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房本要找“黄牛”、应急管理部门涉嫌搞垄断、行业协会以办理车辆登记上牌备案之名借机收费敛财……近期,一系列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屡上热搜。
“新华视点”记者了解到,刚刚结束的国务院大督查前后历时10天左右,深入16个省(区、市),聚焦党中央和国务院重大部署的落实情况,动真碰硬直面问题。各督查组边督查、边协调、边解决问题,“督帮一体”实现新突破。
督查时做“绣花功”、打“遭遇战”
少则几十条、多则数百条问题线索,分赴各省(区、市)开展实地督查时,16个督查组都带着一份厚厚的问题线索清单。“两个三分之二”是此次督查的重要工作原则——“三分之二以上的督查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精力用于线索核查和暗访督查。”
学校、工厂、机关、田间……各督查组直奔基层一线,与反映问题的群众打成一片,逐条核实手中的线索,做到条条线索有落实、有回音。
“10天时间,我走了宁夏全区5个市,实地核查了17条线索,每天还要打二三十个电话核线索。”第十六督查组成员杜渐说,“进学校查教师补贴问题、上公交车查燃油补贴问题、到工厂查技能提升补贴问题……每天早出晚归,节奏快、工作量大。”
督查组有时要练“绣花功”。
一个电话打了十几遍,为了一个细节反复核实许久……督查组根据线索的问题方向,走村入户、访问企业,拉家常、做访谈,抽丝剥茧了解真相。
督查组还常常要打正面“遭遇战”。
在个别地区,督查组成员核查问题线索时,会遇到“阻力”、碰到“钉子”、撞到“壁垒”。为了查清、查准问题,督查组动真碰硬。
此外,既跟着问题走,也盯着问题改。“督帮一体”的积极建设性,是督查行动重要特点。第一督查组在北京市开展工作期间,邀请科技工作者走进中小学校、邀请教师学生走进科创中心的“双走进”试点工作就此展开。
聚焦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压实工作责任
突出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聚焦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是国务院大督查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直击乱收费、乱摊派痛点。
第六督查组赴辽宁省海城市明察暗访发现,当地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设立20多处矿检站,对所有矿产品生产经营企业收保证金。仅1月至8月就收取保证金1.46亿元,涉及市场主体1500多家。
——关注民生焦点。
第十三督查组在重庆市沙坪坝区丰文街道暗访发现,城管执法人员对违规停放电动车以罚代管、执法不规范,不但治理效果不佳,还造成群众“带着怨气来、顶着怒气走”。
——追踪“放管服”堵点。
第五督查组赴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暗访,查实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存在办证效率低时间长、工作人员涉嫌与“黄牛”勾结不当牟利等问题。
——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点。
第十五督查组在贵州省毕节市新光村暗访发现,水龙头长期闲置成“摆设”,抽查10余户竟无一户水龙头能正常使用。
不仅要指出问题,更要着力解决困难和问题。督查过程中,16个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一对一访谈、专题座谈等方式,推动有关地方和部门进一步压实责任、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督查效果立竿见影,整改落实迅速到位
督查是手段,落实是目的。对督查组发现的问题、提出的要求,各地高度重视,马上办,立即改。
第五督查组发现内蒙古部分交警在道路上设置临时检查点,随意处罚货车司机,过度执法、逐利执法、“降格处罚”等不规范现象突出。
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表示,部分交警的行为严重损害公安交管队伍形象,也暴露出管理制度不落实、监管缺位等问题;将在全区开展规范执法行动,全面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
对督查组发现的不作为、乱作为,或涉嫌违规违纪等情况,各地各部门坚决严惩重罚,发现一起,处置一起。目前,改正纠错仍在各地有条不紊进行。
(据新华社北京9月15日电)