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智慧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政务简报1950年10月4日 大田湾广场动工修建在建设美好家园的战场上再立新功图书馆里品书香人气旺重庆七年涌现四位“时代楷模”礼嘉智慧公园日均吸引上万游客
第0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科技赋能让基层治理更智慧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政务简报
1950年10月4日 大田湾广场动工修建
在建设美好家园的战场上再立新功
图书馆里品书香人气旺
重庆七年涌现四位“时代楷模”
礼嘉智慧公园日均吸引上万游客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10 月 04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
——科学家精神述评
新华社记者 温竞华

  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天眼”问天到万米深潜……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不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恢弘史诗的新篇章。

  一部科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的精神史。从钱学森、邓稼先、黄旭华到黄大年、南仁东、刘永坦,我国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有着共同的精神内核——胸怀祖国、矢志创新。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强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极大鼓舞和激励了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矢志报国为民

  “当祖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

  这是共和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的铿锵誓言,更是他矢志报国的人生写照。

  在这位“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心中,最大的骄傲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是我们自己干出来的”。

  “报国为民”,是我国科技工作者不变的奋斗底色。

  大学毕业时,年轻的黄大年在同学的毕业纪念册上郑重写下“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归国后,这位战略科学家像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旋转,带领团队突破国外高精度探测装备技术封锁,推动中国真正进入“深地时代”。自己的生命却定格在58岁。

  敢于创新创造

  原“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的塑像,静静伫立在贵州大窝凼,守护着他燃尽一生铸就的“天眼”。

  20世纪90年代初,南仁东提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设想。当时中国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口径不到30米。

  力排众议,亲历选址、论证、立项、建设和攻克一系列技术难题……南仁东把人生的最后20多年奉献给了“中国天眼”。

  这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自落成以来,已发现近400颗脉冲星,是同期国际上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2倍多。

  凭着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敢为人先的自信勇毅,广大科技工作者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突破“卡脖子”瓶颈,涌现出一批批高水平的原创成果。

  接力精神火炬

  今年5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世长辞。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去世前两个月,年过九旬的他还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病危之际,他最挂念的仍是稻子长势。

  传精神火炬,自有后来人。

  目前,我国众多科研人员从事杂交稻研究,仅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里的科学家就有100多位,创制了一大批育种材料,育成了一大批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新品种。

  值得欣慰的是,一代年轻科技工作者登台接棒,用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精神品格,奏响科学报国的时代乐章。

  (据新华社北京9月29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