进行,覆盖全员教师、全学科、全学段。这标志着大渡口“党建引领,课程思政”工作进入了全员参与、全学科协同推进阶段。
本次培训突出两个引领。学院聘请市教科院专家带领全区中小学教师深入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思政,以及“怎么做”课程思政等问题,从根本上为教师树立了正确的思政教育理念,实现“腾笼换鸟,转变观念”的思想引领。
通过行动引领,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系统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育人能力。同时,增加本区域优秀教师的现身说法、课堂观摩、经验分享、情境互动环节,增强一线教师实施好“党建引领,课程思政”的信心。
培训结束后,老师们反响热烈,好评如潮,教师整体满意度达97%以上。
从个人引领到集体探路再到全员培训,大渡口“党建引领,课程思政”按照既定路径,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健。全员培训的结束是大渡口课程思政“出发令”的彻底吹响。接下来,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将逐步配齐配足思想政治教育教研人员,培养一批骨干教师,通过系列研训活动、教学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全区教研人员、中小学校长和学科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谭茭 王玲美 图片由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