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八十载 仁心仁术护佑百姓健康
第012版:卫生
上一版 下一版 
栉风沐雨八十载 仁心仁术护佑百姓健康
    
 
重庆日报 | 重庆日报农村版 | 重庆科技报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9 月 22 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足区人民医院
栉风沐雨八十载 仁心仁术护佑百姓健康

    2016年9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授牌

    “战疫英雄”凯旋归来

    华西口腔医院专科联盟签约仪式

  “在医院迎来80岁生日之际,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爷爷许昌衡(曾是医院有名望的老中医)、父亲许明熙(医院前骨科主任)。如今的我,已走上超声科副主任的岗位。”9月17日,在大足区人民医院超声科,生于医院、长于医院的第三代“足医人”许冰眼含泪花讲述了一家三代为医院发展而无私奉献的心路历程。

  如许冰所言,80年来,一代又一代“足医人”将青春和热血浸透在医院的每一次蜕变中:他们见证了新院区落成及“三甲”医院、“美丽医院”“智慧医院”的成功创建;见证了成为重庆医科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加盟华西口腔专科联盟,引进韩德民院士、国医大师廖品正和天府杰出科学家段俊国;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显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更加舒心,满足了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要。新一代“足医人”正以无私奉献与责任担当,在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信息智能化建设等领域书写着医院新的历史篇章。

  A 坚持党建引领,擘画医院未来发展蓝图

  “规划医院的发展方向,关键在党的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党的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同样也在党的建设。”该院党委书记席家庄表示,回顾医院80年发展历史,离不开历届大足区党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他指出,80年来,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就是充分发挥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在医院各项工作中起到核心引领作用,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开拓新局面、呈现新亮点、展示新气象。

  据介绍,在医院党委的带领下,医院正以党建“六大工程”擘画着医院未来发展蓝图。

  “领航工程”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围绕“党建工作一贯到底”的思路,该院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政绩观,始终把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确保医院改革发展正确方向;“铸魂工程”着力夯实思想防线。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该院党委创新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科室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通过高频次、大剂量、全方位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夯实思想防线;“堡垒工程”着力打造强劲基层组织。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该院党委坚持将支部建设到科室上,将原有4个党支部优化调整为34个,同步设立党总支4个。同时,还将“医共体”分院党组织全部划归该院党委统一管理;“融合工程”着力筑牢发展基石。围绕“党建引领”这一抓手,该院党委坚持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始终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清廉工程”着力推进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厚植党的执政根基的工程,关乎党心民心。该院党委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通过签订责任书、组织集体廉政约谈、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层层传导管党治党责任与压力;“纽带工程”着力凝聚奋进力量。围绕群团这一“纽带”,该院党委始终坚持加强对工会、团总支、妇委会等群团组织的领导,支持群团组织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和助手作用,积极引导职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

  B 强化学科建设,塑造医院品牌核心竞争力

  回顾医院80年的发展变迁,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为医院塑造医疗技术核心品牌及为群众提供方便可及的健康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医院建立起了以市级重点专科为龙头、区级重点专科为基础的较为完备的66个科室体系,先后成立了睡眠心身中心、全科医疗科、血管外科等。

  据悉,目前已建成4个市级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1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肾内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针灸科、肿瘤科)、4个市级医疗特色专科(心血管内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31个区级重点专科;2017年率先引进华佗工程、韩德民院士工作室,成为全国区县级医院标杆;有序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五大中心建设,先后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国家高级卒中中心、高级创伤中心建设单位验收;心脏外科、微创、介入等技术填补了重庆市区县级医院空白;率先开展MDT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提升了疑难和危急重症患者的综合诊治能力。

  “近年来,各学科均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优势。特别是自2016年以来,新技术、新项目每年新增80余项,综合诊断治疗水平跃居重庆区县级医院先进行列,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实现了质的跨越。”该负责人表示。

  C “互联网+医疗”,让智能化更贴近百姓生活

  “现在看病除了有获得感,安全感也提升了不少。而且非常方便、快捷、高效。”9月16日,在该院住院部缴费大厅,正办理出院手续、家住大足区邮亭镇的李楠说

  据介绍,“十三五”时期,该院围绕“智慧便民、智慧医疗、智慧护理、智慧医技、智慧管理、智慧保障”6个方面,依托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群众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精准对接,投资数千万打造智慧医院,建立完善医学影像、实验室、电子病历、办公自动化等数十个信息系统,实现整个医疗过程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排队叫号、远程医疗、移动护理、检验检查结果推送、院内导航……智慧医院有效地减少了病人排队等候时间,医疗质量得到有力保障。2019年先后获得重庆市首批“美丽医院”、重庆市四级“智慧医院”荣誉称号。

  该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智慧医疗”的基础上,为真正还惠于民及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近年来,医院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彻底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为充分发挥区域医疗龙头作用,2018年11月率先组建医院集团,2020年3月成立医共体,探索建立“三通两同”管理模式,成立人事、财务、医疗等7大管理中心,多措并举下沉优质资源,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远程会诊等平台全面建立,为基层医院提高服务能力提供了坚强保障,初步建成供给足、环境美、服务优、上下联、信息通、医防融的“15分钟”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极大提升了基层群众的就医获得感。

