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垫江县城风貌 摄/向晓秋 |
 |
天圣智能装蓄 摄/向晓秋 |
 |
垫江县永安镇双桥优质水稻制种基地 摄/向晓秋 |
 |
牡丹湖 摄/向晓秋 |
 |
垫江高新区 摄/向晓秋 |
 |
智能化生产线 摄/向晓秋 |
垫江,地处主城都市区和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交汇之处。走进新时代,“上接巴渝之雄,下引蘷巫之胜”的垫江,如何紧扣全新发展定位,答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垫江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做好城市提升、工业提级、农业提质3篇文章,成为垫江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
科学构筑“双50”区域性中等城市
九月丹乡,秋高气爽。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提升行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垫江东部新区,面积超2000亩的三合湖湿地公园雏形初显。国庆长假期间,引来不少市民提前“打卡”。
逐水而居,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推崇的文化传统。按照国家4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三合湖湿地公园,集休闲健身、文化展示、旅游接待、商业开发为一体,建成后将成为垫江城市的“点睛之笔”。这处庞大的城市水体景观,将令垫江呈现出“清水漾城垣,碧波映城楼”的美景。
居有水则灵,城有水则秀。三合湖湿地公园所在的垫江东部新区,将成为未来垫江的“会客厅”。垫江正立足东部新城,建设城市新高地。坚持现代功能彰显与特色文化内涵并重,积极融入“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等城市建设理念,全面采用BIM、智能建造等先进技术,拓展智慧场景应用,全力打造这座新的城市客厅。
同时,创建市民新家园,融合特色文化、现代商旅、高端居住、文体娱乐、湿地生态区、公共服务等功能体系,完善新区小品、休闲步道和园林设施建设,打造方便快捷、智能舒适的现代化城市生活圈。扩大开放新平台,打造标志性景观建筑,推动垫江牡丹剧院、城市博览中心等建设,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激活城市空间和场所,推动东部新区有序扩容,打造郊区新城“双50”的示范引领和重要引擎。垫江将力争到2035年,让新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人。
新区承载着发展希望,老城赓续着文明脉络。垫江的城市发展,并非简单地弃故揽新、另起炉灶。
9月12日,履新的垫江县委主要领导带队调研的首站,便是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他强调,要保护延续好垫江城市文脉,既展现现代城市风貌、又彰显垫江本土风情,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切实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规划上,垫江将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注重老旧小区改造和东部新区建设“留白增绿”,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推进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积极融入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历史文脉等本底,塑造显山露水、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和历史厚重、厚积薄发的气质内涵,展现山清水秀城美的城市新名片。突出郊区新城核心引擎示范作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典范。
建设上,垫江将提高城市建设标准和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建设产城景深度融合的现代城市。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实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建筑质量和安全,完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布局,着力消除“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通病,建设以智能化为引领的新型社区。把牡丹文化植入街区,提升建筑设计品质,培育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人文精神。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创建成果,完善城市慢行系统和城市休闲场所,实施城市增绿增湿增景增智等更新提升行动,推进牡丹湖智慧公园、白龙湖湿地公园、邱家沟湿地公园等建设,重塑园林城市空间形态,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彰显美丽宜居园林城市良好形象。
制造业引领打造“千亿垫江工业”
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未来的垫江,是一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不久前,垫江允成科技成功拿到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许可证,有望在年底建成垫江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进一步提升当地工业互联网的服务能级。并将不断向一二三产业延伸,服务垫江产业全面腾飞。
对垫江而言,打造工业互联网不仅是为帮助企业提级增效,更重要的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产业生态,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有效链接。
工业是现代经济的脊梁,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是体现城市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对垫江而言,可谓“工业稳则经济稳,工业强则经济强”。
“垫江有区位和交通优势。要毫不犹豫地融入主城都市区,做好承接工业发展的‘连接点’和‘传动轴’!”垫江县委主要领导表示。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赋予垫江“主城都市区产业的重要拓展区、全市重要工业基地、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地”系列定位,为垫江工业崛起提供了重要发展机遇。
“十四五”时期,垫江将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产业集群发展为重点,建强产业链、补齐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拓展生态链,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加快实现“千亿垫江工业”。
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是“千亿垫江工业”的主要支撑。垫江将发挥支柱产业基础优势,构建绿色建材、医药健康、智能装备、天然气综合利用、汽摩整装及零部件、消费品工业六大百亿级集群,建设链群完善、生态完备、特色鲜明的工业基地。
垫江将以国瑞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为依托,围绕混构件设计、建筑装修一体化、绿色建筑等重点领域,积极引入上下游企业补全产业链,打造辐射川渝东部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销售中心。
抢抓全市大健康产业新一轮布局,发挥中医药和道地药材基地优势,引进一批现代中药及医药健康加工企业,构建现代中药及医药健康加工产业集群,打造川渝东部重要医药健康基地。
突破高端装备基础关键技术,完善智能装配设备、机器人以及能源设备等配套环节,打造川渝东部高端智能装备生产基地。
依托卧龙河、大天池气田丰富天然气资源和天然气精细化工产业基础,积极向化工后端产业链延伸,打造川渝东部天然气综合利用示范区。
抢抓重庆汽车产业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转型机遇,充分发挥重庆汽车综合试验场汽车研发及性能检测的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大力承接主城都市区汽摩零部件配套产业,打造汽摩配一站式供应链及重庆汽摩零部件基地。
以高安食品加工园和县城工业园为载体,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突出品牌建设,壮大农副产品、休闲食品深加工、塑料制品、纺织服装等加工链群,做大消费品工业,打造川渝东部消费品工业先进制造基地。
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提质发展六大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8月,5名来自市农田宜机化改造专家工作室的专家,深入垫江县杠家、永平、长龙等镇,就该区域计划开展的万亩宜机化垫江晚柚示范基地建设,进行技术指导。
较之丘陵起伏的周边区域,垫江地势相对平坦,素有“川东小平原”之称。当前,垫江正大力开展土地宜机化改造,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2025年,垫江的农业机械化率将达到60%。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和首要要求。作为传统农业大县,垫江突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推动农业向规模型、生态型、外向型、品牌型发展,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垫江将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协同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加快构建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特色水果、健康畜禽、生态水产、道地中药材为支柱产业的特色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垫江将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组建种业科企联合体开展育种科研攻关,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提高粮油基础生产能力,加快建设优质高产粮油示范基地。
以全市构建鲜销蔬菜、高山错季蔬菜、加工蔬菜、食用菌并重产业格局为指导,加快榨菜、蔬菜、瓜果等产业规模化发展,稳步推进蔬菜保供基地和“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
做精特色水果产业,大力实施垫江晚柚“双十工程”,推动宜机化、规模化、标准化、种养循环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打造中国晚柚之都。
发展壮大畜禽产业,加快建设百万头生猪产业链工程,推动生猪、肉鹅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基地。
实施生态渔业提升工程,深化龙溪河“四位一体”治理模式,加强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积极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进生态渔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优化中药材生产布局,持续扩大丹皮、天麻、半夏、黄柏、青蒿等中药材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打造川渝东部道地中药材基地。
同时,垫江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面推进“五个振兴”,高标准建设国家级数字乡村,高品质打造三大乡村振兴示范带,绘就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好图景。
张亚飞 唐楸 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