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阶段性成果展”全国巡展首站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分为“盛世修典,久久为功”“咫尺万里,纵览千年”“四海汇聚,寰宇共赏”“科学转化,创新发展”四个单元,汇集了近1600件作品及文献,运用科技手段全面展示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以下简称“大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全景式再现了中国古代绘画2000余年的发展历程。
皇皇巨著
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录作品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一套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
《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五牛图》《唐宫仕女图》《步辇图》《山居图》……昨天上午,重庆日报记者走进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场,一件件传世的珍稀国宝,通过“数字”活化,以古韵悠长的艺术气质,瞬间让人沉浸在中华浩瀚美术史的海洋中。
第一单元“盛世修典,久久为功”,重点展示了“大系”工程的缘起及发展历程。
“大系”是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大系”团队16年来携手全球260余家文博机构,汇集数百位专家学者之力,为12250余件(套)中国古代画作建立精准的数字化档案。尤其是,为追寻“飘落”在海外各公私收藏机构的作品,“大系”团队先后与海外142家文博机构和收藏单位进行了诚恳细致的沟通,实地拍摄奔波数十万公里,最终让3250余件(套)海外所藏中国绘画精品通过数字化方式“团聚一堂”。
目前,“大系”项目已先后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等皇皇巨著,共67卷240余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收录作品最全、图像记录最真、印制质量最精、出版规模最大的一套中国古代绘画图像文献集成,“待整个‘大系’完工时,作品码起来至少有三层半楼高。”现场导览人员说。
数字还原
为确保质量,汇集了艺术、考古、科技等领域数百位专家之力,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很多图像工作的细分模式
走进本次展览的二三单元“咫尺万里,纵览千年”“四海汇聚,寰宇共赏”,记者注意到,展览利用图像、文字、新媒体科技等多元化展示手法,展出了近1600件中国历代绘画精品之作及文献,全面展示了“大系”工程的阶段性成果。
“这些传世名画的高清再现,简直令人惊叹!”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观展后称,作为图像文化代表的古代绘画作品,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美好梦想,饱含民族记忆。千百年来,沧桑迭变、兴废交替,不仅存世数量有限,且流散于世界各地,深藏罕现。
更重要的是,这些传世名作都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集大成者,结构布局、明暗变化、转承启合……都凝聚着艺术大家的浑厚之功,要将其进行“无误差”数字化复原,十分困难,需要拍摄、电分、拼图、匀图等大量工序。
“你看这幅唐朝韩滉创作的经典名画《五牛图》,五头牛从右至左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用墨之细腻、描绘之传神、牛态之可掬,一览无余。‘大系’团队通过高清复原,简直跟真迹一模一样,甚至比人用肉眼看到的真迹更清楚。”焦兴涛称赞道。
尤值一提的是,本次展览“排对排”展出了两幅高清还原的《五牛图》,它们分别馆藏于国内和国外两家文博场馆,都说自己的是真迹。“因原件一般人很难亲眼目睹,该展览可为学者进行比较研究提供参考,鉴赏性、学术性、收藏性俱佳。”焦兴涛说。
据介绍,“大系”团队“数字还原”的12250余件(套)中国古代主要绘画作品,许多都是长期深藏在博物馆内的一级文物甚至国宝级文物。“我们为了确保质量,汇集了艺术、考古、科技等领域数百位专家之力,在反复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很多图像工作的细分模式,如后期处理图像的色彩、水墨的干湿以及作品气息的还原度技术标准等。”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邬小撑表示。
创新传承
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等科技手段,实现传统绘画的活化与审美再现
走进本次展览的第四单元“科学转化,创新发展”,主办方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的科技手段,实现传统绘画的活化与审美再现。
其中,大足石刻数字还原作品,利用等比例数字化3D打印技术,高度还原了大足石刻中的典型作品,以极为细腻和传神的手法再现了大足石刻中精美的细节,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中国石窟艺术蕴含的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彰显中国石窟艺术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沉浸式互动媒体《传统山水之美学意境》作品,对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款)《青绿山水长卷》进行了数字化演绎,遵循原作的构图、设色、用笔,并利用数字媒体的属性,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四季变化的不同交互内容,春花、夏雨、秋叶、冬雪和花鸟虫鱼的数字互动,将身体感知和视觉观看结合在一起,汇集了空间、时间、图像的综合体验,营造出多维度体验的中国传统山水美学意境。
影视活化演示《千里江山图》作品,通过“数字技术+艺术方式+中华文化”,以三维动态长卷形式,生动展示群山冈峦和江河湖水,努力引领“国韵”“国潮”。
互动影像声音装置《响》作品,为新媒体艺术家林俊廷作品,通过动态影像反映诠释范宽山水画作之外的声音、温度、光线,将范宽作画的时空与现今的时空进行连接,透过新媒体的视觉表现与互动体验,搭建起穿梭古今虚实间的沟通与对话。
“这个展览办得很及时,办得很好。”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称,这次展览是一次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的展览,展出的都是历代“传世之作”,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延续和丰厚积淀;是一次向中华美育致敬的展览,对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美术教育工作者加强对中国美育思想的历史生成、独特观念、丰富形态的深度研究,大有裨益;还是一次坚定文化自信的展览,用艺术进一步讲好了中国故事。
四川美术学院院长、重庆美术家协会主席庞茂琨表示,把此次巡展的首展放在重庆,为重庆广大美术工作者和市民提供了一次品鉴传世名作的绝佳机会,有助于重庆美术事业在赓续传统的同时,感国运之昌盛,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努力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需求的精品力作。
本次展览由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大足石刻研究院等承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作为支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