  围绕“十四五”,该院明确了未来发展新思路:围绕区委“4433”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医院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从“临床型医院”向“教学研究型医院”两个转变,并作出了“136”发展思路的系统谋划。同时,借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部医疗中心”,以一流队伍、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管理、一流环境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D 人才梯队建设,助力科教研实现新跨越

  “十三五”时期,该院大力实施“人才引培工程”,深入推进“科教兴院、人才强院”战略。每年至少投入1200万元用于学科和人才建设,完善对外引进人才与对内培养机制,先后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168人,现有高级职称156人。

  近年来,该院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先后成为成都中医药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加盟华西口腔专科联盟,与四川大学遗传医学研究所共建区域遗传及再生医学中心;成功创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近五年来,获得科研项目298项,发表医学论文1174篇,其中SCI论文23篇;获市、区科技成果(进步)奖20项;接收培养国内医学院校实习生2000余人。

  E 践行公益使命,彰显“足医”责任担当

  始终坚持医院公益性,是公立医院的本质属性,也是人民医院人民性的题中之义。近10年来,该院始终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建立长效机制,努力践行医院的公益使命和责任担当。

  常年组织开展组织健康知识大课堂巡回讲座,深入到社区、机关、学校、老年大学巡回开讲,足迹遍布大足及周边地区。据不完全统计,10年间,该院聚焦常见病、多发病,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知识大讲堂讲座近400场次,参与听课人次5万余人,发放各类健康教育资料70万余份。

  常年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惠民义诊,为老百姓送医送药送健康。10年间,开展各种义诊活动472次,受益群众13.95万人次,免费送药49.15万元。为艾滋病患者实行“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为困难群众免医疗费用、与残联联合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等,为困难病人减免和垫资200余万元,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组织开展大型公益活动,为百姓分忧解难。10年间,该院先后开展“十万城乡居民免费检查”“妇女‘两癌’筛查”、“关爱关节健康、关爱肝肾健康免费检查”等5项大型公益活动,投入经费1700余万元。

  常年组织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夯实网底。先后对口帮扶大足区第二人民医院、安岳县石羊镇中心卫生院、潼南区古溪、五桂、新胜镇卫生院等9家基层医疗单位,着力提高了受援医院的管理、技术、服务水平;持续结对帮扶潼南、丰都、安岳和区内基层医院22个;组团式援藏助力察雅县人民医院成功通过“二乙”评审。

  白衣执甲,逆行中展现“足医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医院精心选派精兵强将6批48人奔赴湖北武汉、孝感、万州、黔江和北京“战疫”,取得了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人员零复发、进驻人员零投诉、安全生产零事故的“四个零”战绩,该院党委获得“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该负责人还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在新冠疫苗接种一线,仍有无数“足医人”用使命、责任和担当,顶烈日、战高温,为群众织牢了一道道健康免疫屏障。

  链接》》

  80载筚路蓝缕 80年心路历程

  1941年(民国30年),四川省卫生实验处委任大足籍何俊明女士为“大足县卫生院”筹备主任,开始筹建医院;7月1日,“大足县卫生院”在东关镇公园成立,设病床10张,有医务人员和职工16人,按乙等县卫生院编制;

  1945年8月,迁移至东关天上宫。1946年7月,迁入东门口原国民兵团团部;

  1949年12月大足解放,政府接管了县卫生院,经过整编,于1950年5月更名为“大足县人民卫生医院”;

  1951年6月,县政府将罗家巷一栋房屋划拨给医院,即医院老院区院址,之后以此为基础扩大院区面积。1956年5月,“大足县人民卫生院”正式更名为“大足县人民医院”;

  1960年,医院被四川省卫生厅确定为全省重点建设县医院;

  1971年,医院被划作重庆医学院教学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业务得到一定程度发展。1979年医院有病床175张,职工192人;

  1984年至90年代初,“三贷”设备的引进(如脑电图、B超、纤维内窥镜、呼吸机、500MAX光机等),大批人才培训加快了医院发展进程;

  1991年3月,医院启动二级乙等医院创建工作;1995年12月,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医院;1997年6月,伴随着重庆成为直辖市,更名为“重庆市大足县人民医院”;1998年,新建成9700平方米的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

  2005年5月,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2006年12月,正式授牌为“重庆医科大学教学医院”;

  2010年10月,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奠基开工,正式踏上“三甲”医院建设之路;2012年4月,伴随着大足建区,更名为“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

  2015年4月,实现新院区整体搬迁;

  2016年8月,通过“三甲”终评,并于同年9月正式授牌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017年7月,韩德明院士工作室入驻医院;

  2019年12月,授牌为重庆医科大学非直管附属医院;

  2020年10月,加盟“华西口腔专科联盟”;

  2020年11月,通过“三甲”周期性评审;

  2021年3月,国医大师廖品正工作室和天府杰出科学家段俊国工作室落户医院。

  马太超 吕红亮 周丹 图片由大足区人民医院提供

3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技术支持: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