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水土嘉陵江大桥(水土新城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礼嘉嘉陵江大桥及土主中梁山隧道(简称“三桥一隧”)提前3个月集中建成。这些备受市民关注的桥梁、隧道有何特色,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哪些高科技?重庆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单位。
中建五局礼嘉嘉陵江大桥项目部人士介绍,礼嘉大桥是我市快速路二横线西段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全长785米,采用140米+245米+190米+130米+80米的非对称孔跨布置形式。该桥是全国首座大跨径上承式梁拱组合体系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被参与该桥梁技术方案评审的业内专家认为是“结构设计特别复杂、施工工艺特别复杂、施工环境特别复杂”的桥梁。为保证大桥的设计与施工顺利进行,礼嘉大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开展了梁拱结合刚构桥结构受力行为与设计、施工技术和智慧建造三大专题共12项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推行以BIM+智慧工地为核心的信息化技术,其采用的梁拱组合连续刚构三角区上、下弦梁临时斜拉扣挂法施工法,为世界首次。
快速路二横线西段项目的另一个控制性工程土主隧道,全长约4公里,穿越素有“西南地质博物馆”之称的中梁山山脉,施工条件复杂,存在溶洞、暗河、地热水等多种不良地质。为此,建设者采用掌子面地质素描、地质雷达等超前地质预报手段,并采用超前大管棚、超前局部预注浆等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重庆建工城建集团人士介绍,水土嘉陵江大桥(水土新城大桥)是中心城区首座钢混叠合梁斜拉桥,其钢主梁采用纵横梁体系,梁底采用厚度达100毫米的Q420qD钢板,为国内首次大规模全桥应用,对焊接工艺及制造精度要求高、技术难度大。为此,桥梁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全程监控手段,使大桥塔偏、索力、主梁线形达到较为理想的组合。
蔡家嘉陵江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全长1442米(主桥长600米,南引桥424米,北引桥418米),主桥宽38米,是重庆此类桥型桥面最宽的大桥,是国内同类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中第二宽的桥梁。该桥的主梁施工无轨挂篮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无轨三角挂篮后支座申报了实用新型专利。此外,这个项目采用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及时发现并解决设计图中碰撞、交叉、工程量等问题,提前掌控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实现了高品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